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简体版|繁体版|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发文单位: 自治区北部湾办 成文日期: 2023年08月25日
标  题: 自治区北部湾办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30380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北部湾办函〔2023〕503号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6日

自治区北部湾办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30380号提案的答复

2023-10-16 10:42     来源: 自治区北部湾办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韩峻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提出的关于发展向海经济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决策部署,自治区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意见》“1+7”系列重要文件,印发实施《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全区向海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推动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

一是支持绿色化工产业发展。我办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建设北部湾国家级石化化工产业基地,以推动华谊钦州基地、中国石油广西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恒逸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基地项目、桐昆钦州绿色化工化纤新材料基地一期项目等项目建设为抓手,壮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2022年北部湾经济区石油化工产业营业收入实现1689.4亿元,同比增长30%。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2023年我办统筹安排专项资金超过4亿元支持中国石油广西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华谊钦州新材料基地用地保障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解决项目重要要素保障。根据自治区出台的《自治区化工园区认定办法(试行)》,我办作为自治区化工园区认定工作组成员单位,积极推进包括南宁六景化工园区、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石化产业园、钦州石化产业园等化工园区认定。

二是支持引进行业头部企业。印发实施《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我国统一大市场优势、国内产业配套优势和广西沿边临港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实体经济,进一步吸引央企、民企、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投资,形成产业集聚态势,推进招商引资,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产业合作。

三是推动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发挥经济区临港大工业布局优势,力争十四五期末形成5000亿元的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支持防城港片区、崇左片区重点发展金属新材料等产业。为支持项目建设,2023年我办统筹安排专项资金2500万元支持防城港市九龙湖特种钢精深加工基地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铜精深加工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等建设。

四是推动船舶修造及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高端装备产业智能化升级,以南宁、钦州为重点,推进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海上风电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也明确支持北海片区、钦州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等产业。为支持项目建设,2023年我办统筹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支持广西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北海高新区福成新区高端装备制造及研究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等建设。

五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玉林、钦州、南宁为主要集聚地,推动形成上游电池材料生产、中游电池制造环节、下游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产业链条,引进了华友钴业、中伟新能源、格派等正极材料龙头企业,比亚迪、多氟多、卓能新能源等新能源电池制造龙头企业以及申龙、天际等新能源商用车和宁达、乾元等新能源乘用车企业落地建设。为进一步推动南宁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3年我办统筹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支持南宁东部新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六是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发展。《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支持实施原油和铁、铝、铬、锰等大宗矿产品进口先放后检措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办已完成《北部湾大宗商品储运交易基地规划》编制工作,将铁矿石和铝土矿以外的其他重要金属矿石储运基地布局在钦州港域大榄坪港大环作业区。大力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北部湾港口专业化泊位建设,钦州大榄坪作业区1—3号泊位今年上半年已建成投产;防城港赤沙作业区12号泊位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将建成水工主体工程,2024年投产。

二、推进海洋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

(一)积极支持发展水产品加工和冷藏保鲜

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资金,获得2022年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1540万元(其中沿海安排1240万元)、2023年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1054.2万元(其中沿海安排904.2万元),支持建设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等设施设备147套。二是准确把握水产预制菜发展机遇,支持水产预制菜产业发展。指导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积极筹建自治区预制菜产业研究院,打造其成为广西首个水产预制菜加工保鲜技术创新平台。

(二)积极支持海洋传统产业链条延长发展

一是自治区已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2025年渔业发展支持政策总体实施方案》,优化调整我区渔业发展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渔业发展补助和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效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印发实施了《广西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核(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核)一带三区的空间发展布局,积极推进近岸养殖业向深水远岸布局,重点支持沿海三市牡蛎产业、深水抗风浪养殖、南珠产业、高标准养殖池塘产业、优势特色品种产业等园区建设。二是推进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与健康、农业、教育、体育等其他领域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建成5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推动邮轮游艇、海洋体育运动、海洋休闲渔业等新产品开发,形成一系列新载体、新业态。广西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2022年北钦防三市接待游客量为7295.85万人次,占全广西的12.4%,旅游总消费为752.31亿元,占全广西的11.7%,已成为广西旅游经济重要增长极。

三、推进海水渔业高质量发展方面

(一)积极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推进养殖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是拓展渔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设施渔业,重点发展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棚式对虾养殖等近海设施渔业,稳步发展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不断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据统计,沿海累计建设陆基养殖圆池2900多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350多个,重力式深水网箱(标准箱)2900多口,新型棚式对虾养殖面积12000多亩。二是有序发展海洋增养殖渔业。推广使用新型环保抗风浪贝类养殖材料,推动传统贝类养殖浮筏(排、绳、球)升级改造。鼓励发展浅海滩涂贝类底播生态养殖,示范推广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碳汇渔业,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022年,全区新增新型贝类浮筏养殖面积0.5万亩,新增贝类底播生态养殖面积8万亩左右。三是组织开展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强化保障,深入实地加强指导,出台示范区管理政策等措施,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2年我区成功创建示范区4个,其中北海市1个(以水产养殖升级经营为主体)。

(二)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增强海洋渔业科研能力

一是2020年至今,自治区共下达海洋渔业领域广西科技计划项目30项,资助经费共计2293.6万元。科技计划项目包括:广西重点研发计划10项,广西基地和人才专项10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0项。重点支持开展南美白对虾、斑棕兔头鲀、方格星虫、牡蛎等海洋生物养殖技术研究,立项项目涵盖海洋牧场、海产品加工、养殖废水处理、渔业种质资源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广西重点研发计划和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支持北部湾智慧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日本新型海洋食品研发(国际)联合实验室、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增强海洋渔业科研能力。二是积极对接科技部,成功争取科技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置北部湾陆海接力智慧渔场养殖装备与新模式广西联动项目,资助总经费4000万元,其中国家拨付经费2000万元。针对南海北部湾海域养殖设施抗风浪能力弱、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研发抗风浪养殖设施和深海养殖平台,建立智能化、一体化陆海接力养殖新模式,将为我区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吸引聚集全国优势科研力量,更好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大局,提升广西海洋渔业领域整体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三)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我办与厦门大学合作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人才飞地,推动海洋科技成果在经济区转化。二是自治区大力支持开展海洋渔业科技攻关,其中对虾亲虾、牡蛎和金鲳鱼育苗技术等新品种新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获认定广西重大科技成果转化4项,良种良法推广应用超十万亩。20232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联合自治区科技厅凝练形成《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尖峰专项实施方案及申报指南》,计划设置包括南美白对虾品种培育及养殖技术研发等专题。

四、推进海洋科技高质量发展方面

一是推动海洋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在自治区印发的《十四五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二版)》中设置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广西科技基地与人才专项,将海洋产业(包括海洋养殖)列入重点支持范围。2021—2022年,我办委托广西行动学习研究会,以推进项目落实为落脚点开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建设+行动学习。借助行业高校举办了向海经济、国际门户港港航物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北部湾经济区协调发展等专题培训班5个班次。2021年以来,我办联合自治区人社厅,为经济区5个企事业单位引进优秀博士后10人,产出10余项高质量科研成果并推动落地转化。

二是加强人才发展资金支持,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2018年以来,我办累计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2亿元,支持人才项目58个,带动投入人才资金超过5亿元。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广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股权和分红奖励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科研院所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完善广西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产学研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文件,大力推进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

三是强化科技金融支持。我办和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合作共建经济区金融服务平台和北部湾港航融数据交互平台达成共识,通过这两大金融服务平台,将有效推动经济区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和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自治区持续推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投资基金的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融资担保基金运营管理,大力推动科技支行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贯彻落实桂惠贷贴息财政金融政策,加强科技金融政策对成果转化的支持引导作用。

四是推动开展海洋相关技术攻关。在《十四五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二版)》广西重点研发计划中专门设置了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利用”“海洋资源产品开发与利用”“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研发等指南方向,围绕海洋养殖产业重大科技需求,支持鱼虾贝蟹等海洋养殖新品种研发,支持水产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防治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支持海水养殖废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等内容。

下一步,我办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牵头推进《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做好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工作,大力发展沿边临港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沿边临港经济发展,加快推动海洋强区建设,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

自治区北部湾办

2023825

签发人:陈洪韬

  送: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

联系人及电话:罗超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发文单位: 自治区北部湾办 成文日期: 2023年08月25日
标  题: 自治区北部湾办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30380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北部湾办函〔2023〕503号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6日

自治区北部湾办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30380号提案的答复

2023-10-16 10:42     来源: 自治区北部湾办

韩峻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提出的关于发展向海经济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决策部署,自治区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意见》“1+7”系列重要文件,印发实施《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全区向海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推动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

一是支持绿色化工产业发展。我办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建设北部湾国家级石化化工产业基地,以推动华谊钦州基地、中国石油广西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恒逸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基地项目、桐昆钦州绿色化工化纤新材料基地一期项目等项目建设为抓手,壮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2022年北部湾经济区石油化工产业营业收入实现1689.4亿元,同比增长30%。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2023年我办统筹安排专项资金超过4亿元支持中国石油广西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华谊钦州新材料基地用地保障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解决项目重要要素保障。根据自治区出台的《自治区化工园区认定办法(试行)》,我办作为自治区化工园区认定工作组成员单位,积极推进包括南宁六景化工园区、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石化产业园、钦州石化产业园等化工园区认定。

二是支持引进行业头部企业。印发实施《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我国统一大市场优势、国内产业配套优势和广西沿边临港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实体经济,进一步吸引央企、民企、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投资,形成产业集聚态势,推进招商引资,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产业合作。

三是推动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发挥经济区临港大工业布局优势,力争十四五期末形成5000亿元的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支持防城港片区、崇左片区重点发展金属新材料等产业。为支持项目建设,2023年我办统筹安排专项资金2500万元支持防城港市九龙湖特种钢精深加工基地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铜精深加工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等建设。

四是推动船舶修造及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高端装备产业智能化升级,以南宁、钦州为重点,推进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海上风电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也明确支持北海片区、钦州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等产业。为支持项目建设,2023年我办统筹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支持广西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北海高新区福成新区高端装备制造及研究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等建设。

五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玉林、钦州、南宁为主要集聚地,推动形成上游电池材料生产、中游电池制造环节、下游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产业链条,引进了华友钴业、中伟新能源、格派等正极材料龙头企业,比亚迪、多氟多、卓能新能源等新能源电池制造龙头企业以及申龙、天际等新能源商用车和宁达、乾元等新能源乘用车企业落地建设。为进一步推动南宁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3年我办统筹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支持南宁东部新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六是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发展。《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支持实施原油和铁、铝、铬、锰等大宗矿产品进口先放后检措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办已完成《北部湾大宗商品储运交易基地规划》编制工作,将铁矿石和铝土矿以外的其他重要金属矿石储运基地布局在钦州港域大榄坪港大环作业区。大力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北部湾港口专业化泊位建设,钦州大榄坪作业区1—3号泊位今年上半年已建成投产;防城港赤沙作业区12号泊位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将建成水工主体工程,2024年投产。

二、推进海洋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

(一)积极支持发展水产品加工和冷藏保鲜

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资金,获得2022年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1540万元(其中沿海安排1240万元)、2023年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1054.2万元(其中沿海安排904.2万元),支持建设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等设施设备147套。二是准确把握水产预制菜发展机遇,支持水产预制菜产业发展。指导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积极筹建自治区预制菜产业研究院,打造其成为广西首个水产预制菜加工保鲜技术创新平台。

(二)积极支持海洋传统产业链条延长发展

一是自治区已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2025年渔业发展支持政策总体实施方案》,优化调整我区渔业发展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渔业发展补助和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效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印发实施了《广西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核(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核)一带三区的空间发展布局,积极推进近岸养殖业向深水远岸布局,重点支持沿海三市牡蛎产业、深水抗风浪养殖、南珠产业、高标准养殖池塘产业、优势特色品种产业等园区建设。二是推进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与健康、农业、教育、体育等其他领域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建成5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推动邮轮游艇、海洋体育运动、海洋休闲渔业等新产品开发,形成一系列新载体、新业态。广西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2022年北钦防三市接待游客量为7295.85万人次,占全广西的12.4%,旅游总消费为752.31亿元,占全广西的11.7%,已成为广西旅游经济重要增长极。

三、推进海水渔业高质量发展方面

(一)积极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推进养殖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是拓展渔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设施渔业,重点发展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棚式对虾养殖等近海设施渔业,稳步发展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不断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据统计,沿海累计建设陆基养殖圆池2900多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350多个,重力式深水网箱(标准箱)2900多口,新型棚式对虾养殖面积12000多亩。二是有序发展海洋增养殖渔业。推广使用新型环保抗风浪贝类养殖材料,推动传统贝类养殖浮筏(排、绳、球)升级改造。鼓励发展浅海滩涂贝类底播生态养殖,示范推广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碳汇渔业,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022年,全区新增新型贝类浮筏养殖面积0.5万亩,新增贝类底播生态养殖面积8万亩左右。三是组织开展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强化保障,深入实地加强指导,出台示范区管理政策等措施,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2年我区成功创建示范区4个,其中北海市1个(以水产养殖升级经营为主体)。

(二)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增强海洋渔业科研能力

一是2020年至今,自治区共下达海洋渔业领域广西科技计划项目30项,资助经费共计2293.6万元。科技计划项目包括:广西重点研发计划10项,广西基地和人才专项10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0项。重点支持开展南美白对虾、斑棕兔头鲀、方格星虫、牡蛎等海洋生物养殖技术研究,立项项目涵盖海洋牧场、海产品加工、养殖废水处理、渔业种质资源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广西重点研发计划和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支持北部湾智慧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日本新型海洋食品研发(国际)联合实验室、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增强海洋渔业科研能力。二是积极对接科技部,成功争取科技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置北部湾陆海接力智慧渔场养殖装备与新模式广西联动项目,资助总经费4000万元,其中国家拨付经费2000万元。针对南海北部湾海域养殖设施抗风浪能力弱、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研发抗风浪养殖设施和深海养殖平台,建立智能化、一体化陆海接力养殖新模式,将为我区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吸引聚集全国优势科研力量,更好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大局,提升广西海洋渔业领域整体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三)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我办与厦门大学合作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人才飞地,推动海洋科技成果在经济区转化。二是自治区大力支持开展海洋渔业科技攻关,其中对虾亲虾、牡蛎和金鲳鱼育苗技术等新品种新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获认定广西重大科技成果转化4项,良种良法推广应用超十万亩。20232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联合自治区科技厅凝练形成《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尖峰专项实施方案及申报指南》,计划设置包括南美白对虾品种培育及养殖技术研发等专题。

四、推进海洋科技高质量发展方面

一是推动海洋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在自治区印发的《十四五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二版)》中设置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广西科技基地与人才专项,将海洋产业(包括海洋养殖)列入重点支持范围。2021—2022年,我办委托广西行动学习研究会,以推进项目落实为落脚点开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建设+行动学习。借助行业高校举办了向海经济、国际门户港港航物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北部湾经济区协调发展等专题培训班5个班次。2021年以来,我办联合自治区人社厅,为经济区5个企事业单位引进优秀博士后10人,产出10余项高质量科研成果并推动落地转化。

二是加强人才发展资金支持,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2018年以来,我办累计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2亿元,支持人才项目58个,带动投入人才资金超过5亿元。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广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股权和分红奖励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科研院所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完善广西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产学研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文件,大力推进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

三是强化科技金融支持。我办和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合作共建经济区金融服务平台和北部湾港航融数据交互平台达成共识,通过这两大金融服务平台,将有效推动经济区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和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自治区持续推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投资基金的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融资担保基金运营管理,大力推动科技支行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贯彻落实桂惠贷贴息财政金融政策,加强科技金融政策对成果转化的支持引导作用。

四是推动开展海洋相关技术攻关。在《十四五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二版)》广西重点研发计划中专门设置了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利用”“海洋资源产品开发与利用”“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研发等指南方向,围绕海洋养殖产业重大科技需求,支持鱼虾贝蟹等海洋养殖新品种研发,支持水产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防治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支持海水养殖废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等内容。

下一步,我办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牵头推进《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做好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工作,大力发展沿边临港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沿边临港经济发展,加快推动海洋强区建设,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

自治区北部湾办

2023825

签发人:陈洪韬

  送: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

联系人及电话:罗超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