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简体版|繁体版|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012-11-25 11:54     来源: 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     作者: 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组织单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编制单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二○一一年八月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汇编》

  编辑委员会

  主 编:蓝天立

  副主编:李延强

  编 委:杨跃峥 王雄昌 梁金荣

  编 辑:杨 斌 黄祥宾 王宗文 杨忠宝 黄凌志 孙春华

  黄廖乐 黄 俊 陈太盛

  编 者 语

  2006年3月22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作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统筹经济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经济区各市以及国际国内高水平规划设计机构,精心编制了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划。

  特别是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坚持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统领,先后组织或参与编制了产业、保税物流和园区等一批规划。这批规划指导和明确了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总体目标、空间布局、产业选择、基础设施建设原则和具体实施。在规划理念上,努力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保了思想和观念的前瞻性、开放性、创新性;在规划程序上,努力集中全国乃至国外的智慧,确保了布局和设计的合理性、先进性、科学性;在规划体系上,将宏观、中观、微观紧密衔接,确保了上下联动、层次分明、协调统一。六年多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成果,充分证明了规划对经济区统筹发展、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成效显著,作用巨大,并将在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发挥指导、引领和示范作用。

  为使指导、决策、关心、关注和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各位领导、经济区各市、区直各有关单位分享和了解北部湾经济区的规划成果,促进规划的全面贯彻实施,我们将规划文本作为内部资料汇编出版。

  本汇编收录了自2006年至2012年编制的33项各类规划,其中,涉及经济区宏观层面的规划3项,中观层面的各领域专项规划14项,微观层面的保税物流、园区、产业等规划16项。2013年以后编制的各类规划我办将继续汇编出版。

  此次规划汇编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自治区有关厅局、经济区各市、国际国内相关规划编制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不吝批评指正。

  2012年12月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2)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2)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机遇和挑战 …………………………………………………(4)

  第二章 总体要求 ………………………………………………………………………(6)

  第一节 指导思想 ……………………………………………………………………(6)

  第二节 发展原则 ……………………………………………………………………(6)

  第三节 发展目标 ……………………………………………………………………(6)

  第三章 加快产业发展 …………………………………………………………………(9)

  第一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9)

  第二节 壮大产业集群………………………………………………………………(10)

  第三节 培育新兴产业………………………………………………………………(11)

  第四节 提升现代服务业……………………………………………………………(12)

  第五节 加快重点产业园区建设……………………………………………………(13)

  第六节 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17)

  第四章 深化港口建设一体化…………………………………………………………(20)

  第一节 理顺港口行政管理体制……………………………………………………(20)

  第二节 优化港口布局………………………………………………………………(20)

  第三节 提升港口吞吐能力…………………………………………………………(20)

  第四节 完善港区集疏运系统………………………………………………………(21)

  第五章 推进交通通信一体化…………………………………………………………(23)

  第一节 完善高等级公路网络………………………………………………………(23)

  第二节 建设大能力铁路通道………………………………………………………(23)

  第三节 建设大密度航空网络………………………………………………………(23)

  第四节 加快南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24)

  第五节 推进通信一体化……………………………………………………………(24)

  第六章 加快保税物流建设……………………………………………………………(26)

  第一节 完善保税物流体系…………………………………………………………(26)

  第二节 加快“无水港”建设………………………………………………………(26)

  第三节 营造良好服务环境…………………………………………………………(26)

  第七章 推动城镇化跨越发展…………………………………………………………(28)

  第一节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28)

  第二节 提升城市功能区……………………………………………………………(28)

  第三节 同步建设产业园区与城区…………………………………………………(28)

  第四节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29)

  第八章 加强社会建设…………………………………………………………………(30)

  第一节 大力推进科教事业…………………………………………………………(30)

  第二节 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30)

  第三节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30)

  第四节 加强大文化建设……………………………………………………………(31)

  第九章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32)

  第一节 加快建设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32)

  第二节 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32)

  第三节 深化泛北部湾经济合作……………………………………………………(33)

  第四节 加强国内区域合作…………………………………………………………(33)

  第十章 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34)

  第一节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34)

  第二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4)

  第三节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34)

  第四节 加强环境保护合作…………………………………………………………(35)

  第十一章 创新体制机制………………………………………………………………(36)

  第一节 推进区域管理一体化………………………………………………………(36)

  第二节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36)

  第十二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38)

  附图………………………………………………………………………………………(39)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总量、提高质量,为建设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打下更坚实基础,依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区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的“八大”工作部署,编制本规划。

[NextPage]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创局面、夯实基础的五年。2006年3月22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短短五年,经济区从我国西部边陲地区变成多区域合作的中心,从投资的盲点变成投资的热点,从经济发展的配角变成广西开放发展的龙头,从广西地方发展题材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18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22亿元,年均增长16.3%,高于全区平均2.4个百分点,占全区比重由2005年的29.6%提高到2010年3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56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97亿元,年均增长37.8%,高于全区平均3.1个百分点,占全区比重由2005年的31.8%提高到2010年35.6%;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14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41亿元,年均增长25.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3.61:31.17:45.22调整为2010年的16.95:39.42:44.63,其中工业比重由23.6%提高到31.4%,工业化率达到1.85。

  ——临海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初步形成以石化、冶金、林浆纸、电子、能源、轻工食品为主的产业布局。北海、防城港、钦州三市燃煤电厂、钦州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中石油1000万方原油储备库一期、钦州金桂林浆纸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防城港红沙核电、金川集团铜镍冶炼深加工、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南宁燃煤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钦州中石油二期、北海林浆纸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围绕重大产业项目配套,一批产业链项目已建成投产。重点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中国电子集团北海产业园已经开园。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已有台湾麦斯集团等一批纺织服装、制鞋企业投产。钦州石化产业园、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北海电子产业园实现工业产值超100亿元。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两期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顺利实施,改善了沿海地区航道、供水、供电、公路、铁路、园区路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从2008年开始,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亿元支持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提升出海出边大通道能力和打造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开工建设南宁—广州高速铁路、南宁—柳州城际铁路、沿海铁路扩能改造等铁路工程和钦州—崇左、六景—钦州港、玉林—铁山港、南宁高速外环、防城—东兴等高速公路工程。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已按4E级扩建完成,新航站区建设已经启动,新开通到东盟国家主要城市8条航线,南宁—澳门、南宁—台北实现了直航。

  ——沿海亿吨大港已经建成。组建了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并经交通运输部同意,将防城港、北海、钦州三港整合为广西北部湾港,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新开工建设了25个5—30万吨级深水泊位和6条5—30万吨级航道,北海铁山港实现开港,钦州港口岸扩大对外开放。2010年底,已开通16条国际航线,共有生产性泊位21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9个,最大靠泊能力20万吨,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货物吞吐量从2005年的3669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1923万吨,年均增长26.6%。

  ——保税物流体系初步建成。国家先后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初步构建了功能齐备的保税物流体系。钦州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已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营,凭祥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北海出口加工区正在进行扩区申报。

  ——开放合作不断深化。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品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联合专家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方秘书处已成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行动建议》正式通过,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加快推进,沿线国家智库发布了联合倡议。广西与越南、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泛北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或专业合作协议。一批交通、港口、旅游、农林渔业、能源等领域的合作项目正在推进。为加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内省市合作,广西与广东、海南、湖南、重庆、云南、四川、上海、贵州、河南、福建等省市签署了省(市)区合作协议,合作不断深入。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成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筹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成立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整合沿海三港资源;成立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银行,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沿海岸线使用联合审批机制,更加科学合理使用和保护岸线资源;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关于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决定》等政策文件,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条例》,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提供强大政策和制度保障。

[NextPage]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从国际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建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合作拓宽新领域。中国和东盟7000多种商品实行零关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相互开放,双边贸易将实现持续增长,贸易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相互直接投资将逐步扩大,经济合作领域将日益拓宽。在中国—东盟“10+1”框架下的次区域合作加快推进,建设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成为各方共识,中越两国加快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国—东盟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必将率先受益。

  ——从国内看,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带来新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发展,建成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旨在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与10年前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定位相比,“三区一极”的新定位显著提升了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必将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向西部地区聚集,这为经济区的加快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从广西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和其他一系列重大政策的支持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产业优先发展、交通优先发展、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及加快经济区“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发展的“八大”工作部署,要求加快城镇化跨越发展,进一步确立了经济区发展的龙头地位,必将极大推动新时期经济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面临的挑战

  ——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国家相继批准设立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文件或规划,区域发展正在形成“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发展、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的格局。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逐步趋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享受的政策优势不再突出,国内外尤其是周边地区的开放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区域竞争的外在压力不断增大。

  ——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层次低、规模小、基础差、配套能力低,同质化较为明显,缺乏大产业、大企业带动,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比重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发育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资金投入、淡水资源等要素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对经济区的加快发展形成制约。

  ——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一方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布局的石化、冶金、林浆纸、火电等临海重化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将形成新的增量。另一方面,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将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区既要加快产业发展,又要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面临很大的压力。

[NextPage]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全面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产业、港口、交通通信、城镇、保税物流等一体化,深化改革开放,扩大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加大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要素集聚,集约发展,引导人口集中、产业集中,强化土地、海域、岸线管理和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区。

  ——坚持跨越发展。在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把跨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采取超常规的办法,抓住重点园区、重要产业和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克难攻坚,转变发展方式,壮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新突破。

  ——坚持统筹开发。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实现产业、港口、交通、城镇、保税物流等一体化,实现海陆联动、经济社会联动,最终实现区域统筹和谐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全面推进行政管理、金融、土地、市场体系等方面综合配套改革,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坚持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内外区域合作,充分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区3个百分点。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力争翻1.5番(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13%以上,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高于全区(10%)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提高到40%,财政收入占全区比重提高到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比重提高到42%,工业增加值占全区比重提高到40%。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6.95:39.42:44.63调整为2015年的9.5:50:40.5,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2%。

  ——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到2015年,经济区南北钦防四市城镇化率从2009年的46.8%提高到58.2%,高于全区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新增城镇人口约200万。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布局更趋合理,区域交通更加便捷,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到2015年,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港口、交通、通信基本实现一体化。出海出边高等级公路网络基本建成,铁路运输能力大幅提高,北部湾港吞吐能力提高到3.36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400万标准箱),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机场、国际邮轮母港基本建成。

  ——重点产业园区蓬勃发展。到2015年,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效应凸显。自治区重点支持的11个重点产业园区工业产值超过6000亿元。各市推进的其他18个产业园加快发展。基本形成电子、石化、冶金、装备制造、造纸、轻工食品产业集群。力争建成3个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园区。

  ——保税物流体系作用全面发挥。到2015年,建成以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为重点的保税物流体系及钦州整车进口口岸,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实现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北海出口加工区实现在铁山港扩区。初步形成覆盖广西主要城市的“无水港”物流网络。力争国家批准设立南宁空港综合保税区、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

  ——开放合作不断深入。到2015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多区域合作快速发展,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成效初显,南宁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逐步形成,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凭祥—同登、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快建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雏形初显,外向型经济上新台阶,“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加快,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与国内周边省市合作不断深化,服务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生态文明示范效应凸显。到2015年,海陆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发展循环经济成效明显,节能减排降耗效果显著,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0%。

[NextPage]

  

  第三章 加快产业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特色突出、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布局合理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是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根据经济区各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各市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促进经济区整体协调发展。

  ——南宁市产业布局逐步向周边产业园区集中。依托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六景工业园区发展机械与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与皮革、化工、造纸、生物制药等产业,建设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依托南宁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铝加工及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技术产业,推进南宁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物产业。依托良好的城市环境,重点发展商贸业和金融、会展、物流、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信息交流中心、金融中心。

  ——北海市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环境优美舒适宜居海滨城市。依托铁山港大能力泊位和深水航道,重点发展能源、石油化工、冶金、林浆纸、修造船、港口机械等临港型产业及配套产业。依托北海工业园、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发挥亚热带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滨海旅游和跨国旅游。

  ——防城港市依托企沙工业区布局发展钢铁、冶金、装备制造、能源、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磷化工产业。依托粮油食品产业园重点发展粮油食品加工、生物饲料加工等产业。依托深水港口码头,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依托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发展边境出口加工、商贸物流和跨境旅游。

  ——钦州市依托钦州石化产业园、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布局发展石油化工、林浆纸、能源、冶金、汽车及零配件制造、工程机械、粮油食品等临海重化工业和港口物流。依托钦州保税港区,发展保税物流和汽车整车进口业务,成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加工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依托钦州市高新产业开发区布局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医药、信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

  ——玉林市加快建设龙潭产业园,依托铁山港区港口资源,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和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

  ——崇左市依托凭祥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跨国经济合作,重点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配送、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等,大力发展边关旅游和出口加工制造业。

  第二节 壮大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是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托龙头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快形成配套完善、市场竞争力强的六大产业集群,打造沿海环保型重化工产业带和以南宁、北海为主体的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带。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北海电子产业园,辐射带动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北海出口加工区、南宁江南工业区、南宁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钦州河东电子产业园等园区,打造以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光电显示、电力电子、通信设备、数字电视及软件开发服务为主,技术先进、配套齐全、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带。

  ——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钦州石化产业园、北海铁山港石化基地为重点,依托钦州中石油炼油、中石化北海炼油异地改造两大项目,延伸二甲苯、乙烯、丙烯、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等中下游产业链,加快形成石化产业集群。依托南宁六景工业园区化工产业园,发展有机化工、精细化工产业。依托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发展磷化工产业。

  ——冶金产业集群。以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金川有色金属基地和北海诚德镍铬合金加工项目建设为核心,发展以钢铁冶炼、铜镍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生产钢铁板材、型材、线材、棒材系列产品,配套发展关联产品,辐射带动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南宁铝加工基地、玉林龙潭产业园、铁山港金属材料及修造船基地,打造以铁、铜、铝、镍深加工为主,集中度高、产业链长、产业配套完善的冶金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依托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和金川、诚德等冶金项目,加快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中国南车、北车、上汽通用五菱、吉利、韩国斗山工程机械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汽车制造、修造船、工程机械、智能制造设备等。

  ——造纸产业集群。以钦州、北海、南宁为核心,集聚造纸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形成造纸产业集群。钦州市钦州港工业区和北海市铁山港工业区,重点开发林浆纸一体化产品,大力发展中、高档生活用纸,包装纸板,印刷文化用纸产品。南宁市六景工业园区重点开发蔗渣造纸、桑杆造纸、竹浆造纸产品,大力发展中、高档新闻铜版纸、生活用纸、包装纸板、印刷文化用纸产品。建设南宁六景工业园区纸制品交易市场。

  ——轻工食品产业集群。依托防城港粮油食品产业园,辐射带动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钦州港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大力发展粮油加工、制糖、饮料(茶叶)、肉禽水产品等食品加工产业。大力发展制糖业,推进产业链延伸,综合利用制糖余料。依托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辐射带动南宁六景工业园区,打造以茧丝绸、棉、麻纺织加工及皮革制品为主的轻纺产业集群。建设农副食品加工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

[NextPage]

  第三节 培育新兴产业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及配套服务业、海洋矿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加快发展临海产业,积极培育海洋生物制药业、海洋化工业等新兴海洋产业。大力支持海洋科技创新和教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加快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促进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北部湾经济区支柱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生物技术产业。以南宁、北海为中心,引导生物技术产业在南宁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宝塔国家高技术生物医药核心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布局。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新能源产业。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加快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积极建设合浦生物质发电项目、合浦西场、防城港企沙风电项目,加快推进合浦木薯燃料乙醇二期工程项目建设。

  ——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此外,要积极引进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四节 提升现代服务业

  坚持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拓宽投资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提高服务业水平。

  ——旅游业。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滨海旅游、跨国旅游。重点加快南宁国际都市休闲旅游区、大明山国际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区、南宁凤亭国际生态旅游文化城、北海涠洲岛旅游区、银滩旅游度假区、冠头岭国际会议中心、钦州茅尾海旅游景区、三娘湾海洋生态休闲旅游区、防城港江山半岛滨海休闲度假区、十万大山国际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区、京岛民俗风情旅游区等景区建设,创建一批国家5A级景区。依托崇左大新德天瀑布景区和凭祥友谊关景区,建设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抓住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机遇,发展滨海跨境旅游。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新建一批高档宾馆,开发“梦幻·北部湾”实景演出、“碧海丝路”大型历史舞剧等一批特色旅游文化产品项目。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整合打造三亚—海口—湛江—北海—钦州—防城港(东兴)—越南下龙湾—海防—河内—谅山—崇左(凭祥)—南宁的环北部湾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形成环北部湾旅游圈。

  ——会展业。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培育会展主体,开拓会展市场,壮大会展经济。结合自身的优势产业和实际发展需要,举办高规格的专业会展,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市长论坛、中国·玉林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东兴中越边境商贸旅游博览会、凭祥中越边境商品交易会等办得更具特色、更有成效,形成品牌。完善南宁、北海、玉林等城市会展服务设施。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运作方式增强会展组织管理水平,适时组建会展集团。

  ——金融业。积极推进“引金入桂”,完善北部湾经济区金融体系,建设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做大做强地方金融企业,为企业走向东盟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推进驻桂银行与东盟国家银行签订边贸结算协约,扩大“边贸通”网上银行结算业务,实现广西—东盟国家边贸结算的电子化,逐步推进广西—东盟的金融合作。继续鼓励和推进与东盟国家互设金融分支机构,将人民币结算范围从边贸扩大为一般贸易以及服务外包国际(离岸)业务,实现金融业务的新突破。探索设立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鼓励企业上市融资。规划建设南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融数据后台处理中心。

  ——现代物流业。全面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一批物流园区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培育物流市场和壮大一批物流企业,优化形成“1141”的物流区域布局(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区域,南宁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四个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玉林专业性物流中心)。围绕经济区千亿元产业群和优势产业群,加快钢铁、石化、汽车、煤炭、有色金属、农业等重点行业物流发展;加快发展适应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物流,积极促进口岸物流向腹地物流节点城市顺畅延伸,促进腹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信息服务业。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电子口岸建设,积极发展软件开发、地理信息、动漫等信息服务产业。建设包括商务投资、金融、港口航运、检验检疫、旅游、劳动力、科技、文化等综合性和专业性信息在内的中国—东盟虚拟中心。

[NextPage]

  第五节 加快重点产业园区建设

  重点产业园区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区规划布局29个重点产业园区中,自治区重点支持11个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实现水、电、气及管网等共建共享,吸引项目入园,壮大产业,取得实效。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含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重点建设以台湾麦斯鞋业系列项目为龙头的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以广西金皇品(王老吉)公司、广西珠江啤酒为龙头的农副食品产业区,以广西银钢南益摩托公司、南宁鼎天机械制造公司等企业为引导的机械制造产业基地,以广西万德药业、广西维科特药业为主体的生物制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十二五”期间,投资23亿元建设64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300亿元。

  其中,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以麦斯集团鞋类制品及皮革制品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快引进皮革、鞋类、皮具、箱包、裘皮服装及各种原辅材料企业入园发展。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

  ——南宁六景工业园区。重点发展能源、化工、造纸、农产品加工、茧丝绸等产业,加快南宁燃煤电厂、南宁化工股份公司氯碱项目、劲达兴浆纸、永凯浆纸等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投资7亿元建设88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北海电子产业园。以中电北海电子产业园为基础,加快台湾(北海)电子产业园、三诺、朗科、冠捷等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工业和信息服务业,集研发、加工、交易、物流、商务、生活配套为一体,形成产业集聚。“十二五”期间,投资14亿元建设9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北海铁山港工业区。重点发展能源、石油化工、林浆纸、修造船、港口机械、镍铬合金加工等临港型产业及配套产业,加快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项目、诚德镍铬合金加工、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引进一批下游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投资100亿元建设35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防城港企沙工业区。以钢铁、有色金属产业为龙头,重点发展钢铁、有色金属、重型机械、能源、修造船及关联产业,建设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金川集团铜镍冶炼深加工等项目。“十二五”期间,投资112亿元建设34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

  ——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重点发展磷化工、机械制造、矿山及特种设备制造等产业,做大做强钢结构加工、磷化工和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期间,投资36亿元建设40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300亿元。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建成二、三期工程。依托保税港区,大力发展汽车整车进口业务。建设中石油原油储备库二期580万方项目,引进一批加工贸易、仓储物流项目。“十二五”期间,投资128亿元建设11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贸易额)超过600亿元。

  ——钦州石化产业园〔含台湾(钦州)石化产业园〕。建设中石油二期、中石油一期含硫原油加工配套工程、100万吨乙烯、100万吨芳烃、泰兴润滑油、玉柴溶剂油、中电投热电联供等一批项目,规划建设台湾(钦州)石化产业园。“十二五”期间,投资147亿元建设17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到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300亿元。

  ——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依托钦州保税港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服务、集装箱服务、国际贸易、汽车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设备等,加快吉利汽车、桂祥、祥龙、韩国斗山工程机械等项目建设,推进中马钦州产业园、湖南(钦州)临港产业园建设。“十二五”期间,投资90亿元建设13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

  ——玉林龙潭产业园。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设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着力打造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及物流、仓储、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为主的产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加快广西银亿科技矿冶有限公司等入园企业建设。“十二五”期间,投资53亿元建设22个道路、供水、供电、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配送、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等。结合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科学规划建设二、三期工程。“十二五”期间,投资15亿元建设16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贸易额)超过100亿元。

  


  第六节 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14大千亿元产业的重大部署,培育壮大电子、石化、冶金、装备制造、能源、造纸、轻工食品等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电子企业,加快建设北海电子产业园、北海出口加工区、南宁江南工业区、南宁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钦州河东电子产业园等园区,尽快提高产业集聚程度。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石油化工产业。重点建设中石油钦州炼油二期、中石油原油储备二期、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广西LNG项目、南化年产15万吨离子膜法烧碱和10万吨聚氯乙烯等项目,发展乙烯等下游产业,初步建成北部湾石化产业基地。加快产业链招商,把国内外著名的化工企业引入钦州石化产业园、北海铁山港石化产业园、南宁六景化工产业园兴建下游加工业,形成产业链。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800亿元。

  ——冶金产业。按照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要求,重点推进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金川集团铜镍冶炼深加工及北海诚德镍铬合金加工项目建设。发挥广西铝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铝加工项目,建设南宁年产20万吨铝合金板带型材项目,开发精深铝板带箔材等产品。加快广西投资集团北海产业一体化、龙潭产业园进口再生资源园区、防城港镍合金生产线技改等项目建设。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2100亿元。

  ——装备制造产业。依托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金川集团铜镍冶炼深加工、南宁列车组装和机车维修项目、北车钦州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和物流基地项目建设,发展工程机械、修造船、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启动防城港云约江、北海铁山港雷田、石头埠等修造船基地建设。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700亿元。

  ——造纸产业。重点建设钦州金桂林浆纸二期、北海林浆纸一体化、南宁劲达兴桑枝浆造纸、南宁永凯蔗渣浆造纸项目,生产高中档系列产品,形成沿海林浆纸一体化产业。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轻工食品产业。依托防城港粮油食品产业园、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含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加快大海粮油改扩建工程、嘉里粮油扩建、中粮(钦州)油脂加工、汇海粮油加工、双汇食品、台湾麦斯鞋业等项目建设。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100亿元。

  ——能源产业。以大型高效环保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火电,加快北海、钦州、防城港燃煤电厂二期,南宁燃煤电厂及钦州石化产业园热电厂、华电广西玉林火力(热电联产)发电等项目建设。建成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一期工程,适时启动二期工程和白龙核电项目建设。发挥深水良港优势,利用国内外煤炭资源,建设煤炭储运配送基地。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潮汐能、太阳能、沼气、非粮乙醇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电网建设,发展输配电网络。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NextPage]

  专栏3 重点产业项目

  (一)电子信息产业

  中电北海电子产业园,台湾(北海)电子产业园,北海朗科国际存储科技产业园,北海三诺高新科技园,同方(北海)信息产业园,北海雅图数字视频科技产业园,北海建兴光电科技,北海冠捷项目,南宁富士康项目。

  (二)石油化工产业

  中石油钦州炼油二期,中石化北海炼油异地改造,中石油原油储备二期,钦州100万吨乙烯,钦州100万吨芳烃,钦州300万吨沥青,中石油一期含硫原油加工配套工程,泰兴润滑油,玉柴溶剂油,广西LNG,南宁化工股份公司年产15万吨离子膜法烧碱和10万吨聚氯乙烯等项目。

  (三)冶金产业

  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防城港金川铜镍冶炼深加工,南宁铝合金板带型材,广西投资集团北海产业一体化,北海诚德新材料生产,玉林龙潭产业园进口再生资源园区,龙潭产业园镍冶炼及上下游产业。

  (四)装备制造产业

  防城港云约江、北海铁山港雷田及石头埠等修造船基地,南车、北车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和物流基地,韩国斗山机械,吉利汽车制造基地。

  (五)造纸产业

  钦州金桂林浆纸二期,北海林浆纸一体化,南宁劲达兴纸业有限公司浆、纸生产,广西永凯蔗渣浆、文化纸生产。

  (六)轻工食品产业

  防城港枫叶粮油60万吨/年油菜籽加工,嘉里粮油扩建,中粮(钦州)油脂加工,钦州港汇海油脂加工,双汇食品,台湾统一,台湾麦斯鞋业系列。

  (七)能源产业

  防城港红沙核电、白龙核电,南宁燃煤电厂项目一期,北海燃煤电厂二期工程,钦州燃煤电厂二期工程,防城港燃煤电厂二期工程,钦州石化产业园热电厂,华电广西玉林火电(热电联产)发电。

  第四章 深化港口建设一体化

  进一步理顺港口管理体制,优化港口布局,完善集疏运系统,加大港口一体化建设力度,快速提升北部湾港吞吐能力,打造成为我国沿海重要枢纽港和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第一节 理顺港口行政管理体制

  适应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新形势的需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打破沿海港口因行政隶属关系各自为政、各成体系、分散管理的格局,整合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港口行政管理资源,将现在分属于三市的港口行政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上收自治区,设立广西北部湾港口管理局,负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港口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建立与港口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北部湾港口行政管理体制。

  第二节 优化港口布局

  以提高港口整体竞争力、发展现代港口为目标,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整体开发,形成广西北部湾港“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的港口布局体系。

  ——防城港域。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逐步成为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区。规划建设渔澫、企沙西等枢纽港区。

  ——钦州港域。依托临港工业和钦州保税港区,形成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港区。规划建设金谷、大榄坪等枢纽港区。

  ——北海港域。依托商贸、旅游及临港工业,形成以商贸和清洁型物资运输为主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综合性港区。规划建设铁山港东、西港区及石步岭等枢纽港区。

  第三节 提升港口吞吐能力

  创新港口建设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筹措港口建设资金,积极推进北部湾港整体上市工作,吸纳各种资本参与港口开发建设,破解资金制约瓶颈,加快大能力专业化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设,快速提升港口吞吐能力,达到3.36亿吨。

  ——防城港域。重点建设东湾403#—407#泊位,2个旅游码头;企沙西港区云约江南作业区1#—4#泊位,企沙南港区3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东湾504#—507#等4个通用泊位。

  ——钦州港域。重点建设30万吨级、12#—13#2个10万吨级原油码头,钦州港三期工程2个5万吨级散货码头,大榄坪4#—8# 5个7万吨多用途泊位,9#—11#3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大榄坪北1#—10#泊位等项目。

  ——北海港域。重点建设铁山港3#—20#泊位,北海邮轮码头1个5万吨级和1个2万吨级邮轮泊位,北海公共客运码头和游艇码头,石步岭三期工程等项目。

  第四节 完善港区集疏运系统

  进一步完善集疏运系统,大力发展海陆联运,研究水水中转疏运方式,实现公铁水管道航空等五大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逐步建立综合运输立体交通体系。在进一步加快沿海铁路扩能改造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合浦至湛江、玉林至铁山港铁路建设,适时开展钦州至崇左铁路建设研究。续建崇左至钦州、六景至钦州、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加快南宁至北海、钦州、防城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适时开展建设平陆运河的相关研究。

  ——防城港域。加快建设防城—东兴高速公路,继续完善滨海公路连接渔澫、企沙、龙门等枢纽港区的干、支线项目,包括东兴—江平二级公路、皇帝岭—玉罗岭二级公路、滨海公路江山支线2及企沙支线2、龙门—茅岭—大坝一级公路。启动建设企沙至企沙南、企沙至云约江的支线铁路。

  ——钦州港域。续建完成大榄坪至钦州保税港区铁路。完善滨海公路连接龙门、金谷、大榄坪等枢纽港区的干、支线项目,包括龙门跨海大桥及引道、犀牛脚—大风江一级公路、大风江跨海大桥及引道(钦州段)、茅岭—滨海新城—钦州港一级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钦州港—南宁、中石油10万吨码头—金鼓大道—炼厂、中石油10万吨码头—钦州港大道—炼厂等输油管道项目。规划建设大榄坪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三墩段(海底输油管道)—保税港区输油管道、石化园区公共管廊。加快建设保税港区至三墩支线铁路和各港区、作业区之间的联网铁路。适时启动钦州铁路编组站建设。

  ——北海港域。开工建设松旺—铁山港东岸高速公路。完善石步岭、铁山港区等枢纽港区的公路集疏运系统,建设滨海公路大风江跨海大桥及引道(北海段)、大风江—高德一级公路、关井—营盘二级公路、山口支线等项目。加快建设涠洲岛30万吨码头—铁山港海底输油管道。配套建设兴港站至各作业区的铁路。

[NextPage]

  专栏4 港口建设重点项目

  (一)码头泊位

  防城港域:东湾403#—407#泊位,防城钢铁精品基地码头,企沙西港区云约江南作业区1# —4# 泊位,企沙南港区起步码头,东湾514# —517#通用泊位。

  钦州港域:大榄坪3#—11#泊位,大榄坪12# —13#原油码头,大榄坪北1# —10# 泊位,钦州30万吨级油码头,钦州石化产业园公用配套码头。

  北海港域:铁山港3# —20# 泊位,北海邮轮码头1个5万吨级和1个2万吨级邮轮泊位,石步岭三期工程3个泊位,大锰新材料配套码头,北海煤炭储运配套码头。

  (二)航道

  防城港20万吨级航道,钦州金鼓江航道,钦州—三墩30万吨级航道,钦州港大环作业区10万吨级航道,北海铁山港区10—15万吨级进港航道;南宁—百色1000吨级航道,南宁—崇左1000吨级航道等内河干线航道。

  (三)集疏运系统

  铁路:沿海铁路,玉林—铁山港铁路,合浦—湛江铁路,以及云桂、南昆、湘桂、黎钦、黎湛、防城港—东兴铁路等构成的铁路网。

  公路:南宁至北海、钦州、防城港高速公路改扩建,玉林至铁山港、六景至钦州港、崇左至钦州等高速公路为骨架,一、二级公路为辅助的公路网。

  管道:以湛江经南宁至西南油气管道为主,湛江至铁山港、涠洲岛至铁山港、钦州至三墩的支线管道为辅助的管道运输体系。

  航空:以南宁为枢纽、北海为辅助的航空运输体系。

  水运:以西江黄金水道南宁至广州二级航道为干线,南宁至百色、南宁至崇左航道为支线的内河航运体系。适时开展建设平陆运河的相关研究。

  第五章 推进交通通信一体化

  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完善连接北部湾经济区内外的综合交通通信网络主骨架,构建通往周边省市和东盟国家的快速运输通道,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一体化交通通信运输体系。

  第一节 完善高等级公路网络

  建设高等级公路15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36公里,实现经济区内相邻一、二级城镇“一小时经济圈”,三、四级城镇到相邻二级城镇“半小时经济圈”。续建完成六景—钦州港、钦州—崇左、玉林—铁山港(含松旺—铁山港东岸支线)、防城—东兴等高速公路。扩建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至北海高速公路。建设茅尾海龙门跨海大桥,建成滨海公路。建设中越北仑河二桥。提高东兴至凭祥沿边公路等级。完善通往云贵、珠三角、湖南、越南方向的高等级公路网络。

  第二节 建设大能力铁路通道

  建设铁路里程2679公里。建设南宁—广州、云桂、柳州—南宁城际、河池—南宁、合浦—湛江、玉林—铁山港、防城港—东兴铁路,电气化改造黎塘—湛江铁路,增建南昆铁路南百段二线,扩能改造南宁—凭祥、沿海铁路(南宁—钦州、钦州—防城港、钦州—北海),规划建设钦州—崇左铁路,优化完善经济区铁路网络,打造以南宁为中心的“123城市经济圈”(南宁到北部湾经济区沿海城市1小时以内、到我区其他主要中心城市2小时左右、到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左右),形成连接周边省市和东盟国家的高标准、大能力出海出边国际铁路大通道。

  第三节 建设大密度航空网络

  加快枢纽机场建设,完善机场布局。加快南宁机场新航站区建设,建设南宁机场第二条跑道,推进南宁机场军民分离,力争南宁成为国家航权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开通南宁至所有东盟国家主要城市的航线,将南宁机场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机场。完善北海机场配套设施。建设北海涠洲岛、南宁三塘、防城港等通用航空基地。规划研究并适时建设玉林机场。规划建设南宁空港经济区。加大航空网络密度,加密经济区通向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干线航班,加密区内主要城市的支线航班。

  第四节 加快南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充分发挥南宁作为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优势,把南宁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围绕民航、铁路、内河航运、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重点建设连接南宁的城际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内河航道,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城市中心区快速路,以及辐射周边城镇的道路。重点加快建设南宁铁路枢纽站、南宁公路主枢纽客货站场体系、南宁航空枢纽站。

  第五节 推进通信一体化

  积极推进经济区通信一体化,建设成为广西乃至全国通信发展的先导区。推进经济区四市通信网合并为大本地网,统一区号,统一资费,统一服务平台。以3G和下一代网络建设为契机,实施经济区通信网的升级提速、更新换代。推进经济区四市合办北部湾电视频道。推进新技术的应用和业务创新,实现“三网”融合。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北部湾数据资源和交换中心。启动物联网建设布局。支持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申请设立南宁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加快与东盟信息交流互换,提升广西形象,带动就业,提高信息品质及容量,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

  专栏5 交通通信重点项目

  (一)公路

  钦州—崇左、六景—钦州港、玉林—铁山港、防城港—东兴高速公路,南宁外环高速,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至北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滨海公路,茅尾海龙门跨海大桥,中越北仑河二桥。

  (二)铁路

  南宁—广州铁路,云桂铁路,河池—南宁铁路,柳州—南宁城际铁路,沿海铁路扩能改造,防城港—东兴铁路,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南宁—凭祥段,合浦—湛江铁路,玉林—铁山港铁路,大榄坪—钦州保税港区铁路,南宁东站,南宁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

  (三)航空

  南宁机场新航站区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南宁机场航站楼、货运站等应急扩建改造工程,南宁机场空军搬迁,北海涠洲岛、南宁三塘通用航空基地。

  (四)通信

  经济区四市通信网合并项目,北部湾数据资源和交换中心,中国联通南宁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第六章 加快保税物流建设

  突出发展保税物流业,进一步完善保税物流体系布局,加强各节点的联系、分工与协作,推动一体化联动发展,形成开放合作的新优势。

  第一节 完善保税物流体系

  以钦州保税港区为龙头,以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以凭祥综合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为重要支撑,加快海港、空港、内河港、边境口岸、产业园区互联互通的保税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形成西南地区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通关最便利、功能最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全面建成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钦州整车进口口岸。完善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实现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加快北海出口加工区扩区。规划建设南宁空港综合保税区、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完善保税物流体系布局。

  第二节 加快“无水港”建设

  将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高标准建设成为以多式联运为特色、面向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加快“无水港”布局,建设玉林、柳州、百色、桂林“无水港”项目,形成辐射区内各主要城市的“无水港”网络。鼓励区内企业依托北部湾港,在西南及周边省区设立“无水港”。

  第三节 营造良好服务环境

  加快贸易通关便利化,优化贸易物流和商务人员通关环境,创新口岸、税收、贸易、外汇、金融、投资等体制,重要口岸实施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进入保税物流园区或“无水港”开发建设及经营主体、入园企业税收、土地、财政等方面优惠。实行一体化联动发展,结合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与出口加工区各自功能特点,加强内部相互协作、整体推进、联动发展,实现各海关监管区之间监管互认,形成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各开发区之间有效互动和联动发展的一体化格局。

  专栏6 保税物流重点项目

  钦州保税港区二期、三期工程,钦州保税港区整车进口口岸,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二期,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配套服务区商贸城,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二期、三期工程,北海出口加工区扩区升级,玉林等区内城市“无水港”,南宁国际机场综合物流园保税物流中心,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信息网络建设。

[NextPage]

  第七章 推动城镇化跨越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提升城市功能区,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产业园区与城区同步建设,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做强做大南宁超大城市,培育形成沿海城市群,加快发展中小城镇,实现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第一节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构建以南宁为核心的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南宁超大城市,打造区域性总部经济基地,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300万人。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加快同城化进程。依托港口进一步集聚产业和人口,促进港城互动协调发展,建设北部湾沿海特大城市群,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205万人(北海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钦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防城港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45万人)。

  第二节 提升城市功能区

  加快调整和提升经济区重点区域城市空间布局,解决城市功能区级别低、功能不足等问题,形成功能完善的北部湾城市群。从发展需要和实际出发,采取局部区划调整、撤县(市)设区、并镇强市、撤村设居、高配领导等办法,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区。按照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提出积极建设广西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要求,提升东兴的层次和地位,妥善处理东兴市与试验区的关系。按照建设“国际休闲度假海岛”的要求,加快北海涠洲岛旅游开发,提升涠洲岛行政管理层次。加大力度统筹铁山港(龙潭)组团发展,共享铁山港港口资源。有效整合凭祥市、凭祥综合保税区、凭祥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功能和发展资源,提升层次。

  第三节 同步建设产业园区与城区

  把产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产业园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对已明确的重点产业园区,各城市要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时统筹考虑,统一纳入规划,统筹发展。对远离城市的产业园区,鼓励园区按照工业社区模式进行规划建设。在经济区选择有条件的重点产业园区,创新管理体制,探索自治区直管模式。加大自治区对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扶持力度,在用地用海方面单列年度利用指标,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改等方面安排专项资金时给予重点倾斜。

  第四节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降低农村居民进城入户门槛,以具有合法稳定住所为户口迁移的基本条件,通过建立和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医疗保险、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吸引农村居民到城镇落户,着重解决符合入户条件的已在城镇务工经商的本自治区籍农村居民及其新生代转为城镇居民落户问题和城中村等其他户籍历史遗留问题。力争每年转移40万人,至2015年新增城镇人口200万。

  专栏7 城镇建设重点项目

  南宁五象新区基础设施工程,南宁总部基地,南宁城市交通网络工程,南宁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北海中心城区城市路网工程,北海市铁山港工业区基础设施工程,钦州滨海新城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工程,钦州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工程,防城港中心城区路网工程,防城港企沙工业区路网工程,东兴中心城区路网工程,玉林龙潭产业园基础设施工程,凭祥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工程。

  第八章 加强社会建设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全面改善教育、人才、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一节 大力推进科教事业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创新型经济区。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第二节 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引进和使用方式,完善人才法规体系,加强人才市场建设,抓好重大人才工程,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促进经济区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第三节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关注人民健康,发展卫生事业。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标准,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建立农村医疗急救网络。普及健康教育,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第四节 加强大文化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建设以南宁动漫城和背后动漫基地为代表的北部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广西体育中心为重点的北部湾体育训练基地,以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为核心的北部湾研究交流基地。打造一批以歌曲、影视剧、丛书、大型演出为主的文化精品工程,加快开发“印象·北部湾”实景大型演出项目,进一步办好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节庆文化精品项目,构建以泛北部湾合作论坛为核心的中国—东盟合作交流平台,把经济区建成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文化中心。

  第九章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外经贸外资规模,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第一节 加快建设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创新体制机制,改善民生,提高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推进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强交通、口岸、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东兴与经济区各市交通基础设施成网配套,实现东兴至防城港海港半小时直达,以及至南宁、北海空港两小时直达,新建东兴二桥口岸新区。加快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中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建设金滩休闲度假景区、北仑河口景区、红树林景区、万鹤山景区,统筹开发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产品,加大开发“东兴—芒街—下龙湾—芒街—东兴”跨境旅游线路力度,促进跨境旅游跨越式发展。强力推进试验区行政管理、外经外贸、区域联动协调体制机制改革,加大金融创新、边境通关监管、财税、边境贸易、投资、土地、产业促进等政策支持力度。实现“两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十年新跨越”,成为我国沿边开发开放试验的示范区。

  第二节 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

  推动成立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联合专家组和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跨境客货运输协定》在走廊沿线各国实施,大力加强口岸通关便利化。率先加快南宁—河内段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国南宁—友谊关—越南同登—河内高标准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运输通道、北仑河二桥等项目,加快中国防城港—东兴—越南芒街—海防—河内国际铁路、公路运输通道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信贷资金更多用于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项目建设。推动中越两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建立跨境经济合作的常态机制,加快建设中越凭祥—同登、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编制跨境经济合作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加快建设南宁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第三节 深化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继续办好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深入贯彻实施《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上升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的次区域合作。建立健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机制,推动与泛北部湾各国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港口、交通、产业、旅游等领域合作,推进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强区域内港口合作,加大航线航班密度,争取港口建设项目、无水港项目和物流项目全面纳入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信贷资金支持范围,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区海上走廊建设。

  第四节 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积极深化国内区域合作,促进区域间的信息交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推动有关省市与经济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桂台经贸合作论坛等合作平台建设,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发展,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NextPage]

  专栏8 开放合作重点项目

  (一)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东兴二桥,中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金滩休闲度假景区、北仑河口景区、红树林景区、万鹤山景区,“东兴—芒街—下龙湾—芒街—东兴”跨境旅游线路。

  (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

  中国南宁—友谊关—越南同登—河内高标准快速铁路、高速公路运输通道,中国防城港—东兴—越南芒街—海防—河内国际铁路、公路运输通道的前期工作,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南宁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第十章 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充分发挥经济区后发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加强环保设施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十二五”期末,经济区各市生态环境各项指标不断优化,其中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指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目标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60%。

  第一节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建立和完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跟踪、指导和监管。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第二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玉林进口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南宁再生资源产业示范园区,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重点在制糖、铝业、钢铁、锰业、石化、建材、林浆纸等行业构建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制定和发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循环经济试点,争取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第三节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水平。落实生态功能区划,维护重要区域的生态功能,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意识,严把项目节能环保准入关。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适度超前开展环境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垃圾集中处理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污水垃圾处理水平。加快沿海防护林建设,优化水产养殖布局,改进养殖方式,降低海水水产养殖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减少对海域的污染,加强对海岸工程、海洋工程、海洋倾废区的环境管理,对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严格执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第四节 加强环境保护合作

  与周边国家、省市建立环保监测体系,重点保护泛北部湾区域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国际国内区域生态合作,联合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保护、海洋环境资源调查、海岸带管理、海洋灾害预报,共建泛北部湾区域良好陆海生态环境。

  第十一章 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探索推进经济区行政管理、土地管理制度、财税政策、金融创新等综合配套改革,走出一条跨行政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第一节 推进区域管理一体化

  以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为目标,进一步充实经济区管理机构职能,创新经济区管理模式,形成责权一致、分工合理、科学决策、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先行先试,加快行政区划调整,提升城市功能区,推进区域管理一体化,探索建立自治区直管产业园区的管理模式,逐步理顺行政区和功能区的利益关系、职责权限,赋予功能区享有相应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权限。

  第二节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

  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土地管理制度、财税政策、金融创新等综合配套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创新经济区管理模式。

  ——土地管理制度。按照“统一规划、依法管理、市场配置、政府调控”的原则,创新土地管理体制。编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土规划,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动态管理和定期修编。创新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模式,实行差别化用地计划分配管理。自治区在下达年度用地计划时,统筹下达经济区年度用地指标并给予一定的倾斜。改革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制度。继续加强沿海岸线统筹管理,简化港口及配套项目海域使用审批流程,加大海域使用金地方留成部分的返还力度。

  ——财税政策。争取国家给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定的财税政策扶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国家实行海关关税留成政策。

  ——金融创新。按照科学、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设立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在凭祥、东兴开展跨境金融服务。

  第十二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评估机制,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自治区有关部门参与监督和评估规划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将规划实施监督纳入自治区党委、政府督查内容。本规划是经济区各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交通、港口等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各市应严格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选择和安排建设项目,严格限批不利于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项目。各市在编制和调整相关规划时,应征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意见。


[NextPage]



[NextPage]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012-11-25 11:54     来源: 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     作者: 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


  组织单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编制单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二○一一年八月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汇编》

  编辑委员会

  主 编:蓝天立

  副主编:李延强

  编 委:杨跃峥 王雄昌 梁金荣

  编 辑:杨 斌 黄祥宾 王宗文 杨忠宝 黄凌志 孙春华

  黄廖乐 黄 俊 陈太盛

  编 者 语

  2006年3月22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作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统筹经济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经济区各市以及国际国内高水平规划设计机构,精心编制了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划。

  特别是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坚持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统领,先后组织或参与编制了产业、保税物流和园区等一批规划。这批规划指导和明确了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总体目标、空间布局、产业选择、基础设施建设原则和具体实施。在规划理念上,努力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保了思想和观念的前瞻性、开放性、创新性;在规划程序上,努力集中全国乃至国外的智慧,确保了布局和设计的合理性、先进性、科学性;在规划体系上,将宏观、中观、微观紧密衔接,确保了上下联动、层次分明、协调统一。六年多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成果,充分证明了规划对经济区统筹发展、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成效显著,作用巨大,并将在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发挥指导、引领和示范作用。

  为使指导、决策、关心、关注和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各位领导、经济区各市、区直各有关单位分享和了解北部湾经济区的规划成果,促进规划的全面贯彻实施,我们将规划文本作为内部资料汇编出版。

  本汇编收录了自2006年至2012年编制的33项各类规划,其中,涉及经济区宏观层面的规划3项,中观层面的各领域专项规划14项,微观层面的保税物流、园区、产业等规划16项。2013年以后编制的各类规划我办将继续汇编出版。

  此次规划汇编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自治区有关厅局、经济区各市、国际国内相关规划编制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不吝批评指正。

  2012年12月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2)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2)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机遇和挑战 …………………………………………………(4)

  第二章 总体要求 ………………………………………………………………………(6)

  第一节 指导思想 ……………………………………………………………………(6)

  第二节 发展原则 ……………………………………………………………………(6)

  第三节 发展目标 ……………………………………………………………………(6)

  第三章 加快产业发展 …………………………………………………………………(9)

  第一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9)

  第二节 壮大产业集群………………………………………………………………(10)

  第三节 培育新兴产业………………………………………………………………(11)

  第四节 提升现代服务业……………………………………………………………(12)

  第五节 加快重点产业园区建设……………………………………………………(13)

  第六节 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17)

  第四章 深化港口建设一体化…………………………………………………………(20)

  第一节 理顺港口行政管理体制……………………………………………………(20)

  第二节 优化港口布局………………………………………………………………(20)

  第三节 提升港口吞吐能力…………………………………………………………(20)

  第四节 完善港区集疏运系统………………………………………………………(21)

  第五章 推进交通通信一体化…………………………………………………………(23)

  第一节 完善高等级公路网络………………………………………………………(23)

  第二节 建设大能力铁路通道………………………………………………………(23)

  第三节 建设大密度航空网络………………………………………………………(23)

  第四节 加快南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24)

  第五节 推进通信一体化……………………………………………………………(24)

  第六章 加快保税物流建设……………………………………………………………(26)

  第一节 完善保税物流体系…………………………………………………………(26)

  第二节 加快“无水港”建设………………………………………………………(26)

  第三节 营造良好服务环境…………………………………………………………(26)

  第七章 推动城镇化跨越发展…………………………………………………………(28)

  第一节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28)

  第二节 提升城市功能区……………………………………………………………(28)

  第三节 同步建设产业园区与城区…………………………………………………(28)

  第四节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29)

  第八章 加强社会建设…………………………………………………………………(30)

  第一节 大力推进科教事业…………………………………………………………(30)

  第二节 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30)

  第三节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30)

  第四节 加强大文化建设……………………………………………………………(31)

  第九章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32)

  第一节 加快建设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32)

  第二节 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32)

  第三节 深化泛北部湾经济合作……………………………………………………(33)

  第四节 加强国内区域合作…………………………………………………………(33)

  第十章 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34)

  第一节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34)

  第二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4)

  第三节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34)

  第四节 加强环境保护合作…………………………………………………………(35)

  第十一章 创新体制机制………………………………………………………………(36)

  第一节 推进区域管理一体化………………………………………………………(36)

  第二节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36)

  第十二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38)

  附图………………………………………………………………………………………(39)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总量、提高质量,为建设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打下更坚实基础,依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区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的“八大”工作部署,编制本规划。

[NextPage]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创局面、夯实基础的五年。2006年3月22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短短五年,经济区从我国西部边陲地区变成多区域合作的中心,从投资的盲点变成投资的热点,从经济发展的配角变成广西开放发展的龙头,从广西地方发展题材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18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22亿元,年均增长16.3%,高于全区平均2.4个百分点,占全区比重由2005年的29.6%提高到2010年3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56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97亿元,年均增长37.8%,高于全区平均3.1个百分点,占全区比重由2005年的31.8%提高到2010年35.6%;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14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41亿元,年均增长25.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3.61:31.17:45.22调整为2010年的16.95:39.42:44.63,其中工业比重由23.6%提高到31.4%,工业化率达到1.85。

  ——临海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初步形成以石化、冶金、林浆纸、电子、能源、轻工食品为主的产业布局。北海、防城港、钦州三市燃煤电厂、钦州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中石油1000万方原油储备库一期、钦州金桂林浆纸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防城港红沙核电、金川集团铜镍冶炼深加工、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南宁燃煤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钦州中石油二期、北海林浆纸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围绕重大产业项目配套,一批产业链项目已建成投产。重点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中国电子集团北海产业园已经开园。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已有台湾麦斯集团等一批纺织服装、制鞋企业投产。钦州石化产业园、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北海电子产业园实现工业产值超100亿元。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两期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顺利实施,改善了沿海地区航道、供水、供电、公路、铁路、园区路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从2008年开始,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亿元支持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提升出海出边大通道能力和打造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开工建设南宁—广州高速铁路、南宁—柳州城际铁路、沿海铁路扩能改造等铁路工程和钦州—崇左、六景—钦州港、玉林—铁山港、南宁高速外环、防城—东兴等高速公路工程。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已按4E级扩建完成,新航站区建设已经启动,新开通到东盟国家主要城市8条航线,南宁—澳门、南宁—台北实现了直航。

  ——沿海亿吨大港已经建成。组建了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并经交通运输部同意,将防城港、北海、钦州三港整合为广西北部湾港,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新开工建设了25个5—30万吨级深水泊位和6条5—30万吨级航道,北海铁山港实现开港,钦州港口岸扩大对外开放。2010年底,已开通16条国际航线,共有生产性泊位21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9个,最大靠泊能力20万吨,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货物吞吐量从2005年的3669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1923万吨,年均增长26.6%。

  ——保税物流体系初步建成。国家先后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初步构建了功能齐备的保税物流体系。钦州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已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营,凭祥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北海出口加工区正在进行扩区申报。

  ——开放合作不断深化。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品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联合专家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方秘书处已成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行动建议》正式通过,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加快推进,沿线国家智库发布了联合倡议。广西与越南、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泛北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或专业合作协议。一批交通、港口、旅游、农林渔业、能源等领域的合作项目正在推进。为加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内省市合作,广西与广东、海南、湖南、重庆、云南、四川、上海、贵州、河南、福建等省市签署了省(市)区合作协议,合作不断深入。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成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筹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成立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整合沿海三港资源;成立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银行,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沿海岸线使用联合审批机制,更加科学合理使用和保护岸线资源;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关于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决定》等政策文件,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条例》,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提供强大政策和制度保障。

[NextPage]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从国际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建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合作拓宽新领域。中国和东盟7000多种商品实行零关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相互开放,双边贸易将实现持续增长,贸易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相互直接投资将逐步扩大,经济合作领域将日益拓宽。在中国—东盟“10+1”框架下的次区域合作加快推进,建设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成为各方共识,中越两国加快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国—东盟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必将率先受益。

  ——从国内看,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带来新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发展,建成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旨在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与10年前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定位相比,“三区一极”的新定位显著提升了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必将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向西部地区聚集,这为经济区的加快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从广西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和其他一系列重大政策的支持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产业优先发展、交通优先发展、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及加快经济区“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发展的“八大”工作部署,要求加快城镇化跨越发展,进一步确立了经济区发展的龙头地位,必将极大推动新时期经济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面临的挑战

  ——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国家相继批准设立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文件或规划,区域发展正在形成“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发展、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的格局。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逐步趋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享受的政策优势不再突出,国内外尤其是周边地区的开放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区域竞争的外在压力不断增大。

  ——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层次低、规模小、基础差、配套能力低,同质化较为明显,缺乏大产业、大企业带动,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比重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发育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资金投入、淡水资源等要素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对经济区的加快发展形成制约。

  ——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一方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布局的石化、冶金、林浆纸、火电等临海重化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将形成新的增量。另一方面,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将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区既要加快产业发展,又要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面临很大的压力。

[NextPage]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全面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产业、港口、交通通信、城镇、保税物流等一体化,深化改革开放,扩大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加大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要素集聚,集约发展,引导人口集中、产业集中,强化土地、海域、岸线管理和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区。

  ——坚持跨越发展。在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把跨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采取超常规的办法,抓住重点园区、重要产业和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克难攻坚,转变发展方式,壮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新突破。

  ——坚持统筹开发。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实现产业、港口、交通、城镇、保税物流等一体化,实现海陆联动、经济社会联动,最终实现区域统筹和谐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全面推进行政管理、金融、土地、市场体系等方面综合配套改革,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坚持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内外区域合作,充分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区3个百分点。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力争翻1.5番(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13%以上,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高于全区(10%)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提高到40%,财政收入占全区比重提高到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比重提高到42%,工业增加值占全区比重提高到40%。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6.95:39.42:44.63调整为2015年的9.5:50:40.5,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2%。

  ——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到2015年,经济区南北钦防四市城镇化率从2009年的46.8%提高到58.2%,高于全区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新增城镇人口约200万。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布局更趋合理,区域交通更加便捷,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到2015年,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港口、交通、通信基本实现一体化。出海出边高等级公路网络基本建成,铁路运输能力大幅提高,北部湾港吞吐能力提高到3.36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400万标准箱),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机场、国际邮轮母港基本建成。

  ——重点产业园区蓬勃发展。到2015年,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效应凸显。自治区重点支持的11个重点产业园区工业产值超过6000亿元。各市推进的其他18个产业园加快发展。基本形成电子、石化、冶金、装备制造、造纸、轻工食品产业集群。力争建成3个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园区。

  ——保税物流体系作用全面发挥。到2015年,建成以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为重点的保税物流体系及钦州整车进口口岸,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实现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北海出口加工区实现在铁山港扩区。初步形成覆盖广西主要城市的“无水港”物流网络。力争国家批准设立南宁空港综合保税区、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

  ——开放合作不断深入。到2015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多区域合作快速发展,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成效初显,南宁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逐步形成,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凭祥—同登、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快建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雏形初显,外向型经济上新台阶,“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加快,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与国内周边省市合作不断深化,服务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生态文明示范效应凸显。到2015年,海陆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发展循环经济成效明显,节能减排降耗效果显著,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0%。

[NextPage]

  

  第三章 加快产业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特色突出、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布局合理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是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根据经济区各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各市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促进经济区整体协调发展。

  ——南宁市产业布局逐步向周边产业园区集中。依托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六景工业园区发展机械与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与皮革、化工、造纸、生物制药等产业,建设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依托南宁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铝加工及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技术产业,推进南宁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物产业。依托良好的城市环境,重点发展商贸业和金融、会展、物流、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信息交流中心、金融中心。

  ——北海市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环境优美舒适宜居海滨城市。依托铁山港大能力泊位和深水航道,重点发展能源、石油化工、冶金、林浆纸、修造船、港口机械等临港型产业及配套产业。依托北海工业园、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发挥亚热带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滨海旅游和跨国旅游。

  ——防城港市依托企沙工业区布局发展钢铁、冶金、装备制造、能源、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磷化工产业。依托粮油食品产业园重点发展粮油食品加工、生物饲料加工等产业。依托深水港口码头,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依托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发展边境出口加工、商贸物流和跨境旅游。

  ——钦州市依托钦州石化产业园、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布局发展石油化工、林浆纸、能源、冶金、汽车及零配件制造、工程机械、粮油食品等临海重化工业和港口物流。依托钦州保税港区,发展保税物流和汽车整车进口业务,成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加工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依托钦州市高新产业开发区布局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医药、信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

  ——玉林市加快建设龙潭产业园,依托铁山港区港口资源,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和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

  ——崇左市依托凭祥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跨国经济合作,重点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配送、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等,大力发展边关旅游和出口加工制造业。

  第二节 壮大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是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托龙头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快形成配套完善、市场竞争力强的六大产业集群,打造沿海环保型重化工产业带和以南宁、北海为主体的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带。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北海电子产业园,辐射带动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北海出口加工区、南宁江南工业区、南宁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钦州河东电子产业园等园区,打造以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光电显示、电力电子、通信设备、数字电视及软件开发服务为主,技术先进、配套齐全、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带。

  ——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钦州石化产业园、北海铁山港石化基地为重点,依托钦州中石油炼油、中石化北海炼油异地改造两大项目,延伸二甲苯、乙烯、丙烯、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等中下游产业链,加快形成石化产业集群。依托南宁六景工业园区化工产业园,发展有机化工、精细化工产业。依托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发展磷化工产业。

  ——冶金产业集群。以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金川有色金属基地和北海诚德镍铬合金加工项目建设为核心,发展以钢铁冶炼、铜镍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生产钢铁板材、型材、线材、棒材系列产品,配套发展关联产品,辐射带动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南宁铝加工基地、玉林龙潭产业园、铁山港金属材料及修造船基地,打造以铁、铜、铝、镍深加工为主,集中度高、产业链长、产业配套完善的冶金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依托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和金川、诚德等冶金项目,加快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中国南车、北车、上汽通用五菱、吉利、韩国斗山工程机械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汽车制造、修造船、工程机械、智能制造设备等。

  ——造纸产业集群。以钦州、北海、南宁为核心,集聚造纸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形成造纸产业集群。钦州市钦州港工业区和北海市铁山港工业区,重点开发林浆纸一体化产品,大力发展中、高档生活用纸,包装纸板,印刷文化用纸产品。南宁市六景工业园区重点开发蔗渣造纸、桑杆造纸、竹浆造纸产品,大力发展中、高档新闻铜版纸、生活用纸、包装纸板、印刷文化用纸产品。建设南宁六景工业园区纸制品交易市场。

  ——轻工食品产业集群。依托防城港粮油食品产业园,辐射带动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钦州港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大力发展粮油加工、制糖、饮料(茶叶)、肉禽水产品等食品加工产业。大力发展制糖业,推进产业链延伸,综合利用制糖余料。依托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辐射带动南宁六景工业园区,打造以茧丝绸、棉、麻纺织加工及皮革制品为主的轻纺产业集群。建设农副食品加工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

[NextPage]

  第三节 培育新兴产业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及配套服务业、海洋矿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加快发展临海产业,积极培育海洋生物制药业、海洋化工业等新兴海洋产业。大力支持海洋科技创新和教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加快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促进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北部湾经济区支柱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生物技术产业。以南宁、北海为中心,引导生物技术产业在南宁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宝塔国家高技术生物医药核心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布局。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新能源产业。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加快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积极建设合浦生物质发电项目、合浦西场、防城港企沙风电项目,加快推进合浦木薯燃料乙醇二期工程项目建设。

  ——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此外,要积极引进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四节 提升现代服务业

  坚持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拓宽投资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提高服务业水平。

  ——旅游业。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滨海旅游、跨国旅游。重点加快南宁国际都市休闲旅游区、大明山国际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区、南宁凤亭国际生态旅游文化城、北海涠洲岛旅游区、银滩旅游度假区、冠头岭国际会议中心、钦州茅尾海旅游景区、三娘湾海洋生态休闲旅游区、防城港江山半岛滨海休闲度假区、十万大山国际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区、京岛民俗风情旅游区等景区建设,创建一批国家5A级景区。依托崇左大新德天瀑布景区和凭祥友谊关景区,建设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抓住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机遇,发展滨海跨境旅游。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新建一批高档宾馆,开发“梦幻·北部湾”实景演出、“碧海丝路”大型历史舞剧等一批特色旅游文化产品项目。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整合打造三亚—海口—湛江—北海—钦州—防城港(东兴)—越南下龙湾—海防—河内—谅山—崇左(凭祥)—南宁的环北部湾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形成环北部湾旅游圈。

  ——会展业。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培育会展主体,开拓会展市场,壮大会展经济。结合自身的优势产业和实际发展需要,举办高规格的专业会展,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市长论坛、中国·玉林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东兴中越边境商贸旅游博览会、凭祥中越边境商品交易会等办得更具特色、更有成效,形成品牌。完善南宁、北海、玉林等城市会展服务设施。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运作方式增强会展组织管理水平,适时组建会展集团。

  ——金融业。积极推进“引金入桂”,完善北部湾经济区金融体系,建设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做大做强地方金融企业,为企业走向东盟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推进驻桂银行与东盟国家银行签订边贸结算协约,扩大“边贸通”网上银行结算业务,实现广西—东盟国家边贸结算的电子化,逐步推进广西—东盟的金融合作。继续鼓励和推进与东盟国家互设金融分支机构,将人民币结算范围从边贸扩大为一般贸易以及服务外包国际(离岸)业务,实现金融业务的新突破。探索设立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鼓励企业上市融资。规划建设南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融数据后台处理中心。

  ——现代物流业。全面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一批物流园区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培育物流市场和壮大一批物流企业,优化形成“1141”的物流区域布局(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区域,南宁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四个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玉林专业性物流中心)。围绕经济区千亿元产业群和优势产业群,加快钢铁、石化、汽车、煤炭、有色金属、农业等重点行业物流发展;加快发展适应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物流,积极促进口岸物流向腹地物流节点城市顺畅延伸,促进腹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信息服务业。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电子口岸建设,积极发展软件开发、地理信息、动漫等信息服务产业。建设包括商务投资、金融、港口航运、检验检疫、旅游、劳动力、科技、文化等综合性和专业性信息在内的中国—东盟虚拟中心。

[NextPage]

  第五节 加快重点产业园区建设

  重点产业园区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区规划布局29个重点产业园区中,自治区重点支持11个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实现水、电、气及管网等共建共享,吸引项目入园,壮大产业,取得实效。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含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重点建设以台湾麦斯鞋业系列项目为龙头的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以广西金皇品(王老吉)公司、广西珠江啤酒为龙头的农副食品产业区,以广西银钢南益摩托公司、南宁鼎天机械制造公司等企业为引导的机械制造产业基地,以广西万德药业、广西维科特药业为主体的生物制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十二五”期间,投资23亿元建设64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300亿元。

  其中,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以麦斯集团鞋类制品及皮革制品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快引进皮革、鞋类、皮具、箱包、裘皮服装及各种原辅材料企业入园发展。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

  ——南宁六景工业园区。重点发展能源、化工、造纸、农产品加工、茧丝绸等产业,加快南宁燃煤电厂、南宁化工股份公司氯碱项目、劲达兴浆纸、永凯浆纸等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投资7亿元建设88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北海电子产业园。以中电北海电子产业园为基础,加快台湾(北海)电子产业园、三诺、朗科、冠捷等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工业和信息服务业,集研发、加工、交易、物流、商务、生活配套为一体,形成产业集聚。“十二五”期间,投资14亿元建设9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北海铁山港工业区。重点发展能源、石油化工、林浆纸、修造船、港口机械、镍铬合金加工等临港型产业及配套产业,加快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项目、诚德镍铬合金加工、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引进一批下游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投资100亿元建设35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防城港企沙工业区。以钢铁、有色金属产业为龙头,重点发展钢铁、有色金属、重型机械、能源、修造船及关联产业,建设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金川集团铜镍冶炼深加工等项目。“十二五”期间,投资112亿元建设34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

  ——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重点发展磷化工、机械制造、矿山及特种设备制造等产业,做大做强钢结构加工、磷化工和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期间,投资36亿元建设40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300亿元。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建成二、三期工程。依托保税港区,大力发展汽车整车进口业务。建设中石油原油储备库二期580万方项目,引进一批加工贸易、仓储物流项目。“十二五”期间,投资128亿元建设11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贸易额)超过600亿元。

  ——钦州石化产业园〔含台湾(钦州)石化产业园〕。建设中石油二期、中石油一期含硫原油加工配套工程、100万吨乙烯、100万吨芳烃、泰兴润滑油、玉柴溶剂油、中电投热电联供等一批项目,规划建设台湾(钦州)石化产业园。“十二五”期间,投资147亿元建设17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到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300亿元。

  ——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依托钦州保税港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服务、集装箱服务、国际贸易、汽车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设备等,加快吉利汽车、桂祥、祥龙、韩国斗山工程机械等项目建设,推进中马钦州产业园、湖南(钦州)临港产业园建设。“十二五”期间,投资90亿元建设13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

  ——玉林龙潭产业园。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设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着力打造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及物流、仓储、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为主的产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加快广西银亿科技矿冶有限公司等入园企业建设。“十二五”期间,投资53亿元建设22个道路、供水、供电、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配送、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等。结合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科学规划建设二、三期工程。“十二五”期间,投资15亿元建设16个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贸易额)超过100亿元。

  


  第六节 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14大千亿元产业的重大部署,培育壮大电子、石化、冶金、装备制造、能源、造纸、轻工食品等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电子企业,加快建设北海电子产业园、北海出口加工区、南宁江南工业区、南宁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钦州河东电子产业园等园区,尽快提高产业集聚程度。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石油化工产业。重点建设中石油钦州炼油二期、中石油原油储备二期、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广西LNG项目、南化年产15万吨离子膜法烧碱和10万吨聚氯乙烯等项目,发展乙烯等下游产业,初步建成北部湾石化产业基地。加快产业链招商,把国内外著名的化工企业引入钦州石化产业园、北海铁山港石化产业园、南宁六景化工产业园兴建下游加工业,形成产业链。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800亿元。

  ——冶金产业。按照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要求,重点推进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金川集团铜镍冶炼深加工及北海诚德镍铬合金加工项目建设。发挥广西铝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铝加工项目,建设南宁年产20万吨铝合金板带型材项目,开发精深铝板带箔材等产品。加快广西投资集团北海产业一体化、龙潭产业园进口再生资源园区、防城港镍合金生产线技改等项目建设。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2100亿元。

  ——装备制造产业。依托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金川集团铜镍冶炼深加工、南宁列车组装和机车维修项目、北车钦州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和物流基地项目建设,发展工程机械、修造船、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启动防城港云约江、北海铁山港雷田、石头埠等修造船基地建设。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700亿元。

  ——造纸产业。重点建设钦州金桂林浆纸二期、北海林浆纸一体化、南宁劲达兴桑枝浆造纸、南宁永凯蔗渣浆造纸项目,生产高中档系列产品,形成沿海林浆纸一体化产业。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轻工食品产业。依托防城港粮油食品产业园、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含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加快大海粮油改扩建工程、嘉里粮油扩建、中粮(钦州)油脂加工、汇海粮油加工、双汇食品、台湾麦斯鞋业等项目建设。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100亿元。

  ——能源产业。以大型高效环保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火电,加快北海、钦州、防城港燃煤电厂二期,南宁燃煤电厂及钦州石化产业园热电厂、华电广西玉林火力(热电联产)发电等项目建设。建成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一期工程,适时启动二期工程和白龙核电项目建设。发挥深水良港优势,利用国内外煤炭资源,建设煤炭储运配送基地。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潮汐能、太阳能、沼气、非粮乙醇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电网建设,发展输配电网络。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NextPage]

  专栏3 重点产业项目

  (一)电子信息产业

  中电北海电子产业园,台湾(北海)电子产业园,北海朗科国际存储科技产业园,北海三诺高新科技园,同方(北海)信息产业园,北海雅图数字视频科技产业园,北海建兴光电科技,北海冠捷项目,南宁富士康项目。

  (二)石油化工产业

  中石油钦州炼油二期,中石化北海炼油异地改造,中石油原油储备二期,钦州100万吨乙烯,钦州100万吨芳烃,钦州300万吨沥青,中石油一期含硫原油加工配套工程,泰兴润滑油,玉柴溶剂油,广西LNG,南宁化工股份公司年产15万吨离子膜法烧碱和10万吨聚氯乙烯等项目。

  (三)冶金产业

  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防城港金川铜镍冶炼深加工,南宁铝合金板带型材,广西投资集团北海产业一体化,北海诚德新材料生产,玉林龙潭产业园进口再生资源园区,龙潭产业园镍冶炼及上下游产业。

  (四)装备制造产业

  防城港云约江、北海铁山港雷田及石头埠等修造船基地,南车、北车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和物流基地,韩国斗山机械,吉利汽车制造基地。

  (五)造纸产业

  钦州金桂林浆纸二期,北海林浆纸一体化,南宁劲达兴纸业有限公司浆、纸生产,广西永凯蔗渣浆、文化纸生产。

  (六)轻工食品产业

  防城港枫叶粮油60万吨/年油菜籽加工,嘉里粮油扩建,中粮(钦州)油脂加工,钦州港汇海油脂加工,双汇食品,台湾统一,台湾麦斯鞋业系列。

  (七)能源产业

  防城港红沙核电、白龙核电,南宁燃煤电厂项目一期,北海燃煤电厂二期工程,钦州燃煤电厂二期工程,防城港燃煤电厂二期工程,钦州石化产业园热电厂,华电广西玉林火电(热电联产)发电。

  第四章 深化港口建设一体化

  进一步理顺港口管理体制,优化港口布局,完善集疏运系统,加大港口一体化建设力度,快速提升北部湾港吞吐能力,打造成为我国沿海重要枢纽港和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第一节 理顺港口行政管理体制

  适应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新形势的需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打破沿海港口因行政隶属关系各自为政、各成体系、分散管理的格局,整合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港口行政管理资源,将现在分属于三市的港口行政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上收自治区,设立广西北部湾港口管理局,负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港口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建立与港口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北部湾港口行政管理体制。

  第二节 优化港口布局

  以提高港口整体竞争力、发展现代港口为目标,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整体开发,形成广西北部湾港“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的港口布局体系。

  ——防城港域。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逐步成为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区。规划建设渔澫、企沙西等枢纽港区。

  ——钦州港域。依托临港工业和钦州保税港区,形成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港区。规划建设金谷、大榄坪等枢纽港区。

  ——北海港域。依托商贸、旅游及临港工业,形成以商贸和清洁型物资运输为主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综合性港区。规划建设铁山港东、西港区及石步岭等枢纽港区。

  第三节 提升港口吞吐能力

  创新港口建设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筹措港口建设资金,积极推进北部湾港整体上市工作,吸纳各种资本参与港口开发建设,破解资金制约瓶颈,加快大能力专业化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设,快速提升港口吞吐能力,达到3.36亿吨。

  ——防城港域。重点建设东湾403#—407#泊位,2个旅游码头;企沙西港区云约江南作业区1#—4#泊位,企沙南港区3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东湾504#—507#等4个通用泊位。

  ——钦州港域。重点建设30万吨级、12#—13#2个10万吨级原油码头,钦州港三期工程2个5万吨级散货码头,大榄坪4#—8# 5个7万吨多用途泊位,9#—11#3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大榄坪北1#—10#泊位等项目。

  ——北海港域。重点建设铁山港3#—20#泊位,北海邮轮码头1个5万吨级和1个2万吨级邮轮泊位,北海公共客运码头和游艇码头,石步岭三期工程等项目。

  第四节 完善港区集疏运系统

  进一步完善集疏运系统,大力发展海陆联运,研究水水中转疏运方式,实现公铁水管道航空等五大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逐步建立综合运输立体交通体系。在进一步加快沿海铁路扩能改造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合浦至湛江、玉林至铁山港铁路建设,适时开展钦州至崇左铁路建设研究。续建崇左至钦州、六景至钦州、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加快南宁至北海、钦州、防城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适时开展建设平陆运河的相关研究。

  ——防城港域。加快建设防城—东兴高速公路,继续完善滨海公路连接渔澫、企沙、龙门等枢纽港区的干、支线项目,包括东兴—江平二级公路、皇帝岭—玉罗岭二级公路、滨海公路江山支线2及企沙支线2、龙门—茅岭—大坝一级公路。启动建设企沙至企沙南、企沙至云约江的支线铁路。

  ——钦州港域。续建完成大榄坪至钦州保税港区铁路。完善滨海公路连接龙门、金谷、大榄坪等枢纽港区的干、支线项目,包括龙门跨海大桥及引道、犀牛脚—大风江一级公路、大风江跨海大桥及引道(钦州段)、茅岭—滨海新城—钦州港一级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钦州港—南宁、中石油10万吨码头—金鼓大道—炼厂、中石油10万吨码头—钦州港大道—炼厂等输油管道项目。规划建设大榄坪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三墩段(海底输油管道)—保税港区输油管道、石化园区公共管廊。加快建设保税港区至三墩支线铁路和各港区、作业区之间的联网铁路。适时启动钦州铁路编组站建设。

  ——北海港域。开工建设松旺—铁山港东岸高速公路。完善石步岭、铁山港区等枢纽港区的公路集疏运系统,建设滨海公路大风江跨海大桥及引道(北海段)、大风江—高德一级公路、关井—营盘二级公路、山口支线等项目。加快建设涠洲岛30万吨码头—铁山港海底输油管道。配套建设兴港站至各作业区的铁路。

[NextPage]

  专栏4 港口建设重点项目

  (一)码头泊位

  防城港域:东湾403#—407#泊位,防城钢铁精品基地码头,企沙西港区云约江南作业区1# —4# 泊位,企沙南港区起步码头,东湾514# —517#通用泊位。

  钦州港域:大榄坪3#—11#泊位,大榄坪12# —13#原油码头,大榄坪北1# —10# 泊位,钦州30万吨级油码头,钦州石化产业园公用配套码头。

  北海港域:铁山港3# —20# 泊位,北海邮轮码头1个5万吨级和1个2万吨级邮轮泊位,石步岭三期工程3个泊位,大锰新材料配套码头,北海煤炭储运配套码头。

  (二)航道

  防城港20万吨级航道,钦州金鼓江航道,钦州—三墩30万吨级航道,钦州港大环作业区10万吨级航道,北海铁山港区10—15万吨级进港航道;南宁—百色1000吨级航道,南宁—崇左1000吨级航道等内河干线航道。

  (三)集疏运系统

  铁路:沿海铁路,玉林—铁山港铁路,合浦—湛江铁路,以及云桂、南昆、湘桂、黎钦、黎湛、防城港—东兴铁路等构成的铁路网。

  公路:南宁至北海、钦州、防城港高速公路改扩建,玉林至铁山港、六景至钦州港、崇左至钦州等高速公路为骨架,一、二级公路为辅助的公路网。

  管道:以湛江经南宁至西南油气管道为主,湛江至铁山港、涠洲岛至铁山港、钦州至三墩的支线管道为辅助的管道运输体系。

  航空:以南宁为枢纽、北海为辅助的航空运输体系。

  水运:以西江黄金水道南宁至广州二级航道为干线,南宁至百色、南宁至崇左航道为支线的内河航运体系。适时开展建设平陆运河的相关研究。

  第五章 推进交通通信一体化

  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完善连接北部湾经济区内外的综合交通通信网络主骨架,构建通往周边省市和东盟国家的快速运输通道,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一体化交通通信运输体系。

  第一节 完善高等级公路网络

  建设高等级公路15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36公里,实现经济区内相邻一、二级城镇“一小时经济圈”,三、四级城镇到相邻二级城镇“半小时经济圈”。续建完成六景—钦州港、钦州—崇左、玉林—铁山港(含松旺—铁山港东岸支线)、防城—东兴等高速公路。扩建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至北海高速公路。建设茅尾海龙门跨海大桥,建成滨海公路。建设中越北仑河二桥。提高东兴至凭祥沿边公路等级。完善通往云贵、珠三角、湖南、越南方向的高等级公路网络。

  第二节 建设大能力铁路通道

  建设铁路里程2679公里。建设南宁—广州、云桂、柳州—南宁城际、河池—南宁、合浦—湛江、玉林—铁山港、防城港—东兴铁路,电气化改造黎塘—湛江铁路,增建南昆铁路南百段二线,扩能改造南宁—凭祥、沿海铁路(南宁—钦州、钦州—防城港、钦州—北海),规划建设钦州—崇左铁路,优化完善经济区铁路网络,打造以南宁为中心的“123城市经济圈”(南宁到北部湾经济区沿海城市1小时以内、到我区其他主要中心城市2小时左右、到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左右),形成连接周边省市和东盟国家的高标准、大能力出海出边国际铁路大通道。

  第三节 建设大密度航空网络

  加快枢纽机场建设,完善机场布局。加快南宁机场新航站区建设,建设南宁机场第二条跑道,推进南宁机场军民分离,力争南宁成为国家航权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开通南宁至所有东盟国家主要城市的航线,将南宁机场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机场。完善北海机场配套设施。建设北海涠洲岛、南宁三塘、防城港等通用航空基地。规划研究并适时建设玉林机场。规划建设南宁空港经济区。加大航空网络密度,加密经济区通向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干线航班,加密区内主要城市的支线航班。

  第四节 加快南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充分发挥南宁作为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优势,把南宁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围绕民航、铁路、内河航运、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重点建设连接南宁的城际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内河航道,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城市中心区快速路,以及辐射周边城镇的道路。重点加快建设南宁铁路枢纽站、南宁公路主枢纽客货站场体系、南宁航空枢纽站。

  第五节 推进通信一体化

  积极推进经济区通信一体化,建设成为广西乃至全国通信发展的先导区。推进经济区四市通信网合并为大本地网,统一区号,统一资费,统一服务平台。以3G和下一代网络建设为契机,实施经济区通信网的升级提速、更新换代。推进经济区四市合办北部湾电视频道。推进新技术的应用和业务创新,实现“三网”融合。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北部湾数据资源和交换中心。启动物联网建设布局。支持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申请设立南宁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加快与东盟信息交流互换,提升广西形象,带动就业,提高信息品质及容量,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

  专栏5 交通通信重点项目

  (一)公路

  钦州—崇左、六景—钦州港、玉林—铁山港、防城港—东兴高速公路,南宁外环高速,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至北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滨海公路,茅尾海龙门跨海大桥,中越北仑河二桥。

  (二)铁路

  南宁—广州铁路,云桂铁路,河池—南宁铁路,柳州—南宁城际铁路,沿海铁路扩能改造,防城港—东兴铁路,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南宁—凭祥段,合浦—湛江铁路,玉林—铁山港铁路,大榄坪—钦州保税港区铁路,南宁东站,南宁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

  (三)航空

  南宁机场新航站区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南宁机场航站楼、货运站等应急扩建改造工程,南宁机场空军搬迁,北海涠洲岛、南宁三塘通用航空基地。

  (四)通信

  经济区四市通信网合并项目,北部湾数据资源和交换中心,中国联通南宁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第六章 加快保税物流建设

  突出发展保税物流业,进一步完善保税物流体系布局,加强各节点的联系、分工与协作,推动一体化联动发展,形成开放合作的新优势。

  第一节 完善保税物流体系

  以钦州保税港区为龙头,以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以凭祥综合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为重要支撑,加快海港、空港、内河港、边境口岸、产业园区互联互通的保税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形成西南地区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通关最便利、功能最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全面建成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钦州整车进口口岸。完善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实现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加快北海出口加工区扩区。规划建设南宁空港综合保税区、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完善保税物流体系布局。

  第二节 加快“无水港”建设

  将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高标准建设成为以多式联运为特色、面向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加快“无水港”布局,建设玉林、柳州、百色、桂林“无水港”项目,形成辐射区内各主要城市的“无水港”网络。鼓励区内企业依托北部湾港,在西南及周边省区设立“无水港”。

  第三节 营造良好服务环境

  加快贸易通关便利化,优化贸易物流和商务人员通关环境,创新口岸、税收、贸易、外汇、金融、投资等体制,重要口岸实施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进入保税物流园区或“无水港”开发建设及经营主体、入园企业税收、土地、财政等方面优惠。实行一体化联动发展,结合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与出口加工区各自功能特点,加强内部相互协作、整体推进、联动发展,实现各海关监管区之间监管互认,形成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各开发区之间有效互动和联动发展的一体化格局。

  专栏6 保税物流重点项目

  钦州保税港区二期、三期工程,钦州保税港区整车进口口岸,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二期,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配套服务区商贸城,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二期、三期工程,北海出口加工区扩区升级,玉林等区内城市“无水港”,南宁国际机场综合物流园保税物流中心,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信息网络建设。

[NextPage]

  第七章 推动城镇化跨越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提升城市功能区,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产业园区与城区同步建设,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做强做大南宁超大城市,培育形成沿海城市群,加快发展中小城镇,实现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第一节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构建以南宁为核心的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南宁超大城市,打造区域性总部经济基地,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300万人。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加快同城化进程。依托港口进一步集聚产业和人口,促进港城互动协调发展,建设北部湾沿海特大城市群,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205万人(北海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钦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防城港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45万人)。

  第二节 提升城市功能区

  加快调整和提升经济区重点区域城市空间布局,解决城市功能区级别低、功能不足等问题,形成功能完善的北部湾城市群。从发展需要和实际出发,采取局部区划调整、撤县(市)设区、并镇强市、撤村设居、高配领导等办法,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区。按照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提出积极建设广西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要求,提升东兴的层次和地位,妥善处理东兴市与试验区的关系。按照建设“国际休闲度假海岛”的要求,加快北海涠洲岛旅游开发,提升涠洲岛行政管理层次。加大力度统筹铁山港(龙潭)组团发展,共享铁山港港口资源。有效整合凭祥市、凭祥综合保税区、凭祥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功能和发展资源,提升层次。

  第三节 同步建设产业园区与城区

  把产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产业园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对已明确的重点产业园区,各城市要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时统筹考虑,统一纳入规划,统筹发展。对远离城市的产业园区,鼓励园区按照工业社区模式进行规划建设。在经济区选择有条件的重点产业园区,创新管理体制,探索自治区直管模式。加大自治区对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扶持力度,在用地用海方面单列年度利用指标,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改等方面安排专项资金时给予重点倾斜。

  第四节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降低农村居民进城入户门槛,以具有合法稳定住所为户口迁移的基本条件,通过建立和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医疗保险、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吸引农村居民到城镇落户,着重解决符合入户条件的已在城镇务工经商的本自治区籍农村居民及其新生代转为城镇居民落户问题和城中村等其他户籍历史遗留问题。力争每年转移40万人,至2015年新增城镇人口200万。

  专栏7 城镇建设重点项目

  南宁五象新区基础设施工程,南宁总部基地,南宁城市交通网络工程,南宁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北海中心城区城市路网工程,北海市铁山港工业区基础设施工程,钦州滨海新城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工程,钦州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工程,防城港中心城区路网工程,防城港企沙工业区路网工程,东兴中心城区路网工程,玉林龙潭产业园基础设施工程,凭祥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工程。

  第八章 加强社会建设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全面改善教育、人才、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一节 大力推进科教事业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创新型经济区。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第二节 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引进和使用方式,完善人才法规体系,加强人才市场建设,抓好重大人才工程,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促进经济区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第三节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关注人民健康,发展卫生事业。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标准,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建立农村医疗急救网络。普及健康教育,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第四节 加强大文化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建设以南宁动漫城和背后动漫基地为代表的北部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广西体育中心为重点的北部湾体育训练基地,以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为核心的北部湾研究交流基地。打造一批以歌曲、影视剧、丛书、大型演出为主的文化精品工程,加快开发“印象·北部湾”实景大型演出项目,进一步办好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节庆文化精品项目,构建以泛北部湾合作论坛为核心的中国—东盟合作交流平台,把经济区建成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文化中心。

  第九章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外经贸外资规模,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第一节 加快建设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创新体制机制,改善民生,提高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推进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强交通、口岸、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东兴与经济区各市交通基础设施成网配套,实现东兴至防城港海港半小时直达,以及至南宁、北海空港两小时直达,新建东兴二桥口岸新区。加快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中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建设金滩休闲度假景区、北仑河口景区、红树林景区、万鹤山景区,统筹开发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产品,加大开发“东兴—芒街—下龙湾—芒街—东兴”跨境旅游线路力度,促进跨境旅游跨越式发展。强力推进试验区行政管理、外经外贸、区域联动协调体制机制改革,加大金融创新、边境通关监管、财税、边境贸易、投资、土地、产业促进等政策支持力度。实现“两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十年新跨越”,成为我国沿边开发开放试验的示范区。

  第二节 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

  推动成立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联合专家组和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跨境客货运输协定》在走廊沿线各国实施,大力加强口岸通关便利化。率先加快南宁—河内段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国南宁—友谊关—越南同登—河内高标准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运输通道、北仑河二桥等项目,加快中国防城港—东兴—越南芒街—海防—河内国际铁路、公路运输通道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信贷资金更多用于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项目建设。推动中越两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建立跨境经济合作的常态机制,加快建设中越凭祥—同登、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编制跨境经济合作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加快建设南宁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第三节 深化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继续办好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深入贯彻实施《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上升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的次区域合作。建立健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机制,推动与泛北部湾各国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港口、交通、产业、旅游等领域合作,推进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强区域内港口合作,加大航线航班密度,争取港口建设项目、无水港项目和物流项目全面纳入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信贷资金支持范围,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区海上走廊建设。

  第四节 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积极深化国内区域合作,促进区域间的信息交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推动有关省市与经济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桂台经贸合作论坛等合作平台建设,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发展,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NextPage]

  专栏8 开放合作重点项目

  (一)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东兴二桥,中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金滩休闲度假景区、北仑河口景区、红树林景区、万鹤山景区,“东兴—芒街—下龙湾—芒街—东兴”跨境旅游线路。

  (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

  中国南宁—友谊关—越南同登—河内高标准快速铁路、高速公路运输通道,中国防城港—东兴—越南芒街—海防—河内国际铁路、公路运输通道的前期工作,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南宁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第十章 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充分发挥经济区后发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加强环保设施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十二五”期末,经济区各市生态环境各项指标不断优化,其中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指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目标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60%。

  第一节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建立和完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跟踪、指导和监管。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第二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玉林进口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南宁再生资源产业示范园区,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重点在制糖、铝业、钢铁、锰业、石化、建材、林浆纸等行业构建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制定和发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循环经济试点,争取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第三节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水平。落实生态功能区划,维护重要区域的生态功能,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意识,严把项目节能环保准入关。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适度超前开展环境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垃圾集中处理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污水垃圾处理水平。加快沿海防护林建设,优化水产养殖布局,改进养殖方式,降低海水水产养殖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减少对海域的污染,加强对海岸工程、海洋工程、海洋倾废区的环境管理,对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严格执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第四节 加强环境保护合作

  与周边国家、省市建立环保监测体系,重点保护泛北部湾区域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国际国内区域生态合作,联合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保护、海洋环境资源调查、海岸带管理、海洋灾害预报,共建泛北部湾区域良好陆海生态环境。

  第十一章 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探索推进经济区行政管理、土地管理制度、财税政策、金融创新等综合配套改革,走出一条跨行政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第一节 推进区域管理一体化

  以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为目标,进一步充实经济区管理机构职能,创新经济区管理模式,形成责权一致、分工合理、科学决策、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先行先试,加快行政区划调整,提升城市功能区,推进区域管理一体化,探索建立自治区直管产业园区的管理模式,逐步理顺行政区和功能区的利益关系、职责权限,赋予功能区享有相应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权限。

  第二节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

  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土地管理制度、财税政策、金融创新等综合配套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创新经济区管理模式。

  ——土地管理制度。按照“统一规划、依法管理、市场配置、政府调控”的原则,创新土地管理体制。编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土规划,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动态管理和定期修编。创新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模式,实行差别化用地计划分配管理。自治区在下达年度用地计划时,统筹下达经济区年度用地指标并给予一定的倾斜。改革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制度。继续加强沿海岸线统筹管理,简化港口及配套项目海域使用审批流程,加大海域使用金地方留成部分的返还力度。

  ——财税政策。争取国家给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定的财税政策扶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国家实行海关关税留成政策。

  ——金融创新。按照科学、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设立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在凭祥、东兴开展跨境金融服务。

  第十二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评估机制,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自治区有关部门参与监督和评估规划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将规划实施监督纳入自治区党委、政府督查内容。本规划是经济区各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交通、港口等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各市应严格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选择和安排建设项目,严格限批不利于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项目。各市在编制和调整相关规划时,应征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意见。


[NextPage]



[NextPage]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