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简体版|繁体版|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中长期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三五”规划

2019-06-07 17:17     来源: 广西政府网     作者: 广西政府网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三五”规划

目  录

第一篇  乘势而上  率先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8)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8)

第一节  发展基础 …………………………………………(9)

第二节  发展环境…………………………………………(14)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15)

第一节  指导思想…………………………………………(15)

第二节  基本原则…………………………………………(16)

第三节  发展目标…………………………………………(18)

第二篇  改革创新  增强提质增效发展动力…………………(21)

第三章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1)

第一节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1)

第二节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4)

第三节  积极引进培养创新人才…………………………(25)

第四章  先行先试  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创新………………(26)

第一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6)

第二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7)

第三节  推进同城化纵深发展……………………………(28)

第四节  完善港口运营管理机制…………………………(30)

第五节  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模式…………………………(30)

第六节  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31)

第七节  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31)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构建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系 ………(33)

第五章  加快优势工业转型升级……………………………(33)

第一节  打造“5+X”制造业集群………………………(33)

第二节  推进优势工业智能化发展………………………(36)

第三节  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升级发展……………………(37)

第六章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37)

第七章  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41)

第一节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41)

第二节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43)

第三节  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45)

第八章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46)

第一节  改造升级传统海洋产业…………………………(46)

第二节  培育壮大新兴海洋产业…………………………(47)

第三节  建设南海资源开发综合保障基地………………(48)

第九章  推进北部湾特色旅游业发展………………………(48)

第一节  建设国际知名的滨海休闲养生目的地…………(49)

第二节  加快发展跨境旅游………………………………(49)

第三节  积极发展都市生态休闲旅游……………………(50)

第四篇  协调发展  优化区域城乡空间布局…………………(51)

第十章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51)

第一节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51)

第二节  构建“双极引领五带联动”格局………………(52)

第十一章  构建新型城镇体系………………………………(56)

第一节  提升南宁核心城市综合功能……………………(56)

第二节  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57)

第三节  增强中小城镇综合实力…………………………(57)

第十二章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59)

第一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59)

第二节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60)

第三节  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60)

第五篇  双向开放  构筑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62)

第十三章  全面提升开放发展水平…………………………(62)

第一节  规划建设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62)

第二节  建立完善开放合作平台体系……………………(63)

第三节  构建区域性国际要素资源配置中心……………(65)

第四节  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66)

第五节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67)

第六节  转变国际贸易发展方式…………………………(68)

第七节  提升外资利用水平………………………………(70)

第八节  推动口岸升级发展………………………………(71)

第十四章  全面深化国内区域合作…………………………(72)

第一节  引领“三区统筹”发展…………………………(72)

第二节  深化与西南中南地区合作………………………(73)

第三节  加强环北部湾城市合作…………………………(73)

第四节  深度融入泛珠区域合作…………………………(74)

第十五章  提升区域性国际互联互通水平…………………(75)

第一节  构建区域性国际大通道…………………………(75)

第二节  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77)

第三节  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79)

第四节  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80)

第五节  深入推进中国—东盟“六网”共建……………(81)

第六节  加强多式联运……………………………………(84)

第十六章  促进与东盟的人文交流合作……………………(84)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交流合作…………………………(85)

第二节  发挥华人华侨作用………………………………(87)

第六篇  以人为本  推进绿色发展与共享发展………………(88)

第十七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88)

第一节  加强近岸海域利用与保护………………………(88)

第二节  加强陆域生态环境保护…………………………(89)

第三节  加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91)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91)

第十八章  强化脱贫攻坚和福祉保障………………………(92)

第一节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92)

第二节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93)

第十九章  推进智慧北部湾建设……………………………(95)

第七篇  强化实施  实现“十三五”宏伟蓝图………………(97)

第二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97)

第一节  加强规划组织实施………………………………(97)

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98)

附件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三五”规划图件 ……………(99)

01  发展现状图………………………………………………(99)

02  总体结构图 ……………………………………………(100)

03  重点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图 ……………………………(101)

04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规划图 ………………………(102)

05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图 …………………………………(103)

06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 ………………………(104)

附件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及重大工程

………………………………………………………(105)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组成,延及玉林、崇左两市。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桂发〔2014〕1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桂政发﹝2016﹞9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年修订)的通知》(桂政办发〔2014〕97号),以及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双核驱动等战略部署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未来五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乘势而上  率先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全面实施,“两个建成”宏伟目标加快实现的关键时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落实中央赋予我区“三大定位”新使命、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的关键阶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机遇,深化改革,深度开放,在全区率先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继往开来、巩固提升的黄金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继续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三基地一中心”功能定位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和沿海经济新一极逐步确立,与东盟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开放合作不断推进,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逐步成型,在国家“一带一路”和自治区双核驱动等重大战略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凸显。

各项经济指标稳步上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区(如无标注,全文数据为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四市数值)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投资、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以占全区不到1/5的土地、1/4的人口,创造了1/3多的经济总量、2/5的财政收入。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67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1%(2010年不变价),占全区比重由2010年的31.8%上升到34.9%;财政收入达到948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6%,占全区比重由2010年的35.9%上升到40.6%。

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园区引领作用显著。石化、冶金、装备制造、食品、建材等优势产业继续壮大,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物流、商贸、金融、旅游、会展、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8∶43.1∶43.1,14个重点产业园区产值(含贸易额)合计6730亿元,集聚辐射能力大幅提升。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开放合作呈现新局面。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南宁渠道”综合效应不断释放,对中国—东盟经贸和人文交流的助力作用日益增强。率先在东盟国家实施境外园区提升行动,打造“一国一标志性项目”;在全国率先提出行政管理一体化、通关作业一体化、信息技术一体化、综合服务一体化、口岸管理协调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改革,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六市一关”。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10年的77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40亿美元左右,占全区比重由43.5%提高到46.9%,年均增速2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额由2010年的7.9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8.5亿美元。

专栏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合作平台建设现状

开发开放先行先试全面铺开。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按照构建“深化我国与东盟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沿边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通往东南亚国际通道的重要枢纽、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目标定位,在体制机制创新,边境办证试点、外国人出入境证管理试点等8个方面先行先试全面铺开。同时,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

节会经贸合作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两会一节”(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稳定举办,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启动建设,中国—东盟(南宁)国际科技合作信息平台、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平台、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合作交流平台加快建设。

开创“两国双园产能合作新模式。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两国双园”新模式。另外,广西崇左中泰产业园、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一批重点合作园区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保税物流体系初步建成。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建成运营,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升格为南宁综合保税区,形成西南地区最完备的保税物流体系。此外,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申报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口岸发展步入黄金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口岸通关能力持续增强,口岸贸易异军突起、逆势上扬,对接东盟融入“一带一路”的“黄金通道”效应显现。其中,崇左市边境小额贸易进口和出口总额均占广西九成多,分别占全国近四成和五成,稳居全区、全国首位。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快速提升,集疏运体系逐步完善,建成泊位256个(其中万吨级泊位79个),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出海通关网络初步形成;2010年至2015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由1.2亿吨、56.4万标箱提升至2.1亿吨、141.5万标箱,年均增速分别为11.5%、20.2%。全面迈入“高铁时代”,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南宁—广州等高速铁路开通运营,“1小时经济圈”已经成型,高铁里程达715公里,占全区比重达39.7%。崇左—钦州、六景—钦州、玉林—铁山港、防城港—东兴、崇左—靖西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1800公里,占全区40%以上。南宁机场完成4E级改建,南宁和北海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00多条,2015年旅客吞吐量接近1200万人次。推进建设了广西“金字”系列电子政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电子商务平台等重大信息化工程,深入实施“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项目和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千百工程”。

同城化取得新突破,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实现户籍、通信、金融、交通、社会保障等领域同城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46%提高到2015年的53%左右,比全区平均水平高约6个百分点。广西北部湾城镇群加速形成,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南宁五象新区等城市新区建设成效突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43元,比全区平均水平分别高2131元、176元。

生态环境保持优良,建设保护实现双赢。创新实施近岸海域环境目标责任考核,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面源污染、生产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渔港污染等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为优,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比例为90.9%;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优良,按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仍是中国目前最洁净的海湾。红树林、金花茶、白海豚、白鹭、大珠母贝、绿海龟、玳瑁、中国鲎、中华鲟、花鳗鲡、大鲵等生态标志性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49.7%,生态环境状况稳定,基本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和谐发展。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动力不断激发。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桂发〔2014〕15号)以及户籍制度、港口体制、园区体制、通关一体化等4个相关配套改革方案,同城化发展、园区管理、行政审批、口岸通关一体化、行政审批、园区管理体制、跨境沿边金融、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表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2010年现状

数据(四市)

2015年规划

目标(四市)

2015年完成

情况(四市)

2015年完成

情况(六市)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022

6200

5867

7996

2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16.3

≥13

11

8.3

3

经济总量占全区的比重(%)

31.8

40

34.9

47.6

4

三次产业结构

16.6:39.1:44.3

9.5:50:40.5

13.8:43.1:43.1

15.3:43.1:41.6

5

财政收入(亿元)

441

1100

948

1163

6

财政收入占全区的比重(%)

35.9

45

40.6

49.9

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797

8000

5624

7647

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的比重(%)

35.6

45

35.9

48.9

9

城镇化率(%)

46

58.2

53

49.5

10

森林覆盖率(%)

45.1

60

49.7

52.9

11

广西北部湾港吞吐能力(亿吨)

#集装箱吞吐能力(万标准箱)

1.2

# 56.4

3.36

#400

2.1

#141.5

2.1

#141.5

第二节  发展环境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合作迈入“钻石十年”,泛北部湾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不断加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建设,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深入实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有序推进,新常态下新的增长动力、新的发展方式、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我区全面落实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围绕“两个建成”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加快工业化中期阶段向中后期阶段发展、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大动力。

同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中韩、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等双多边贸易形式不断涌现,面向东盟开放挑战加大;开放平台利用不足,经济外向度有待提升;随着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面临国际高端制造业和周边国家低端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双重挤压”,产业承接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化水平仍较低,高新技术产业薄弱,产业链延伸不足,集群化水平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发展动力亟待转换,与珠三角、长株潭等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云南、湖南、广东等周边地区与东盟开放合作纵深拓展,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完善,多式联运发展不足,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畅;综合配套改革滞后,合力效应尚未显现;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人才培养不足;基础设施有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近岸海域污染呈加剧趋势,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并全面落实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积极落实自治区四大战略,坚持“23456”的总体发展思路,以率先实现“两个建成”总体目标为引领,围绕“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升级发展”三大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门户枢纽、双极联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全面推进“产业转型攻坚战、平台升级攻坚战、互联互通攻坚战、招才引智攻坚战、新区建设攻坚战”五大攻坚战,着力建设“质效北部湾、开放北部湾、同城北部湾、智慧北部湾、畅通北部湾、蓝色北部湾”六个北部湾,进一步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继续发挥在全区改革发展中的极核引领作用,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在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贯穿发展全过程,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激活创新动力,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加快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和持续力。

强化合作,开放发展。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东盟国家、西南中南地区、珠三角区域的合作,促进对外开放和对内合作的互动,创新开放模式,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合作发展新格局,培育国际经济开放合作竞争新优势。

提质增效,升级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壮大优势,着力扩总量、优质量、培增量,重点推动优势产业向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转型,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区域发展整体竞争力。

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加强南宁发展极与沿海发展极“双极联动”,促进沿海、沿边、沿江、沿主要交通干线“四沿统筹”,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率先推进区域同城化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构建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提高环境承载力。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生优先,共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推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更多更优的公共服务供给,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升群众共建共享发展获得感。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核心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先行示范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核心引擎、广西升级发展的引领示范区和先行先试区,率先实现“两个建成”目标。

率先实现翻番,在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到2020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过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过1万美元/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35600元/人,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9∶42∶49。率先实现“3个过万”、率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番、率先实现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确保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同时,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建成绿色生态宜居的城乡人居环境。

率先落实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到2020年,在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上奠定良好基础,加快推进中国—东盟高速公路网、铁路网、海运网、航空网、通信网、油气管网“六网”共建共享,建设完善海上东盟通道、陆上东盟通道、南北国际新通道,基本建成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东盟信息港。在建设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核心引擎上取得重大进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的战略支点监测指标”总体实现程度达到80%以上,在全区率先基本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核心区域。在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核心区上取得新的突破,开放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与东盟各国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中南半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基地建设初具雏形。

表2  “十三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发展指标

序号

指标

2015年

(四市)

2015年

(六市)

2020年

(四市)

2020年

(六市)

指标

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5867

(5265)

7996

(7233)

10000

(8800)

13300

(11900)

预期性

2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11

8.3

10.6

10.2

预期性

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46286

39125

71400

63300

预期性

4

经济总量占广西的比重(%)

34.9

47.6

≥40

≥55

预期性

5

财政收入(亿元)

948

1163

1530

1880

预期性

6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5624

7647

10600

14400

预期性

7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652

18905

≥35600

≥33800

预期性

(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8547

28347

≥47100

≥46700

预期性

(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9643

9668

≥16500

≥16500

预期性

8

三次产业结构

13.8:43.1:43.1

15.3:43.1:41.6

9:42:49

11:42:47

预期性

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7710

9793

13600

15800

预期性

10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30

30

预期性

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424

3144

3645

4727

预期性

12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241

447

430

800

预期性

13

广西北部湾港吞吐能力(亿吨)

2.1

4.5

预期性

14

集装箱吞吐能力(万标准箱)

141.5

1000

预期性

15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0.89

0.81

2.2

2.1

预期性

16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3.11

2.17

6

5

预期性

17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3

49.5

60

56

预期性

18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34.7

30.1

42

38

约束性

19

森林覆盖率(%)

49.7

52.9

51

60

约束性

20

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吨标煤)

按照自治区指标

约束性

21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按照自治区指标

约束性

22

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88.5

88.5

91.5

91.5

约束性

23

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

2.2

2.3

约束性

24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

90.9

91

预期性

注:括号内数值为2010年不变价对应值。


第二篇  改革创新  增强提质增效发展动力

第三章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突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企业创新和大众创业,营造社会创新氛围,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实施招才引智攻坚战,促进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机融合,完善容错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化,推动发展动力由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第一节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实施高新技术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提升发展工程,推动向创新型特色园区发展。加快南宁和北海国家高新区、北海和钦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支持钦州等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支持玉林、崇左市创建自治区高新技术园区,支持设立防城港高新技术园区,使高新技术园区成为创新发展的引擎。规划建设南(宁)柳(州)桂(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创新中心,打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带。

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项目带动、资源整合、产学研联盟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批行业、产业、企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全面提高企业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进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企业开展重大产业关键技术、装备和标准研发攻关,积极扶持专利密集型企业和研究型制造企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新型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围绕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产业研发中心、孵化器、加速器、产学研战略联盟等创新服务平台,完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南宁高新科技创新园、广西建筑科技产业园、北海海洋科技创新园、北海高新科技创业集聚区,以及钦州石油化工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钦州燕窝及营养保健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科技创新中心、广西玉林国家内燃机及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西(防城港)冶金钢铁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北部湾计量检测研究中心、北部湾科技创新港、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北海国家电子产品检测中心、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基地、北海千亿元技术创新促进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广西(东兴、凭祥)红木产品质检中心、防城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加快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等科技中介服务,鼓励各类园区建立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服务聚集区,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推动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扩大面向东盟的科技开放合作,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推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二期)、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中国—东盟质量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中国—东盟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建设,成立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产业联盟,推动双向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合作,加强技术标准制定,建立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进东盟和产能向东盟转移的重要窗口和便捷通道,共建跨国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打造与东盟科技合作新高地。深化与珠三角、港澳等地区科技合作,发展技术市场,合作建设技术研发和转移机构、科技示范园区,健全技术转移、人才流动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在区域内双向流动和兼职。

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支持专利代理机构发展,支持广西(南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基础设施、知识产权网络交易系统、知识产权交易数据库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强化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体系建设,加强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分红等形式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活跃知识产权交易,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有效流通。

实施品牌创新建设工程。明确“树立一个标杆,带动一个行业,发展一个区域”的品牌建设目标,实施品牌引领产业发展战略,加大对石化、钢铁、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等重点产业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体系。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推动企业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支持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助力企业争创国内外名牌。

培育发展创新型资本。申请设立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积极探索和规范发展服务创新的网际网路金融,构建科技—资本—技术转化一体化平台,鼓励搭建专业子公司平台,支持发起设立创投、天使投资等私募基金,引导风险投资加大对种子期和初创期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投入。以TOT(移交—经营—移交)、MOM(精选多元管理人)等模式为重点搭建不同投资策略、偏好的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产品与平台。

第二节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促进大众创业。增强创业原动力,形成以青年大学生、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海归创业者等为代表的创业人才群落;夯实创业承载力,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孵化体系;提升创业支撑力,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创业融资体系,打造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全区领先、示范带动的创业支撑体系,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积极培育研究型制造企业,制定出台扶持创业创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租金、场地、税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激励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南宁创客城、北部湾(北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基地、北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农业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北海海洋科研创新园创业谷、防城港创业孵化器、玉林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崇左市科技创业孵化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共建南宁·中关村创新中心,建立健全“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以贴息、补助、创投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帮助创新创业者解决筹资难、筹资贵问题。

第三节  积极引进培养创新人才

实施人才强区发展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和创新平台,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科研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集聚的新突破。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联合大学、北部湾大学城,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教学实践基地、实训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区,扩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制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统一的人才政策,用好人才发展资金。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统一发放“北部湾人才服务绿卡”,根据相关标准享受住房、落户、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推行科技成果股份分红激励政策,优化科技人才职称评审制度,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第四章  先行先试  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创新

围绕打造全区改革“先锋”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行政管理、同城化发展、港口运营管理、园区开发管理、土地管理、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促进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更多更好供给,营造更加公平的环境。

第一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统筹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重点在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等领域取得突破,切实增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

去产能方面。坚持培育发展新动能与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双轮驱动”,合理控制钢铁、林浆纸、冶金等产业规模,增加特种钢、优质钢、铝精深加工产品等中高端产品供给,积极承接粤港澳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积极参与东盟主要国家交通、能源、电信、公共服务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带动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

降成本方面。以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为目标,多措并举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实现物流量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企业效益提升。稳妥、有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融资成本、企业人工成本、企业税负成本、企业财务成本、社会保险费成本;深化价格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完善优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运输体系和环境,清理规范流通环节收费,支持物流行业创新,探索建设智能公路港,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补短板方面。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着力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水电气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城际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建设,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第二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简政放权,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实施“一份清单管边界、一支队伍管执法、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份单卡管通关、一个号码管服务、一张绿卡管引才”新举措,探索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设立市级行政审批局,推行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促进行政审批信息共享和公开,逐步形成“线上线下同步”的一体化审批体系。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探索形成集约高效的市场化配置机制。

第三节  推进同城化纵深发展

加快推进产业同城化。依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产业特色优势,整合发展要素资源,构建产业战略联盟,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石化、造纸、冶金、物流等产业协作配套联动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互补合作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

深入推进户籍同城化进程。放宽户籍准入政策,提升新农合统筹层次,扩大医检结果互认范围,探索试用“就业培训券”,继续推进组建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等相关工作。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规划部署,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项制度整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跨市就诊即时刷卡结算、医保关系顺畅转移和有效衔接。

加快推进交通同城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交通一体化的投资、建设、运营及服务,实现公交、地铁、出租车、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一卡通”,力争实现与周边地区及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

深化社会公共服务同城化。加快推进城乡医保“三合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整合)工作;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教育交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引导优质学校异地创办分校和合作办学,建立中小学教师研训合作机制,加强教科研合作,整体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逐步实现信息服务同城化。整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智慧北部湾”。推动跨部门、跨市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专栏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纵深发展工程

产业同城化:产业战略联盟、招商一体化。

金融服务同城化: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扩展到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户籍同城化:跨市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城乡医保“三合一”、北部湾第三方专业医学检验机构、生育服务证办理同城化、探索试用“就业培训券”。

口岸通关同城化:“单一窗口”、“两国一检”、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平台。

交通同城化:交通“一卡通”。

教育资源同城化:统一中考,跨市招生。

旅游同城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信息共享平台、旅游联盟(旅游赔付、行政处罚属地化管理,旅行社接待及换乘当地旅游车限制解除等)。

第四节  完善港口运营管理机制

统筹广西北部湾港口规划和管理,制定出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管理条例,加快实施新一轮《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修编,制定促进北部湾港航服务业发展的专项政策,规划建设港航服务业集聚区、枢纽型临港物流园区、统一的北部湾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港口运营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提高港口运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放开市场准入,创新合作开发模式,在总体运营及子项业务运营层面设定合理股比,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战略合作伙伴、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合作参与港口建设与经营。推动港口公益性与经营性项目分开,推进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改革现行沿海铁路价格制定与收费机制,建立港口与沿海铁路一体化运作机制,切实降低港口综合运输成本。

第五节  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模式

加快产业园区内部改革。按照责、权、利统一的要求,推进园区工委、管委会人事、薪酬、考核管理和内部机制体制改革。待条件成熟时,经法定授权,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国家级高新区等管委会可采取法定机构的模式进行管理,并适时有序推广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其他重点产业园区。

推行产业园区集中行政审批。授予园区相应权限,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施行政许可事项“一站式”受理及审批,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推进园区管理服务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改革运营模式,推进园区开发主体多元化,支持协会办园、运营商办园,积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园中园”。

第六节  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积极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低丘缓坡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等试点建设。探索建立自治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使用制度,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使用交易平台。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

第七节  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深化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围绕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与东盟的金融合作,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推动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加强面向东盟的货币清算、结算及相关业务中心功能提升,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货币交易中心。大力发展沿边金融、跨境金融、地方金融,探索设立沿边银行,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积极争取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在南宁设立分支机构。

推进投融资改革创新。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股权交易、发行债券、基金融资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发展建设创业投资、工业投资、城建投资等大型国有投融资平台,在北海市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民币结算服务中心。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设立政府引导资金,积极推广PPP模式、特许经营。

健全金融市场体系。鼓励民营资本、外商投资发起设立创业投资企业、担保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培育风险投资机构,引导具有融资性功能的企业健康发展。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完善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构建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系

第五章  加快优势工业转型升级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以链条延伸、技术改造、“两化”融合、品牌建设、服务增值、绿色发展、制造业服务化为导向,突出“四抓一上”(抓集群、抓园区、抓龙头、抓配套,上水平)和“互联网+制造”,推动优势工业改造升级,着力延伸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组织方式向产业集群转变,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和绿色低碳转变,实现优势工业扩量提质。

第一节  打造“5+X”制造业集群

全面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集群攻坚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小企业配套、大品牌创建为抓手,强化跨区域、跨园区、跨行业的链式整合和横向联合,推行“整机+配套”、“原材料+制成品”等模式,提升专业化协作和本地化配套能力,重点打造石化、装备、冶金、电子、轻工食品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制糖、造纸、建材建筑及轻纺等产业集群化发展。

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钦州石化产业园、北海铁山港石化基地为龙头,力争打造2个超1000亿元石化产业园,重点发展原油加工、油气开发和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延长石化产业链,促进炼化一体化发展,推动油品质量升级,发展乙烯、芳烃等基础和中高端石化产品,推动化肥、氯碱等传统行业改造升级,构建滨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近期重点建设钦州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钦州一百万吨芳烃、华谊煤基多联产、中石油原油储备二期、北海炼油基地改造二期项目、南宁精细化工基地、广西(北海)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广西科元新材料、防城港信润石化等项目,打造钦州国家级石化基地,加快三墩循环经济示范岛规划建设。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玉林新型装备制造示范基地、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力顺轻型载货汽车、防城港海森特海工装备制造项目和金川、诚德等冶金项目,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汽车制造、修造船、工程机械、海洋工程、港作机械、轻型飞机、游艇制造、智能制造设备等产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发展,推动广发重工整体搬迁技改,加快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中国中车集团、上汽通用五菱、众泰等龙头企业,建设北部湾汽车制造基地和南宁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基地、钦州国家级船舶修造和海工基地。

冶金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以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和金川有色金属基地、钦州金窝工业区、北海诚德镍铬合金加工项目、崇左生态锰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龙头,引导冶金类产业在防城港市、北海市、崇左市布局,优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冶金及后延精深加工产业格局。重点发展汽车用钢板、造船板、电工用钢板等高附加值钢材品种,加快发展高端原材料、铝和铜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及其下游产业,大力发展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建筑材料等关联产业,促进南南铝业等冶金精深加工重点企业一体化技改,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全域统筹、错位发展”的冶金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南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市江南工业园区、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电子产业园、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依托,加快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基础电子、基础元器件自主发展能力,提高研发水平,引导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高端产业链延伸,建设南宁—钦州—北海电子信息核心产业带。加快建设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加坡电信中国呼叫中心基地及东盟产业融合大数据服务基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斐讯通信南宁基地、富士康南宁科技园、防城港市北斗卫星等项目,打造以电子元器件、计算机、通信设备、数字电视及软件开发服务为主,技术先进、配套齐全、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轻工食品产业集群。鼓励发展轻工产业,重点扶持南宁、玉林市发展轻工产业,大力发展粮油加工、制糖、饮料(茶叶)、肉禽水产品等食品加工产业和茧丝绸、棉、麻纺织加工及皮革制品产业,积极发展果蔬、肉禽、水产品、乳品、烟草等深加工,加快建设沿海粮油加工基地、南宁糖业基地、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产业基地和崇左糖业循环示范基地、中国(南宁)—文莱清真食品产业园、广西盟展鳄鱼科技公司科技园、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轻工食品加工产业园、广西糖果休闲食品产业园、玉林服装生产基地、龙州县东盟特色农副产品及边境食品加工产业园、崇左市食糖交易中心等,形成轻工食品产业集群。

其他优势产业集群。实施广西制糖业二次创业计划,建设循环糖产业集群;推进钦州港工业区和铁山港工业区林浆纸一体化,集聚造纸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壮大造纸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品和新型建筑材料,建设绿色建筑产业园,形成新型建材建筑产业集群;提高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玉林市福绵管理区等产业集聚区的轻纺设计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提升品质,培育自主品牌,打造轻纺产业集群。

第二节  推进优势工业智能化发展

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和终端产品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积极推进机器人在装备制造、纺织、电子、化工、海洋、制药、现代物流、商业服务和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加快设备智能化改造,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推进“互联网+工业”行动,深化互联网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促进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发展,提高产业集群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集群,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第三节  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升级发展

继续发挥重点产业园区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核心载体的作用,加快推进园区发展理念、兴办模式、管理方式等转型,重点推动20个产业园区“四化六升级”(集群化、融合化、智慧化、绿色化,产业升级、质效升级、设施升级、营商环境升级、管理运营升级、开放合作升级),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提升转变,打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园区升级版。推动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江南工业园区、北海铁山港工业区、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广西钦州保税港区、钦州石化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产值从百亿元级向千亿元级跨越,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等建设新一代产业园。

第六章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以培育北部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以产学研结合、军民融合为依托,以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为突破口,以培育企业主体和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为抓手,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形成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培育新一代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家居、基础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产业。加强军民融合,依托国内大型军工企业及其先进的军工技术储备,重点开发和着力推广市场空间大、成本低、技术含量高、竞争优势强的产品,加快北斗卫星应用、气象雷达、船用雷达、民用微电子器件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集群化,着力建设我国重要的军品民用生产基地。实施大数据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数据服务、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新业态,鼓励企业和公众发掘利用开放数据资源,推动大数据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大力实施三网融合工程、新型元器件与专用设备工程、软件和信息服务工程等,加快建设南宁大数据产业园、北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面向东盟的钦州北斗导航产业基地、广西(防城港)北斗航天科技产业园、中国—东盟信息港产业园、中国—东盟智慧城市示范产业园、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北部湾网络广播电视台项目。

高端装备制造。培育发展现代物流装备、现代农业装备、现代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光机电一体化、卫星及应用产业、超高压输电设备、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智能安防装备等)、无人驾驶汽车、高效内燃机、风电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和修造船、高端船舶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高端零部件及关键基础部件等。规划建设北部湾修造船及海洋工程制造基地、钦州和北海石墨烯与超高压输配电装备产业基地、南宁研祥科技装备东南亚总部项目,加快玉柴产业园、南宁新兴产业园、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生物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制药、保健品、中药和民族药等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基产品、绿色生物工艺装备等生物制造产业。重点建设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北海银河生物产业园、钦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玉林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打造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沿海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基本药物重大疾病原料药基地、沿边中草药产业种植基地及深加工基地。

新材料。大力发展新型合金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培育发展石墨烯、镍铜、医药新材料等。加快建设钦州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新材料基地、防城港新型合金材料基地、崇左稀土产业园、崇左锰系动力电池储能材料基地、南宁纳米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规划建设钦州石墨烯和超高压输配电装备产业基地、中国—东盟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与产业化基地。

新能源。稳妥加快发展核能,有序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海洋新能源等清洁能源,建设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重点开发沼气分离纯化技术、非粮生物质液体和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太阳能发电集热系统、逆变控制系统、智能电网技术等。续建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建设沿海风能项目、上思四方岭风电场项目、上思南能昌菱蔗渣1×25兆瓦(MW)生物质热电联供项目、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2×4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武鸣安宁生物燃气产业化项目。

节能环保。大力发展空气净化、健康活氧、小型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等节能环保设备和水处理、固体垃圾降解等节能环保药剂,积极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及产品,建立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性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建设南宁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基地及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钦州石化产业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玉林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崇左糖业和锰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重点推动电机本体、电机驱动、增程器、充电设施等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空气动力汽车等。积极组建新能源汽车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快建设南宁(源正)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钦州卓能新能源锂电池生产基地、崇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第七章  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把服务业作为创新转型升级的主导型产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性产业,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扩大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优质化发展,新兴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实现服务业发展理念、载体建设、创新能力、集聚水平、辐射层级五大突破,构筑与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相适应、与发展开放型经济相匹配、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相融合、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第一节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物流。重点发展供应链管理、港口航运、航空货运、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配送等领域,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有效整合海陆空铁的物流资源,提升枢纽节点的服务能级,构建物流配送核心网络,加快建设信息化水平高、辐射范围广、国际竞争力强、多业态融合的现代物流体系。优化区域物流布局,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中国—东盟粮食物流产业园、南宁现代化建材加工及物流配送产业园)、南宁港牛湾物流园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钦州港口综合物流园、钦州大宗化工产品电子交易物流中心、中邮物流电商物流园、防城港综合物流园、防城港东盟水果交易物流产业园、广西电商快递物流园、广西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南宁空港物流产业园、南宁金桥综合物流园、东盟汽车机电商贸城、玉林现代物流集聚区、玉林电商快递物流园、铁山港—龙潭综合物流园等现代物流集聚区,推进中国—东盟水产品(渔业)物流园、北海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园、广西凭祥农产品加工物流项目、中越边境中药材商贸物流中心、南宁六景园区综合物流产业园等建设。

金融服务。大力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等金融业,重点发展跨境金融、航运金融、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等,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形成金融与经济融合互促新局面。鼓励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融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围绕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目标,加快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规划建设东兴和凭祥沿边金融服务中心、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跨境金融服务中心等,构建以南宁市为中心,东兴市和凭祥市为次中心的“金三角”沿边金融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南宁五象新区总部基地、钦州白石湖中央商务区、玉林玉东新区中央商务区。

商务会展。加快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广告、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代理、市场调查、品牌营销等专业服务,积极发展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培育发展项目策划、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企业管理服务。拓展面向东盟的会展业,促进会展、旅游、商贸互动发展。加快建设以会展中心为核心的南宁中央商务区、玉林会展商务集聚区。推动东兴、凭祥边境会展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服务。重点发展研究开发、设计服务、技术转移与贸易、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科技服务、海洋科技服务等服务业,培育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知识产权、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等专业科技服务和配套科技服务。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南宁高新科技创新园、广西建筑科技产业园、北海海洋科技创新园、北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钦州高新科技创业集聚区、玉林科技研发集聚区。

第二节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康养产业。推动养老与健康服务业融合化、集聚化、社会化、信息化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完善养老与健康服务业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生命信息、高端医疗、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养生保健、慢病预防、体育健身等健康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养老服务业。推动健康医疗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医药保健旅游产品,提升康体旅游的区域国际化水平。建设中国—东盟(南宁)健康产业城、广西太和自在城、广西体育产业城、北部湾国际滨海养生健康服务基地、防城港国际滨海休闲养生基地、北部湾滨海特色健康养老基地、中国(崇左)乐养城、玉林国际健康城。

教育培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服务需求,重点发展职业教育、留学教育、继续教育、在线教育、技能培训、劳务培训、技术技能人才再教育和再培训,积极开展技能鉴定。高起点举办一批服务广西、辐射东盟与云贵等地的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依托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规划建设中国—东盟联合大学、北部湾大学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海)教育科研基地、玉林市职业教育园区。

商贸流通。重点发展批发零售、批量采购、集中供应、厂家直销、国际贸易、商品展销、交易集散、储运配送等,鼓励发展体验店、目录商店、主体商城等新型商业业态,促进基础型、保障型、体验型消费升级。加快建设一批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平台、专业市场和城市综合体、商业街,培育形成钢铁、食糖、有色金属、建材装饰、再生资源、粮食和农副产品、中药材等特色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华南城)、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中国—东盟(北海)水产品交易集聚区、北部湾(钦州)石化产品交易中心、中国广西东盟商贸城、中国—东盟(钦州)农产品大市场、中国—东盟(防城港)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北仑河国际商贸城、中国—东盟(玉林)中药材交易市场、玉林福绵服装商贸基地、玉林市综合商品贸易集聚区、玉林龙潭再生资源交易集散市场、东兴和凭祥交易市场、爱店国际中草药市场。

第三节  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

文化创意。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创意设计、咨询策划、新兴媒体、传媒服务、广播影视、动漫游戏、高端工艺美术等创意产业,推动融合民族、传统、地域、东盟特色等文化基因和时尚元素的设计创新及应用研究。建设广西文化产业城、广西工业设计城、南宁东盟文化博览园、北海文化创意产业园、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

电子商务。重点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供应链电子商务等,加快培育制造业网络直销(M2C)、线上线下业务结合(O2O)、社交电子商务、社区综合电子商务应用等新业态。创建中国东兴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南宁综合保税区)、中国—东盟(凭祥)电子商务产业园、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北海高新科技创业集聚区、北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东兴东盟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

服务外包。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培育在岸服务外包市场,重点发展软件服务、研发与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研发、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服务外包产业。建设南宁软件谷、中盟科技园、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

第八章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坚持人海和谐、陆海协调、江海联动,以大力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为基础,以加快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为支撑,以集约发展高端临海产业为重点,合理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到2020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6%。

第一节  改造升级传统海洋产业

海洋渔业。大力发展健康高效海水养殖业,探索发展海洋牧场,着力拓展养殖空间。加快传统捕捞作业方式转变,鼓励发展外海和远洋捕捞。大力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推广应用超高压、超低温等海产品加工新技术,提高加工产品附加值。加快建设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海洋加工物流园、中国—东盟北部湾北海现代渔港经济区、防城港江平工业园海洋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近海养殖基地、远洋养殖基地、海产良种育苗基地和特色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现代高效渔业生态养殖示范区。建立水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龙头企业和优质特色产品。

航运业。推动海上运输、港口物流扩量提质,加快发展大宗货物和集装箱多式联运,加强港口、航运企业与铁路公司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班列集装箱在途跟踪和查询、装卸作业电子化。规划建设北部湾航运服务集聚区,争取设立北部湾航运交易所,积极培育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和航运信息等高端业态,延长航运产业链、升级航运业价值链。

海洋船舶工业。大力发展修造船和船舶配套产业,积极发展远洋渔船、特种船、滚装船、工程船、工作船、游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专业船舶生产,不断延伸拓展船舶工业产业链。建设防城港云约江、北海铁山港和钦州中船大型修造船基地,形成北部湾沿海修造船集聚区。

第二节  培育壮大新兴海洋产业

海洋生物产业。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医药新产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制高附加值、具有特效的海洋功能食品和生物制品;建设海洋微生物物种资源、基因资源、药物资源库和海洋生物样品库。力争在北海创建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东盟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重点建设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打造中国南方海洋科技城。

海洋科技服务业。重点推进海洋生物、海洋装备、海洋信息、海底测绘、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技术开发与应用,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研究中心、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海洋文化创意业。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文化提升战略,充分发掘南洋文化、疍家文化等特色海洋文化内涵,推进海洋文化与信息技术结合,培育海洋文化博览、影视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广西北部湾博物馆、北部湾海洋生物展览馆、“一带一路”文物和艺术品交流中心,营建北部湾海洋文化圈。

第三节  建设南海资源开发综合保障基地

以服务南海资源勘探和开采为导向,提供海上通信、海上定位、海洋资料及情报管理、海洋工程咨询、海洋气象预报及灾害风险评估等专题服务,完善海上搜救应急服务,优化国际航行船舶管控服务,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提升产业发展综合配套能力、海洋立体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及突发事故应急能力,建设海上救援中心、国际海事法庭、中国—东盟海洋研究合作中心、涠洲岛海洋地质灾害观测基地和研究治理中心,形成以油品、装卸、淡水供应、人员输送、应急救助和船舶维修等后勤保障功能为主的服务基地。

第九章  推进北部湾特色旅游业发展

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建成开放度高、集聚力强、特色鲜明、服务一流、生态良好的中国—东盟旅游枢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旅游节点。

第一节  建设国际知名的滨海休闲养生目的地

加快推进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大力开发海洋休闲、运动、科考、探险、海钓等滨海、近海、远洋旅游产品,积极发展邮轮、游艇等旅游新业态,全面提升“北部湾滨海度假”旅游品牌形象。加快开发建设北海冠头岭—银滩、涠洲岛、北海海洋产业海洋科普观光园,钦州茅尾海、三娘湾,防城港江山半岛、京岛、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休闲度假区,引导企业在重点景区景点建设一批精品度假酒店,建设一批休闲度假主题园、海上游钓公园、水族观赏基地、滨海体育运动基地,建设面向东盟的邮轮母港和国际邮轮码头以及海上游艇基地,努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亚热带滨海度假地和海上运动休闲胜地。

第二节  加快发展跨境旅游

加强中国—东盟旅游合作,支持南宁打造中国—东盟旅游开放合作一体化试点城市,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旅游枢纽中心,规划建设中国—东盟国际免税购物城,组建“一带一路”东盟旅游城市联盟。加快推进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国际旅游合作区、中越红色跨国旅游合作区、中越友谊关国际旅游合作区,开发建设北仑河口旅游区、左江花山风景区、沿边自驾游营地、凭祥中国—东盟自驾车旅游总部基地、中国—东盟旅游接待基地、中国—东盟跨国旅游集散中心等重点项目和“中国(北海、防城港)—越南(下龙、砚港、胡志明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中国(香港—海口—北海)”等精品旅游路线,建立完善跨境旅游信息基础数据平台和跨境游客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各种形式的跨境旅游联合体和旅游联盟,探索将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国际旅游合作区打造成为边境旅游试验区,规划建设“中越边关揽胜游”精品线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中国沿边旅游对外开放先导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在有条件的边境地区探索建设边境旅游试验区,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模式,并在口岸签证、旅游项目建设用地、项目投融资模式等方面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倾斜。

第三节  积极发展都市生态休闲旅游

以城市购物娱乐、商务会展、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体验、休闲度假、游览观光、康体养生、生态体验旅游为重点,鼓励发展低空旅游、健康生态游、自驾游等旅游新业态,建设玉林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中泰(玉林)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南宁邕江休闲旅游带、东盟商务休闲旅游集聚区、环大明山旅游集聚区、广西壮都(“花花大世界”升级改造)、上林“三湖一寨”旅游集聚区、美丽南方旅游集聚区、十里花卉长廊暨温泉养生旅游带、横县茉莉花生态文化旅游区等旅游产业集聚区,打造首府休闲、养生、娱乐、健身旅游圈。


第四篇  协调发展  优化区域城乡空间布局

第十章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整合沿海、沿边、沿江、沿主要交通干线发展资源,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和利益协调机制,加快城镇、产业、交通、旅游和生态等领域的协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区域协调、经济一体化发展,构筑“双极引领五带联动”的空间格局。

第一节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科学划定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和生态地区三类空间,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形成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协调发展格局。到2020年,城市地区面积3834平方公里,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总面积的9%;农村地区面积2385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生态地区面积1491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

城市地区。包括城市中心城区、县城区、建制镇镇区,特别是其中的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经济开发集中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国土空间,是集聚经济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发展现代工业、建设人口居住区和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引导各类工业向各级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海工业区、跨境经济合作区集聚,促进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推动人口向城镇集聚。

农村地区。包括农产品主产区,是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居住、提供农产品的重要区域。农村居民区、农业地区作为安置农村居民点、发展农业生产和建设乡村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国土空间,严格基本农田保护,推动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和特色化发展,逐步引导人口向附近中心城镇转移。

生态地区。包括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和生态恢复区,作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国土空间,是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控制人为因素对保护对象的干扰。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禁止从事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逐步减少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内的人口。强制保护水源保护区,严禁任何不符合水源保护区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石漠化区和高山地区、面临着生态恶化的区域要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对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涠洲岛鸟类保护区、北仑河口海洋自然保护区等,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管控,实现生态环境的休养生息。强制保护生态恢复区,禁止任何城镇和工业建设及破坏生态的农牧业开发。

第二节  构建“双极引领五带联动”格局

“南宁+沿海”发展双极。提升南宁核心地位,进一步提高首位度,打造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整合沿海发展资源,促进北海、防城港、钦州3市分工协作,共同构筑沿海生产性服务中心、港口贸易和管理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和旅游发展中心,形成产、港、城融合发展的格局,打造沿海新兴增长极。

沿海经济带。整合沿海发展资源,推动北海、防城港、钦州3市协同发展,推进产港城融合,发挥整体优势,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加强港口、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扩大港口规模,拓展服务功能,共同拓宽港口腹地,显著提升北部湾连接西南中南、连通东盟的陆海空运输能力,构建面向东盟、服务西南中南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发展临海产业集群,进一步布局完善石化、钢铁、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构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和明显区域竞争力的沿海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发展的国际产业合作新高地。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协调中心城市职能,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各市协调互动发展。

沿边经济带。以国家实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战略为契机,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优化发展环境,完善边境城镇交通体系,加快现代物流、边境加工贸易、金融服务、跨境旅游等产业发展,增强人口集聚能力,加快推进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沿边片区、边境旅游特区、龙州边境经济合作区及一批口岸镇、边境城镇,统筹东兴、凭祥、宁明、龙州、大新等边境县(市)发展,在沿边经济提质增速、开放合作平台构建、互联互通设施建设、边境民生改善、口岸转型升级、跨国劳务合作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打造中国—东盟陆路大通道、我国沿边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同时,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强化口岸综合治理,推动岸镇一体化发展,推进跨区域口岸合作和大通关,加快沿边公路提级改造,建设友谊关(中国)—友谊(越南)、浦寨(中国)—新清(越南)国际货运通道,深化口岸协作,提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高铁经济带。以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湛江高铁、南宁—灵山—博白—茂名高铁(规划)以及南宁东站、钦州站、北海站、防城港站、宾阳站等为依托,大力发展临站经济特别是高铁物流、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高铁通道和高铁站场枢纽作用,以交通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协作、生态联防联建、旅游连线拓片为重点,以重要城镇和产业园区为载体,优化高铁沿线产业布局,加快高铁沿线重要物流通道、储运设施和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与高铁紧密关联的先进制造业和旅游、商务、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培育多层次高铁枢纽经济圈。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整合延伸跨区域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共同培育中高端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经济带产业发展水平、综合竞争力。建设高铁休闲旅游带,促进旅游主题差异化、业态融合化、线路联动化、服务一体化。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高铁新城,完善高铁站场周边交通集散、商务服务、住宅、旅游及文化娱乐功能,提升总部经济、高端物流、会议经济、中介服务等承载能力,打造高铁沿线城市对外交流和展示重要窗口。

南崇经济带。服务支撑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以南宁—友谊关高速、湘桂铁路及南宁—凭祥高铁(规划)为依托,建构以南宁市为主中心、崇左市区为副中心以及扶绥县城、凭祥市区为重要节点的中心体系,强化城市的组织核心和引领作用,打造南崇经济带。重点建设中国—东盟南宁空港吴圩经济区、中国—东盟南宁空港扶绥经济区、崇左工业区(含广西崇左中泰产业园)、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含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宁明工业区、龙州工业区等,完善交通、能源、信息、物流、口岸和园区生产生活配套功能,大力提升产业园区承载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各个园区“上档进位”。着力做大做强糖业循环经济、生态锰、农林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临空型产业,大力推进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以高科技、大项目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引导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玉铁经济带。以玉林—铁山港高速公路、玉林—铁山港铁路(沙河至铁山港东岸铁路支线)、贺州—梧州—玉林—北海城际铁路(规划)等为依托,统筹玉林市区、北流市、博白县,以及玉柴工业园区、龙港新区、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铁山港等重要节点发展,重点发展机械、水泥、陶瓷、服装皮革、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加工、海洋经济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做大做强通道经济。

第十一章  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和城市群发展,形成协调有序、高效集约、功能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实施城市新区建设攻坚战及城市老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扩容提质工程,以集约、低碳、绿色、智慧、人文等新理念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与城市竞争力。

第一节  提升南宁核心城市综合功能

充分发挥南宁科教和产业优势及辐射引领作用,促进要素向中心城区集中,增强科技创新、商务会展等高端服务功能。强化南宁中心城市地位,以南宁中心城为龙头,重点向东向南拓展,积极争取南宁五象新区创建国家级新区,带动空港新区、武鸣、扶绥等外围板块发展,形成多中心组团式都市圈,引领带动区域共同发展。到2020年,南宁市中心城区人口突破300万,新增城镇人口80万,努力实现1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

第二节  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

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5市以壮大经济实力、提升服务功能、集聚吸纳人口、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北海银海新城、北海廉州湾新城、防城港海湾新区、钦州滨海新城、玉林玉东新区、崇左城南新区及龙港新区等新城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扩容提质,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

第三节  增强中小城镇综合实力

实施大县城战略,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一批经济强县,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导向,优化空间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实施中小城市培育工程,推动东兴和凭祥市区及宾阳、横县、合浦、灵山、博白、北流、容县、陆川、扶绥、马山、隆安、上思、上林、浦北等县城升级发展。其他县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成为服务城乡、带动县域、特色鲜明的重要节点城市。到2020年,力争平均每个县城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10万。

发挥优势,培育发展特色小城镇。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作用,推动小城镇建设与疏解大中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建设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大中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加强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卫星城镇;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和农林场场部,建设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边境口岸小城镇,发挥沿边优势,扩大边境贸易和对外合作,建设成为具有边境贸易、金融服务、交通枢纽、跨境旅游等功能的特色城镇。从资源和区位优势出发,培育一批特色小镇,围绕单个产业打造完整产业生态圈,推动涠洲、南康、牛脚、百育、东门、硕龙、江平、新和等特色旅游、特色文化、特色工贸、特色生态名镇转型升级发展;落实百镇扶持壮大建设示范工程,选择一批区位好、基础优、潜力大的建制镇,培育成为建成区人口5万乃至10万以上的重点镇,向特色小城市转型。到2020年,力争平均每个小城镇建成区人口规模达1万。

专栏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小城市培育工程

和城镇扶持壮大工程

中小城市培育工程:到2020年,东兴、凭祥、宾阳、横县、合浦、灵山、博白、北流、容县、陆川、扶绥等县(市)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20万—50万人,浦北、上思、上林、马山、隆安等县城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5万—12万人。

城镇扶持壮大工程:到2020年,吴圩、六景、黎塘、那桐、南康、福成、山口、犀牛脚、小董、大寺、张黄、陆屋、企沙、江平、峒中等城镇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10万—20万,三塘、金陵、锣圩、白圩、大塘、周鹿、福成、白沙、那良、西场、在妙、太平山、隆盛、文地、龙潭、黎村、乌石、沙河、东门、硕龙、爱店、夏石、新和、水口、龙茗等城镇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5万—10万。

第十二章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第一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制度,推动落实居住证制度。实施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将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逐步覆盖尚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拓宽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渠道。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水平。将农业转移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农业转移人口医疗卫生服务。

第二节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城镇市政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重点推进大中城市与周边村镇基础设施连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覆盖范围,推动水、电、路、气和公交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享。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推进大中城市公共服务网络向县以下延伸。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统一均衡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节  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深入推进“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为目标,加强乡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排水排污、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清洁乡村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住宅乡土化建设改造,加强规划引导和建房管控,做好传统村落修缮保护和发展,留住乡愁记忆,建设生态优质、环境优美、和谐幸福的宜居家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整治,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严格控制重污染工业向农村转移,严禁向主要农产品产地排放废水和倾倒固体废弃物,控制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加强美丽乡村和新农村示范建设,打造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升级版,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第五篇  双向开放  构筑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第十三章  全面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以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核心区和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核心区域为战略目标,积极对接TPP等国际贸易新规则,全力推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各项措施尽快落地,构建双向开放新机制,实施开放合作平台升级攻坚战,打好面向东盟“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牌,完善开放合作平台,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开创开放合作新局面,形成开放合作竞争新优势。

第一节  规划建设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

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功能培育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在复制借鉴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沿海、沿边、沿江”三个片区的布局,以北部湾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为基础,加快申请设立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发挥面向东盟、沿边开放、海陆统筹的优势,突出改革先行、创新驱动,服务国家总体战略和发展大局,采取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逐步推进的策略,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推动货物、服务、信息、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把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版的开放先行区、我国沿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改革引领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示范区以及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核心区,为我国西部地区扩大开放和跨越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第二节  建立完善开放合作平台体系

积极推进中国—越南跨境(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推动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凭祥—越南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对接TPP等国际贸易新规则,充分利用有关国家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优势,以及国内的产能优势,大力推进轻纺、食品、建材、五金等产业在跨合区内集聚。深化跨合区基础设施、管理模式、产业发展等交流合作,打造全方位开放合作新节点。同时,积极推进凭祥、东兴现有边境经济合作区扩区调整,推动新设崇左龙州、防城港防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取得积极进展。

加强东兴、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深化经贸投资合作,将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我国与东盟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沿边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通往东南亚国际通道重要枢纽和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批复的《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实施方案》,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投资贸易转型升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把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成为中越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先行区、西南沿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桂西南新的区域经济中心、睦邻安邻富邻的示范区和沿边开发开放的排头兵。

规划建设中国—东盟(北部湾)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根据各自海洋资源和产业优势,探索建立中国—东盟海洋联合开发合作机制,优先推动与东盟国家集装箱联运、运输航线、物流配送、邮轮客运等互联互通合作,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海洋渔业、海产品深加工、海洋生物科技、海水综合利用、特色船舶修造等产业合作,积极开展海洋科技和海洋文化交流与合作,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海上渔业走廊、远洋渔业基地,拓展海洋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新空间。

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筹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聚发展,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优化调整凭祥综合保税区发展定位和功能分区,推动钦州保税港区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联动发展;稳步推动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加快建设凭祥综合保税区二、三期和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二期,以及南宁综合保税区。争取设立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

搭建“一带一路重要服务平台。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逐步升级为“一带一路”博览会;在南宁设立泛北合作机构,积极争取泛北论坛升级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提升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影响力,建立对东盟对话磋商、制度执行、日常组织、经贸合作的新机制。积极融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及孟中印缅国际经济走廊建设,争取更多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和平台落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第三节  构建区域性国际要素资源配置中心

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中心。加快培育企业对企业(B2B)和企业对个人(B2C)市场,优化电子商务发展支撑环境,发展现代新型业态。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南宁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服务商、产业基地和境外服务网点,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规范的海外仓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完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专业市场及物流配送等支撑系统,建立与国内外电商龙头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优化跨境电商服务链、数据链和监管链,支持南宁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南宁)综合试验区。依托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优势,创建东兴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

建设区域性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中国—东盟进口商品采购基地、中国—东盟经贸信息港、中国广西东盟商贸城、中国—东盟(钦州)农产品物流中心、中国—东盟(北海)水产品交易集聚区、南宁市大型粮食交易市场、中国—东盟(凭祥)水果城、防城港粮油加工物流中心、防城港宝湾环球商品交易中心、(崇左、东兴)红木现货交易中心、凭祥商品交易会展中心、(东兴)机电贸易城、(玉林)中药材交易中心等建设,构建面向东盟的糖、原油、锰矿、橡胶、农副产品、海产品等资源配置平台。

构建服务贸易交易中心。重点培育和扶持运输、旅游、金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承包与建筑、专业服务、劳务服务、服务外包、文化、教育、医疗等比较优势行业,成为以面向东盟为主导的区域性国际服务贸易中心。构建与贸易相关的专业服务业市场体系,形成专业覆盖面广、市场公信度高、知名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机构集聚的市场格局。

第四节  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推进跨区域通关便利化。整合北部湾口岸、枢纽、平台、市场四大资源,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形成交通枢纽、口岸、综合保税区“三位一体”的大通关体系。建立健全与西南中南地区省区市通关协作机制,完善与西南中南地区等腹地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加快自贡、昆明、贵阳、成都、重庆等西南中南地区内陆无水港布局建设,推动与内陆口岸通关协作,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积极推进西南铁路协作网建设,形成运价联动机制。在友谊关、东兴、凭祥等边境口岸率先推动与越南对应口岸“联合查验、一次放行”。

推动跨国通关便利化。建立与中国—中南半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沿线国家联动的工作机制,协调沿线国家海关签署大通关协议。探索推动与东盟国家“两国一检”、“一站式”、旅客自助式通关、农产品“绿色通道”等通关新模式。

第五节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构建跨国产业链。重点开展国际贸易、劳工与就业、环境治理、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推进石油化工、海洋经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通信、橡胶、棕榈、生物制药、中医药、清真食品、矿产品等产业合作,推动北斗、高铁、高分、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应用的合作开发,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建立跨国产业体系,打造与东盟产业合作发展的新高地。

强化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加快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推动广西崇左中泰产业园、中泰(玉林)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建立中泰“两国双园”联合协调机制;规划建设中国—印尼(防城港、北海)产业园、中新(南宁)产业园。推广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模式,与东盟国家开展更多的园区合作,打造产能向东盟转移的重要窗口和便捷通道,为国内企业赴东盟集群式投资提供平台及服务。实施“走出去”战略,落实自治区“一国一标志项目”工程,围绕轻工食品、化工、电力、有色金属、钢铁、工程机械、建材、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推动企业以投资、设备出口、工程承包等方式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在东盟国家重点枢纽港口城市和区域中心建设境外桂货展销中心、商贸城和物流园区,形成若干境外产能合作示范基地。

第六节  转变国际贸易发展方式

加工贸易。深入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积极发展以高新技术为重点的加工贸易,提高加工贸易质量、附加值和增值率。大力承接东部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电脑部件及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加工贸易转移承接载体,重点发展南宁、北海、钦州3个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北海出口加工区、钦州保税港区、南宁综合保税区、凭祥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东兴农产品—海产品加工贸易园区、东兴国家级出口加工基地、龙州坚果加工贸易交易基地、沿边红木加工贸易基地,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现代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培育加工贸易产业集群,打造南宁—钦州—北海电子信息加工贸易产业带、边境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支持贸易出口企业积极参与各种国际认证,取得通向东盟及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服务贸易。密切跟踪国际市场需求新动态,巩固提升运输、旅游、建筑等劳动密集型出口领域,培育发展通信、金融保险、教育、环境、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转让、广告咨询、研发设计、集散分销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领域,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贸易新业态。规划建设一批服务贸易功能区、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扩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的服务出口功能,扩充国际转口贸易、国际物流、中转服务、国际结算、分销仓储等功能,积极融入国际采购链,引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跨国服务业企业,打造服务贸易新型网络平台,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各服务行业之间融合发展,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争取设立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拓展南宁、北海、防城港免税店经营范围。创新边境贸易服务发展政策,重点加强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合作。充分利用CEPA的政策措施,引进港澳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等。

专栏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主要国家服务贸易重点领域

越南:计算机、市场调研、管理咨询、教育、环境、旅游等。

泰国:教育、数据处理和数据库、研究和开发、房地产等。

马来西亚:交通运输、金融、建筑、工程、兽医服务等。

新加坡:教育、旅游、金融、物流、商业、会议服务、文化创意、健康保健、信息通信等。

印度尼西亚:旅馆、餐饮、资产管理和证券管理服务等。

文莱:电信、旅游、航空、教育、银行、航天运输、铁路运输等。

菲律宾: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服务等。

互市贸易。支持凭祥、浦寨、东兴、水口、龙邦等有条件的边民互市区推行转型升级改革,促进互市贸易与“落地加工”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边民互市贸易商品目录清单,提升边境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支持互市贸易向边民集体组织贸易发展,提升边民参与贸易实际收入水平。加强对边境小额贸易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边境贸易运行监测网络。

实施“商帮互驻计划建立中国—东盟民间中小商业机构互驻机制,以南宁华南城等大型市场为核心平台,通过税收、房租、就学等优惠政策吸引东盟国家商人及商业机构常驻南宁;组建北部湾企业战略联盟,形成一批能走出去的“北部湾商帮”、“新桂商”,支持引导广西商业机构和商人到东盟国家经商,推动双方民间商业力量常态化互驻,打造多边民间商业网络。

第七节  提升外资利用水平

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引导和鼓励外商在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设备维修等加工制造业领域扩大投资。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改善投资环境,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提高引进外资质量。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上以对外发行股票的方式利用外资,鼓励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到境外市场融资。

第八节  推动口岸升级发展

实施口岸提升工程,整合口岸资源,拓展口岸功能,推进一类提升、二类升级、互市创新,促进边民互市点向新设口岸发展,提高口岸服务和通关便捷化水平。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加快开拓口岸仓储、保税、运输、货代等物流增值业务。实施“一岸一策”,基本建成口岸全覆盖的“单一窗口”模式,建立口岸权责与收费清单,加快电子口岸和互市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根据“十三五”口岸扩大开放安排,支持凭祥友谊关、东兴口岸探索“一口岸、多通道”管理新模式,研究出台口岸附属通道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加快提升通道通关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口岸交通、查验监管、办公等基础设施建设。

专栏5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口岸升级发展重点事项

口岸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友谊关口岸设施改扩建及信息化互联互通平台工程、凭祥铁路口岸指定进口口岸项目、东兴口岸二桥综合服务区项目、水口二桥监管区项目、科甲口岸监管区项目、硕龙口岸和爱店口岸基础设施及联检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

口岸开放升格:推动新设南宁港口岸、铁路口岸,推进科甲、平而关、峒中口岸升格为一类双边性口岸,加快水口、爱店、硕龙口岸升格为一类国际性口岸,支持东兴、友谊关、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北海航空等口岸扩大开放。

第十四章  全面深化国内区域合作

以增强支撑性、带动性、协同性为主线,积极探索共建、共享、共赢合作发展新模式,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增强合作效益,深化合作成果,从区域合作中获取发展新空间、新动力。

第一节  引领“三区统筹”发展

发挥面向东盟和沿海沿边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拓展内陆腹地,延伸面向腹地的产业和服务链,与珠江—西江经济带深度合作,共同提升“双核”地位。积极深化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协同发展,推动“三区”基础设施互通、产业企业互融、市场资源共享、政策优化组合,切实解决要素分散、市场分割、物流不畅、同质化竞争等深层次问题,推动形成梯度分工合理的产业布局,加快形成陆海边统筹、境内外联动、区域间协同的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第二节  深化与西南中南地区合作

健全与西南中南地区的合作机制,加强与西南中南地区战略规划、互联互通、产业对接、人才交流等合作,拓展发展腹地和市场空间。深化经济协作,联手建设南宁—贵阳—昆明特色经济带,发展“飞地经济”,推进与四川、云南等省份合作共建跨省飞地产业园。条件成熟地区在省际毗邻地带设立跨省产业合作园,促进省际间产业和市场一体化。共同推进与西南中南地区的跨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骨干通道建设,打通省际断头路和碍航设施,提升道路通达水平,促进交通一体化。加快“无水港”及相关物流网络设施布局建设,升级集疏运体系。

第三节  加强环北部湾城市合作

以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和联动协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港口协作、产业提升、城镇提质、生态修复、开放创新等领域深度合作,协同广东、海南两省推进环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打造我国沿海新的城市群和增长极,成为全国经济和人口的重要集聚区域。进一步密切与湛江港、茂名港、海口港、三亚港等环北部湾主要港口的联系,推进港口、码头、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推进跨区域产业双向转移和互补合作,促进园区化和集群化发展,打造防城港—钦州—铁山港—湛江—茂名等为主体的沿海环保型重化工产业带、南宁—北海—湛江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北海—海口—三亚为主体的滨海旅游带,形成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四节  深度融入泛珠区域合作

深化与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协同推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加快跨区交通基础设施共建,搭建重大合作平台,形成通达便捷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道。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实现江海联动、海陆统筹,加强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协作,共同承接广东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和辐射,促进两广一体化进程。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借助港澳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共同拓展东盟和全球市场。联合推进黎湛线电气化改造、张家界—桂林—玉林—海口、东兴—合浦—湛江—港澳、东兴—玉林—泉州等跨界铁路建设,合浦—贵港—武宣—柳州—三江等高速公路建设,崇左港—南宁港—贵港—梧州港—肇庆港—广州港群等通航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与泛珠区域城市间航线航班加密,联合打造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促进区域内客货快速联运。深化桂台经贸合作,建设海峡两岸(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推动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发展。积极推进与京津冀、长三角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研发创新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第十五章  提升区域性国际互联互通水平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按照强化通道、做强枢纽、优化网络、提升服务的要求,实施互联互通攻坚战,重点推进海上东盟、陆上东盟、南北国际新通道以及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共建共享高速公路、铁路、航运、航空、通信、油气管网“六张网”,突破互联互通瓶颈,构建面向东盟、辐射西南中南、衔接“一带一路”的现代化交通、物流、信息大通道。

第一节  构建区域性国际大通道

海上东盟通道:着力打造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以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为依托,面向东盟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打通由北部湾港口向南通往东盟各港口以及南太平洋、印度洋的海上通道,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推动中国—东盟港口群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

专栏6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

积极响应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论坛的倡议,加强统筹协调,务实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机制建立、先期项目建设和重点合作领域探索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国家主要港口班轮航线及航运服务、航运服务配套、物流信息中心一期项目、水上训练基地和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机制建设,推动设立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秘书处,制定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合作办法和愿景与行动,实现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的良好开局。

陆上东盟通道:打造中国—中南半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打通陆上从南宁经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一直到新加坡的通道,编织连接沿线国家主要城市的公路和铁路网络,优先推进凭祥—同登—河内和东兴—芒街—下龙—河内高速公路、南宁—凭祥—同登—河内和防城港—东兴—芒街—下龙—海防—河内铁路、北仑河二桥和三桥、水口至驮隆界河二桥。扩大中越直通车实施范围,探索在中国—东盟国家主要城市间开行直通车。

南北国际新通道:建设衔接“一带一路重要廊道。打通以南宁为枢纽,向北通过贵阳联通重庆,对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并延伸至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国内城市,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南北国际新通道。加快推进贵南高速铁路、防城港—崇左—百色—文山铁路等建设,推进沿线区域大通关,为西南中南地区、中亚及东盟国家等贸易发展和交流合作提供双向服务。

第二节  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围绕打造北部湾千万标箱大港的目标,按照国际化、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导向,到2020年,力争港口吞吐能力达4.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接近千万标箱。引进国际港口运营商合作建设与运营管理,加快实施港口能力提升、货运畅通、港口服务重大工程,推进形成广西北部湾港“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的港口布局体系,打造大进大出的现代化港口集群,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大港。建设航运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深水航道、大能力码头、集装箱枢纽港口、通关口岸等,推动码头装卸专业化改造及港口锚地等水上支持保障系统建设,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增开三港区间“穿梭巴士”及面向东盟的近洋航线,加强港口与铁路、公路、管道等运输方式衔接;促进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水平,建设北部湾港航服务集聚区,建立覆盖港区生产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拓展国际班轮航线,加强与国内外航运公司合作,提高航线密度,重点开通来往东盟国家的国际班轮,积极开辟美洲、欧洲、大洋洲以及非洲等地的集装箱直航班轮航线。

专栏7  广西北部湾港“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港口布局体系

“一港”即广西北部湾港;

“三域”指防城港域、钦州港域和北海港域;

“八区”指广西北部湾港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的八个枢纽港区(渔澫港区、企沙港区、龙门港区、金谷港区、大榄坪港区、石步岭港区、铁山港西港区、铁山港东港区);

“多港点”指主要为当地生产生活及旅游服务的规模较小的港点。

专栏8  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重点建设项目

新港区建设。防城港企沙港区企沙南作业区;钦州港大榄坪港区大榄坪南作业区、大环作业区、三墩作业区;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东港区,北海国际邮轮码头。

泊位建设。防城港企沙南作业区30万吨级大型散货码头、渔澫港区第四作业区401号和402号泊位,北海铁山港东港区北暮作业区7至10号泊位、钦州港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航道建设。北海铁山港区航道三期工程、二期扩建工程;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扩建10万吨级双向航道);防城港渔澫港区第五作业区进港航道工程、潭油作业区进港航道工程,企沙港区企沙南作业区航道一期工程、30万吨级进港工程、4号至6号锚地工程。

码头装卸专业化改造。北海铁山港域15万吨级LNG大型专业锚地及沙田码头口岸现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铁山港东岸码头;防城港域30万吨级大型散货码头,防城港域20万吨级锚地;钦州港域30万吨级码头。

港航服务。北部湾航运交易所;航运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第三节  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依托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内河水运、航空等相结合的快速化大运量综合运输通道,以南宁机场、南宁站、南宁火车东站、公路枢纽和内河港口等交通枢纽为重点,加快南宁五象站、南宁北站、南宁西站、仙葫客运站、配套智能停车场建设及南宁火车站改造,强化南宁与周边省会城市和东盟重要城市的便捷连接,高标准建设南宁连通国家“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高速铁路,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与铁路、公路、航空的衔接,强化各种运输方式、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加强港铁、公铁联运设施建设,将南宁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枢纽经济圈,建立面向东盟的南宁国际空港经济区。

专栏9  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点项目

建成南宁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2号线工程、3号线一期工程、4号线一期工程、2号线东延工程、5号线一期工程,积极开展轨道交通6、7、8号线和3、4、5号线二期工程及2号线三期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建设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南宁机场第二跑道及配套设施;改造南宁火车站,续建南宁东站,新建南宁北站、南宁西站、南宁五象站;建设南宁第二、三高铁动车所;建设凤岭综合客运枢纽;改造提升玉洞货运站场。

第四节  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

以南宁为核心、覆盖全区、服务西南中南地区,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通信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枢纽,实现中国—东盟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搭建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技术合作、经贸服务、人文交流五大平台,打造东盟区域信息基础设施海外业务服务和运营基地。加快南宁核心基地建设,建设中国—东盟海陆光缆等国际通信设施,提升国际出入口通信能力,力争将南宁建成我国第四个国际互联网出口点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互联节点。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一批面向东盟的网络视听基地、北斗卫星产业园、智慧城市产业园、技术转移中心、检验检测及认证中心等产业聚集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网络文化、智能电网、金融信息、技术创新、网络安全等信息服务业发展,打造信息产业集群。

专栏10  中国—东盟信息港重点项目

信息基础设施。中国—东盟国际互联光缆工程、电子商务认证授权机构(CA)体系、中国联通南宁总部基地、南宁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南宁信息交流中心、城市光纤网和互联网带宽扩容与提速工程、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信息资源中心、广西至东盟各国出口国际直达专用数据通道。

公共服务平台。中国—东盟综合数据交换中心(北部湾数据资源交换中心:企业数据库、商品贸易库、投资数据库、服务贸易库)、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港口物流信息中心、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国际标准数据处理中心(IDC)、国际呼叫中心、南宁市数据灾备中心、区域性计算中心、中国—东盟商务信息港、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中国—东盟金融信息发布共享平台、物联网与物流服务平台、产业云服务平台、企业情况综合大数据平台、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

第五节  深入推进中国—东盟“六网”共建

加快推进中国—东盟高速公路网、铁路网、海运网、航空网、通信网、油气管网“六网”共建共享,推进北部湾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建成覆盖面广、功能配套、相互衔接的跨境互联互通网络,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

专栏11  交通互联互通重点项目

公路。协调推进建设南宁—新加坡高等级公路网、凭祥—河内高速公路、东兴—下龙—海防高速公路;重点推进建设柳州—合山—南宁、荔浦—玉林、贵港—合浦、博白松旺—铁山港东岸、玉林—湛江,硕龙—隆安—贵港、北流清湾—南宁苏圩、崇左—水口、崇左—靖西,改扩建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南宁新江镇至崇左扶绥县一级公路、广西滨海公路、钦州—灵山一级公路、峒中—东兴二级公路。

铁路。重点推进建设项目:贵阳—南宁客运专线、黔桂铁路二线(增建)、合浦—湛江铁路、防城—东兴;南宁—玉林、贵港—北海城际铁路、广西市域铁路项目(南宁—横县—灵山、南宁—武鸣—上林、黎塘—宾阳)等;湘桂铁路南宁—凭祥段扩能改造、黎塘—湛江铁路电气化改造、南昆铁路南宁—百色段增建二线、洛湛铁路永州—玉林段扩能、钦州东站经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三墩铁路支线、南宁六景港铁路支线、沙河—铁山港东岸铁路支线、茅岭—皇城坳铁路支线、北海铁山港—石头埠支线—啄罗铁路支线、黎湛与南广铁路新建联络线;北部湾集装箱办理站、防城港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北海铁山港铁路支线铁山港站第二货场。力争2020年前开工项目:张家界—桂林—玉林—海口铁路、广西沿海铁路既有线扩能、玉林—铁山港铁路复线、贺州—梧州—玉林—北海城际铁路、防城港经崇左—百色铁路、南宁牛湾港作业区铁路支线、钦州—钦州港铁路复线、钦州港西港区、中港区疏港铁路专支线。重点推进前期工作项目:太原—南宁高铁、南宁—灵山—博白—茂名高铁、桂林—容县—玉林—湛江高铁、玉林—浦北—灵山—钦州铁路、钦州—崇左铁路等。

航空。加快建设吴圩机场(第二跑道及配套设施)、玉林机场、北部湾机场(北海机场、钦州机场)、涠洲岛通用机场、南宁伶俐通用机场、武鸣通用机场、钦南通用机场、滨海新城通用机场、灵山通用机场、容县通用机场、龙潭通用机场、大新通用机场、龙州通用机场;增开南宁至越南河内、马来西亚槟城、菲律宾宿务、柬埔寨暹粒、泰国清迈、文莱斯里巴加湾等东盟城市航班。

内河航运。加快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绣江复航工程、邕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开展左江国际水运通道工程、平陆运河工程前期研究。

建设高等级广覆盖的公路网络,重点加强路网联络、扩能改造交通拥挤路段、适当加强人口密集区和产业集中区路网密度,推进沿边公路提级改造;建设快速大能力铁路网,实施既有线铁路扩能改造,完善联通北部湾港口、西江黄金水道码头、重点产业园区的支线铁路,完善高铁动车所布局;建设便捷高效大密度航空网,加密南宁机场至东盟航线航班,构建便利顺畅的中国—东盟空中走廊,优化支线机场布局,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建设畅通大吞吐航运网,推动港口资源带动航线发展,以港口码头、航道、集疏运体系等建设为重点,加快港口开发、资源整合和信息化提升;建设新型高性能通信网,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提高城乡网络覆盖率,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等信息综合应用。

积极推进以油气管网为重点的跨区域能源网络建设,促进区域能源互联互通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实施西气东输二期、中缅油气管线、液化天然气上岸等重大工程。重点实施滇桂工业专用输电线路工程,加快建设防城港—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富宁—文山的沿边工业专用输电线路项目。加快推进沿海核电、北部湾大型原油储备库、煤炭储运基地和配送中心、煤电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拓展能源区域合作,建设“一带一路”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推进清洁电力、石化及海上油气勘探开采合作,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联网建设,扩大从东盟、澳大利亚、拉美的煤炭、油气、生物质资源进口。

第六节  加强多式联运

重点推进南宁铁水联运、北部湾港海铁联运和水水联运、钦州集装箱国际中转。加强北部湾港与西江等主要内河港口的合作联系,促进“江铁海”联运。加快建设南宁和北部湾集装箱办理站。开通港口直达西南中南等腹地省份的“五定”(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班列。开展港口“最后一公里”建设专项行动,提高北部湾沿海及南宁、崇左主要港口水铁联运比例,解决其集疏运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出台相关引导性政策,完善与创新市场运行机制,积极引导、扶持运输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方式、多层面参与水铁联运市场。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北部湾水铁联运发展创造更有利条件。

第十六章  促进与东盟的人文交流合作

发挥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习俗相近、人文相亲的独特优势,以华人华侨为纽带,重点推动文化、教育、人力资源、旅游、医疗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圈,促进与东盟国家往来更加便利。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交流合作

深化文化交流。放宽文化产业准入条件,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和版权贸易,设立面向东盟的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文化合作基金、网络影视资源中心。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中国—东盟海洋文化博物馆、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心,推动中国—东盟影视节目播出、落地覆盖和交易平台等标志性文化交流设施建设。积极承接国家层面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任务,鼓励和支持民间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

拓展教育合作。放宽外商投资教育培训、合作办学限制,鼓励和支持东盟国家的机构及个人独资、合资、合作设立职业技能培训、开发机构和职业中介机构,创建中国—东盟联合大学和留学生双向教学基地。联合西南中南高等教育资源,实施中国—东盟政商领袖培育工程,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大力支持国际组织和国内外智库在广西设立分支机构,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设立研究生院和分支机构,把北部湾大学建设成为与东盟教育合作交流平台。

开展人力资源合作。强化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合作,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对接,促进供需衔接。共同研究制定人才派遣计划,建设中国—东盟国际劳务合作市场和技工培训基地,促进人力资源互利共享。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人力资源合作基地,与东盟国家试行学历学位、职业资格互认,使其居民在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享有与我国公民同等就业机会。

强化旅游合作。放宽旅游业投资限制,争取北部湾跨境旅游异地办证审批权,建立区域旅游集散地,在南宁空港、邮轮母港和边境口岸建设免税购物中心或免税店,争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加强医疗合作。放宽医疗服务准入条件,争取经母国认证的外国医生可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持证经营,建立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医疗合作平台和机制。加快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凤岭东盟医院、中国—东盟远程医疗中心、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南宁中国—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广西海难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广西药用植物园建设升级,推进中国—东盟重大疾病防治和消费品、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联合监测能力建设。推进南宁市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建设,鼓励和引导东盟国家优质医疗资本到南宁开办医疗机构。

第二节  发挥华人华侨作用

加快培育、开发、利用、保护侨务资源,深化青年、妇女、智库、科协、民间组织等友好合作,主动邀请优秀华人华侨担任发展顾问、协会理事或授予其荣誉市民称号等,鼓励各行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人华侨社团特别是桂籍社团和华商组织建立密切合作机制,积极策划并定期开展华裔政要广西寻根工程、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等活动。


第六篇  以人为本  推进绿色发展与共享发展

第十七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环境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建成美丽北部湾。

第一节  加强近岸海域利用与保护

实施“蓝色北部湾”整治行动,搭建“陆海统筹”的联防联控体系,实现近岸海域污染有效防控。依据污染排放对不同海洋功能区的影响,制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陆源污染控制目标。加强港口、船舶和海洋工程的污染防治。加强工业企业管理与污染控制,建立沿海高风险工业企业和危险品清单以及定期风险处置核查制度,加强沿海工业企业、入海直排口、海洋倾倒区的环境监管,加快沿海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大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力度,推广水产养殖清洁生产,重点推进入海河流流域的综合整治。建立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咨询服务平台,控制重大涉海污染事故发生。

划定海洋生态环境红线,实施严格的海洋生态红线管控机制,推进近岸海域、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深入开展赤潮、红树林病虫害等海洋生态灾害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工作,严格建设项目的海洋环境准入条件。建立海岸生态隔离带或生态缓冲区,开展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灾害治理、互花米草治理与生态修复。

专栏12  近岸海域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近岸水环境综合改善工程。北仑河、九洲江等跨境跨省河流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入海河流流域污染治理工程,近岸海域及沿海区域污染整治工程。对铁山港工业排污区、北海红坎污水处理厂排污区、钦州港临海工业区排污水、企沙工业排污区等主要纳污海域实行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强化南流江、钦江、大风江、茅岭江、防城江和北仑河等主要江河入海口和各类陆源排污口的监管。

海上污染源防控工程。沿海港口和海洋工程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安装废水、废油、垃圾回收与处理装置,并达标排放。严格执行倾倒区科学论证和审批程序,依法申报和批准废弃物海洋倾倒区;合理利用海域的纳污能力,优化废弃物海洋倾倒区布局。制定北海、防城港、钦州沿海三市相应的海上溢油应急计划并报政府颁布实施;建立完善环境污染、溢油与赤潮灾害监测及应急体系,控制重大涉海污染事故发生。

第二节  加强陆域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各类生态系统保护。加强对重要生态公益林、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重要地质遗迹、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生物物种资源等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珍稀濒危物种及沿海红树林、海草床、河口港湾湿地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森林城市、海绵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

构建完善的生态网架。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以山脉、水系、岸线为骨干,利用林地生态廊道、河流生态廊道和海岸带功能区,连通生态源地和生态节点,构建完善的生态网架。

加强重点生态区建设。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岩溶地区生态修复与保护、海岛生态保护、沿海防护林、江河防护林、水土保持、城市环境改善、标准海堤等生态建设工程。

专栏13  陆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程。编制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科学划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红线区域,制定管理办法,严格保护。

区域绿道网建设工程。编制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绿道体系专项规划》,加快构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绿色廊道网络体系。

第三节  加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

加强泛北部湾跨区域的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设完善跨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完善联合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机制,协同应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搭建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平台,探索建立跨区域环保机构。建立跨区和入海河流断面考核制度。推进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加快建立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活低碳化,以生态理念改造传统产业,以市场理念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以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转变,减少资源消耗和降低对生态环境破坏。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实施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改造和新兴生态产业发展工程,构建集约高效循环生态产业链。实施产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工程,在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采取新建和“以园建园”的形式,将现有产业园区改造成为联合企业型、综合型、静脉产业型园区,培育主导产业链型生态产业园区。到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所有国家级园区全部完成生态化改造,30%以上的自治区级园区建成生态化园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碳排放,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建设城镇和产业园区再生水利用系统,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动城镇环保设施建设运营产业化。探索发展绿色金融,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

专栏14  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工程

南宁生态产业园建设工程,南宁、玉林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和再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崇左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工程;沿海石化传统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工程,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综合型园区改造工程。

第十八章  强化脱贫攻坚和福祉保障

不断加强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改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注重扶贫开发,实施精准脱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第一节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脱贫攻坚战,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精准施策,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加快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摘帽。全力落实我区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和“十大行动”。建立完善精准扶贫机制,扎实做好贫困户、贫困村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建立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做到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到人。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让贫困地区孩子享受到更加公平的优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产业扶贫,发展扶贫特色优势产业,研究设立产业化扶贫专项基金,推进脱贫攻坚示范县建设。依托互联网平台,探索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支持边境地区贫困群众积极发展边境贸易,通过合法的贸易活动实现脱贫致富。加强扶贫脱贫区域合作,与左右江革命老区等周边重点贫困区域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全面落实扶贫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鼓励社会力量扶贫,建立完善各界支持、参与扶贫工作的激励机制。努力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有效性。

第二节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育发展活力,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

提高社会就业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强化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提升计划,支持农民工群体创业。积极开展对外劳务合作。统筹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就业服务和管理,推进城乡各类人群平等就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农村医疗急救网络,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养老事业。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形成公正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切实提高基层及贫困地区公务员待遇水平。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障可持续性为原则,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统筹救助体系,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九章  推进智慧北部湾建设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重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港口、智慧园区、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商圈等领域建设,打造智慧北部湾。

智慧城市。统筹规划、有序推动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慧安全、智慧教育、智慧旅游协同建设,加紧编制并组织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中长期规划,完善智慧城市评定标准体系。加快南宁、玉林、钦州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智慧港口。不断完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港口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港口装备智能化水平,加快港口客户服务、生产过程、运营管理、资源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实现数据监测精准化、口岸作业智能化、物流服务全程化、决策支持智慧化,促进北部湾港口向智慧型港口转型。

智慧园区。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大力推进园区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生产制造智能化、业务流程信息化、运营管理高效化,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实现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园区精品示范工程。

智慧物流。加快智能物流技术应用,建立智慧物流管理系统,推进物流企业智慧化转型,完善智慧物流网络节点和智慧物流信息网络,重点提升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物流作业单元化、物流流程标准化、物流交易数据化、物流过程可视化水平,建成“安全、高效、便捷、经济”的智慧物流体系。构建一批智能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和集聚。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加快智慧物流软件技术创新基地、智慧物流产业装备创新基地建设。

智慧交通。以“互联网+交通”的思维,加强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以公众出行及货物流通的信息需求为导向,完善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地面公交、出租汽车、轨道交通、路网建设、汽车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智能管理,构建跨区域、跨部门、覆盖全行业的应急指挥管理信息化网络、智能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公众出行和货物流通的便捷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第七篇  强化实施  实现“十三五”宏伟蓝图

第二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明确规划的实施主体和工作主体,加强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健全规划体系,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强化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评估,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节  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加强与各地政府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和推进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自治区北部湾办)及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6市北部湾办的职能作用,明确规划实施职责分工,加强协调联动,合力推进规划实施。

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与管理。以规划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规划落实,优先抓好重大项目开发、储备和建设,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制定实施年度重大项目计划,形成“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机制。

加强财政引导和金融服务。加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重点建设项目。鼓励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区直国有企业、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等发起设立各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发展投资基金,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加快发展。搭建新型投融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企业的支持力度。

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年修订)》和本规划为统领,围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扩大对外合作开放、优化重大产业布局、完善互联互通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编制实施一批专项规划,形成多规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扩大公众参与,强化组织实施,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增强规划对各市发展的引导性和约束性。

附件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三五”规划图件

01  发展现状图

02  总体结构图

03  重点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图

04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规划图

05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图

06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

附件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及重大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所在
城市

总投资(万元)

建设

起止年

一、互联互通基础设施

(一)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工程

1

广西沿海重要港区码头建设工程

建设北海铁山港港区,防城港渔澫、企沙港区,钦州大榄坪和大环作业区,新增港口吞吐能力2亿吨以上。

北海、防城港、钦州

1800000

2016—2020

2

环北部湾邮轮航线(广西区域)工程

建设2个邮轮停泊点及各种配套设施。

北海、防城港、钦州

300000

2014—2020

3

防城港企沙南作业区30万吨级大型散货码头

建设1个30万吨级散货泊位(水工按40万吨级设计),吞吐能力1750万吨,进港航道18.3公里。

防城港

350000

2016—2020

4

钦州港30万吨级进港航道支航道工程

建设30万吨级航道8.51公里。

钦州

92024

2014—2016

5

钦州港大榄坪港区三墩作业区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以及进港航道工程

建设2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1个,吞吐能力90万标箱,航道12公里。

钦州

330000

2017—2020

6

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工程

建设30万吨级石油减载平台,设计能力980万吨,接岸栈桥3公里。

钦州

266183

2015—2016

7

北部湾集装箱办理站

建设4条货物线(每条长1050米),货物堆场等。

钦州、

防城港

260000

2016—2020

8

北海港铁山港区航道疏浚二期扩建工程

扩建10万吨级航道7.72公里。

北海

140000

2014—2017

9

北海港铁山港区航道三期工程

建设0.5—10万吨级航道,全长24公里。

北海

161496

2015—2017

10

防城港企沙南航道一期工程

建设10万吨级航道7.7公里。

防城港

190000

2016—2018

11

防城港企沙东港区航道工程

建设5—15万吨级航道13.68公里。

防城港

73000

2016—2019

12

防城港潭油作业区进港航道工程

建设3000—50000吨级航道20公里。

防城港

290000

2016—2017

13

钦州港10万吨双向航道

按10万吨级集装箱船双向通航要求(乘潮保证率100%)进行扩建,航道全长 25.7公里,设计宽度约390米,设计底标高—14.1米。

钦州

150000

2017—2019

14

沿海港口重要铁路专线和支线配套建设工程

1、沙河至铁山港东岸铁路支线:正线全长87.1公里,铁路等级为二级、单线时速为120公里/小时。

2、企沙南港区铁路专线:工企Ⅰ级,单线,预计全长18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

3、企沙东港区铁路专线:工企Ⅰ级,单线,预计全长22.4公里,设计时速81公里/小时。

4、企沙铁路支线增建二线:正线全长28.2公里,工企Ⅱ级,双线预留电化条件。

玉林、北海、防城港

751000

2016—2020

(二)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15

南宁至贵阳客运专线

高铁客专,双线,全长约489公里,其中广西段长289公里。

南宁

4110000

2016—2019

16

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扩能改造

国铁I级,双线,200公里/小时,长198公里。

南宁、

崇左

1690000

2016—2018

17

南宁轨道交通建设工程

1、2号线东延工程(玉洞至坛兴村站):线路全长6.5公里,共设4座车站。

2、3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为26.6公里,共设20座车站。

3、4号线一期工程(南宁南站至新村站):线路全长为21.4公里,共设17座车站。

4、5号线一期工程(那洪至金桥客运站):线路长20.6公里,设站18座。

南宁

5293700

2015—2021

18

南宁机场新航站区扩容提质工程

增开南宁至越南河内、马来西亚槟城、菲律宾宿务、柬埔寨暹粒、泰国清迈、文莱斯里巴加湾等东盟城市航班等;新建第二机场跑道,跑道等级4F,长度3800米,宽60米。

南宁

300000

2016—2018

19

广西沿海铁路既有线扩能

国铁I级,双线,120公里/小时,长271公里。

南宁、

北海、

钦州、

防城港

1000000

2018—2021

20

南宁市区至南宁机场到崇左轻轨

全长120公里,地铁Ⅰ级,双线,设计时速160公里。

南宁、

崇左

2000000

2016—2018

21

南宁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扩建

高速公路248公里。

南宁

2270000

2015—2017

22

南宁至钦州至防城港高速公路改扩建

高速公路134公里。

南宁、

钦州、

防城港

880000

2015—2018

23

南宁—新加坡高等级公路网

建设凭祥—河内高速公路、东兴—下龙—海防高速公路等国内段。

崇左、

防城港

100000

(三)中国—东盟信息港工程

24

中国—东盟信息港产业园

建设信息交流中心、IDC数据中心、会议展览中心、商务办公楼、酒店及公寓等。

南宁

500000

2014—2016

25

南宁市大数据产业园

建设大数据科技企业孵化产业园,具有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创新协同运营中心、产业化创新基金、大数据支撑云平台。建立相关行业的应用创新模型,引入创新型企业及团队。

南宁

100000

2016—2017

26

钦州智慧城市项目

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工程、基础数据库工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云计算中心、网格化城市综合管理、智慧港口工程、智慧园区工程等14个项目。

钦州

211300

2015—2018

27

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

分三期实施建设,其中一期建设数据中心一期、展示中心、管理中心及1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机房;二期规划建设2万平方米数据中心;三期规划建设3万平方米数据中心。

钦州

450000

2016—2017

(一期)

(四)其他互联互通重大工程项目

28

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95公里。

崇左

582000

2015—2018

29

东兴—崇左—天等—田东—巴马高速公路

总长约310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

崇左

830000

2016—2019

30

玉林至荔浦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265公里。

玉林

1710000

2015—2018

31

硕龙至贵港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339公里。

崇左、南宁

3130000

2016—2019

32

钦防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双向四车道改扩建为双向八车道138公里。

防城港、

钦州

270000

2018—2021

33

防城港至崇左至百色铁路

国铁I级,单线,120公里/小时,长450公里。

崇左、

防城港

2200000

2019—2024

34

洛湛铁路永州至玉林扩能改造

国铁Ⅰ级,双线,160公里/小时,长380公里。

玉林

1950000

2016—2019

35

防城港至东兴铁路

国铁Ⅰ级,单线预留复线,160公里/小时,长46公里。

防城港

330000

2016—2017

36

西江黄金水道—崇左市左江航道码头、船闸建设工程

建设崇左港中心港区濑湍作业区,新环作业区,左江、先锋、山秀电站船闸及江州、龙州、宁明客运旅游码头。

崇左

180854

2015—2020

37

绣江复航工程

一期工程新建象棋、金鸡2个500吨级船闸,改建交口枢纽船闸,建设玉林容县自良港口作业区;二期工程新建白马枢纽、玉林港容县港区磨刀湾作业区,整治50公里航道。

玉林

700000

2016—2020

38

玉林机场

飞行区按4C标准建设,2600米跑道,9800平方米航站楼。

玉林

160000

2015—2019

39

北部湾机场

飞行区按4C标准建设,选址规划建设。

150000

2018—2021

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一)优势工业升级工程

40

中石化铁山港炼化一体化项目

新增炼油能力1000万吨/年、对二甲苯100万吨/年。

北海

2290000

2018—2020

41

中石油钦州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

新增1000万吨炼油生产能力。

钦州

2800000

2018—2022

42

钦州港三墩石化岛化工型炼化一体化以及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热电联供项目

建设10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及其衍生物及配套公用工程;天然气发电总装机容量2套36万千瓦;天然气热电联供建设2套40万千瓦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

钦州

2100000

2016—2020

43

钦州港芳烃及华谊煤基多联产下游产业项目

年产100万吨芳烃、年产业150万吨PTA,年产180吨PET、聚酯及纺丝,年产180万吨差别化、功能性新型纤维布料。

钦州

3700000

2016—2020

44

防城港钢铁基地钢材深加工项目

机械、汽车、船舶修造、家电、集装箱、建筑等产品加工制造项目。

防城港

5000000

2016—2020

45

中石化铁山港炼化一体化项目

原料油预处理能力为1000万吨/年,年产芳烃90万吨。

北海

1800000

2016—2020

46

崇左生态锰产业示范基地

壮大以电解金属锰、四氧化三锰、锰系铁合金等为主的中级锰加工业,积极发展以锰铝电池、锰锌软磁铁氧体等为主的高级锰加工业。

崇左

1500000

2016—2020

47

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研发生产项目

改建1条大规格高精密高表面铝合金铸造板生产线,年产2万吨;新建1条30MN铝合金板材拉伸生产线;建设1条航空铝合金板材预拉伸线;建设1条水浸式六轴相控阵超声波检测平台;建设1条硬合金宽幅薄板冷轧线等。

南宁

124100

2014—2018

48

沿海核电续建工程

1、防城港红沙核电二期工程,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2、防城港白龙核电工程,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3、北海核电工程,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防城港、

北海

20000000

2016—2025

49

神华国华广投防城港煤电一体化项目

建设6×10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并预留进一步扩建6×100万千瓦火电机组场地),配套建设年吞吐量3000万吨的煤炭储备(中转)基地和4个10万吨级码头,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

防城港

5000000

2016—2020

50

广西华电玉林龙潭热电联产项目

建设2×350MW+2×600MW级燃煤机组。一期建设2×350MW超临界燃煤供热机组,二期建设2×600MW超临界燃煤供热机组。

玉林

800000

2016—2020

51

崇左电厂

建设2台60万千瓦燃煤机组。

崇左

500000

2017—2019

52

中石油钦州LNG项目

总规模为900万吨/年。

钦州

850000

2016—2019

53

北海凯迪年产300万吨生物质合成油综合项目

年产300万吨(一期60万吨/年)非粮生物质合成油,配套4个10万吨泊位散货码头、1个10万吨级油品码头、2个3万千瓦生物质电厂和200万吨/年(一期40万吨/年)生物质钾肥项目等。

北海

4119699

2016—2024

54

崇左—龙赞东盟国际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项目(一期)

年产40万立方米胶合板、20万平方米木地板、30万套板式家具、20万套酒店家具、20万套办公家具、30万套木门、0.6万套红木家具。

崇左

300000

2017—2019

55

中电投热电联产项目

建设1台35万千瓦抽汽凝汽式和2台5万级背压式抽汽燃煤发电机组,配套建设1个5万吨级泊位工程。

钦州

343000

2016—2018

56

广西玉林市中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50万吨精制镍铁及深加工项目

年产镍铁50万吨,镍合金及深加工产品120万吨。

玉林

665000

2014—2018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57

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项目

利用岸线3.5公里、用海3.6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建设船坞及配套设施,主要发展船舶修造、大型海工等业务。

钦州

1000000

2015—2020

58

北海海洋重工船舶修造项目

5万吨级及15万吨级船坞各1座,15万吨级舾装泊位2个。

北海

125000

2016—2020

59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国—东盟卫星应用产业基地

建设基于北斗、高分卫星的东盟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形成面向东盟的卫星应用产业集群。

钦州

1290000

2015—2020

60

防城港市中能生物能源投资有限公司20万吨/年生物柴油项目

年产20万吨生物柴油。

防城港

28000

2014—2018

61

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

生产新能源电动汽车、零部件、电池及电源系统。

钦州、南宁、防城港

900000

2015—2018

62

崇左市锂离子动力电池基地

生产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

崇左

200000

2016—2020

63

广西科元新材料产业项目二期

建设20万吨/年丙烯酸及脂生产线。

防城港

500000

64

计算机生态电子信息生产基地项目

建设云存储、计算、软件外包、企业研发中心。

防城港

300000

65

微电子及元器件项目

生产电子基础元器件、电子零部件、车载电子装置、各类电子控制系统及电子产品、数字视听、通信设备、电脑零配件。

防城港

500000

(三)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工程

66

中国—东盟商贸展示中心

建设电子电器区、新兴产业区、农副产品区、仓储物流区、生活配套区等展示交易区。

钦州

1500000

2015—2020

67

南宁—中国联通电子商务基地

建设电子商务、大数据信息消费、互联网金融、物流运营一体化基地。

南宁

1000000

2014—2020

68

大西南公车物流园(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4.7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临港工业物流、区域物流、城市物流。

防城港

400000

69

中泰(玉林)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园

建设广西铜石岭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度假综合开发项目、沙垌镇秀塘村天云山生态旅游项目、大坡外古哿村农家乐旅游项目、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建设项目、北流圭江两岸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圭江生态园(含12个子项目)等。

玉林

2491900

2016—2020

70

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道路码头、给排水、污水处理、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环卫工程、旅游安全及配套医疗设施。

北海

340000

2016—2020

71

江山生态旅游城

建设白浪滩渭博五星海滩度假大酒店、海港城、江山动漫城、江山海洋文化园、民族村、江山生态养生城、自行车训练营地。

防城港

500000

2016—2017

72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旅游合作区

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基础设施,设计旅游线路,创新旅游产品等。

防城港

100000

2015—2020

73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国际旅游合作区

建设旅游合作区基础设施,设计旅游线路等。

崇左

500000

2015—2025

(四)重点园区扩容提质发展工程

74

吴圩空港经济区产业园

规划面积约1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临空指向性较强的空港物流、航空维修制造、临空高新技术和空港商务四大产业。

南宁

500000

2016—2020

75

富士康十三五富民强桂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

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开发建设A、C、D厂区,包括现代产业基地、东盟物流基地三创孵化基地,生产高端交换机、IP电话机、路由器、大电视机、电子白板、创客产品等。

南宁

800000

2015—2020

76

中粮中国—东盟(钦州)粮油产业园

规划面积0.15平方公里,建设集油料精炼、棕榈油、玉米、麦芽、大米、面粉、淀粉糖、饲料等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粮油产业园,年产500万吨高品质的粮油产品。

钦州

1200000

2015—2018

77

北部湾智慧生态电子城

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及其配套产业为主的智慧生态电子城,首期项目用地约3平方公里。

北海

1000000

2016—2020

78

广西金川有色金属原料加工园区项目二期

年产20万吨铜阳极板、20万吨镍铁和4万吨通用镍生产能力。

防城港

730000

79

东兴红木加工贸易园区

规划面积约0.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生产厂房、红木展示、物流仓储和红木交易街区、技术教育培训、商务办公、商务酒店、员工和商务住宅和综合服务设施等。

防城港

300000

三、开放合作双向提升

(一)一带一路重点工程

80

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

规划面积约97平方公里,按照“沿海、沿边、沿江”三个片区的布局,整合优化北部湾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跨国产业合作示范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中国—东盟信息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面向东盟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中心等。

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

81

国际经济走廊

建设以中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核心的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南宁、

防城港

82

西部南北国际新通道

对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建设南宁—贵阳高速铁路、太原—南宁高速铁路、贵广货运专线铁路等。

南宁

83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

建设中国—东盟主要国家港口航线及航运服务配套项目、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一期、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机制等。

钦州

12600

2015—2016

84

中国—东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

规划面积约2.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中国—东盟创意设计、演艺、旅游、艺术品、影视、动漫游戏及服务等产业。

北海

200000

2018—2022

85

广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民健身工程

建设滨海体育休闲基地、体育交流中心,发展赛艇、海钓、沙滩足球和排球等全民健身服务业,拓展体育对外交流合作。

北海、钦州、防城港

300000

2015—2025

(二)产能合作(两国双园)重点工程

86

广西崇左中泰产业园

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建设中国与泰国等东盟国家产业合作的示范区、中国—东盟自贸区重要的食品制造基地。

崇左

1500000

2016—2020

87

南宁—新加坡产业园

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医药、保健、食品、电子信息及信息技术产业、电子商务及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等新兴高端业态。

南宁

530000

2015—2022

88

中国—文莱农业产业园

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设农业示范区、农产品粗加工区、农产品深加工区、商贸物流园区、观光休闲区、生活区、管理服务区。

南宁

3400000

2016—2020

(三)开放开发重点平台提升工程

89

跨境合作区、边境合作区建设工程

规划建设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凭祥—越南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国际旅游合作区、中越红色跨国旅游合作区、中越友谊关国际旅游合作区等。

崇左、

防城港

90

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提升优化工程

建设优化东兴、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防城港、

崇左

91

海关特殊监管区整合提升工程

推进钦州保税港区、凭祥和南宁综合保税区扩容提量,推动北海出口加工区升格为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

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

92

口岸提升工程

推动新设北海航空口岸和南宁港口岸、硕龙口岸升格为国际性口岸并扩大开放,推动友谊关口岸、峒中口岸、北海港口岸、钦州港口岸、防城港口岸扩大开放。

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

崇左

93

跨境电子商务工程

建设南宁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国—东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北部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中国—东盟进出口商品采购基地、中国—东盟经贸信息平台等。

南宁、崇左、防城港、钦州

(四)人文交流提升工程

94

文化交流平台优化工程

建设中国—东盟海洋文化博物馆、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心、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中心。

南宁、北海、防城港

95

科技合作平台提升工程

建设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中国—东盟文化传媒中心、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

南宁、钦州

96

医疗合作平台整合工程

规划建设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凤岭东盟医院、中国—东盟远程医疗中心、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南宁中国—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广西海难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广西药用植物园等。

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

97

中国—东盟食品药品监管与合作工程

建设广西—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国际交流)中心、广西—东盟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先行示范区、广西沿海沿边食品药品安全长廊工程、中国—东盟药品安全高峰论坛机制等。

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

187858

2014—2020

98

中国—东盟联合大学

建设校园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生活设施,引进师资团队,开展招生工作等。

防城港

1000000

2016—2020

99

广西电台北部湾之声“走出去”区域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项目

推动北部湾之声节目落地东盟国家、《荷花》杂志境外发行,建设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技术业务综合楼等。

南宁

38800

2016—2020

100

中国—东盟国际劳务合作项目

规划面积0.5平方公里,建设中国—东盟国际劳务市场、中国—东盟合作产业技工培训基地及其相关配套设施。

防城港

28000

2015—2020

(五)国内合作提升工程

101

区域无水港群建设项目

规划布局广西北部湾港在西南中南地区的无水港群,推进自贡、昆明、成都、重庆等地无水港规划建设;完善区内南宁综合保税区、凭祥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等重点无水港区建设。

南宁、北海、崇左

102

共建产业园区项目

规划建设四川产业园、云南产业园、海峡两岸(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等。

北海、钦州、玉林

103

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纵深发展工程

实施“交通一卡通”、城乡医保“三合一”,建立北部湾第三方专业医学检验机构,推动生育服务证办理同城化,探索试用“就业培训券”,建设“单一窗口”、“两国一检”、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平台等。

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

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一)近岸海域整治保护工程

104

沙井岛环岛岸线生态整治工程

推动沙井岛环岛岸线整治和生态修复,建设沿岸规划生态廊、休闲廊和景观廊等。

钦州

130000

2017—2019

105

沿海基干林带修复工程

修复沿海基干林带250公里。

防城港

1500

2016—2018

106

北部湾海洋生物种业产业园

规划面积约13平方公里,建设育苗场、育苗水体等,年产虾苗100亿尾、鱼苗5000万尾。

防城港

55000

107

近岸海域污染治理项目

严格审批和综合整治入海排污口,增加入海污染物处理设施等。

防城港

1000

2016—2018

108

邕江综合整治工程项目

推动南宁建成区邕江两岸约68公里的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护岸工程、景观工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结构工程、水电配套工程等。

南宁

2600000

2015—2020

109

跨界河流整治工程

整治界河项目21个,整治长度35.2公里。

防城港、崇左等

37489

2015—2018

110

广西水生态修复工程

建设南宁和玉林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实施广西北海市涠洲岛水资源保护工程、九洲江(广西段)和左江河等流域保护工程、水资源保护监测工程等。

南宁、玉林等

1347590

2016—2020

111

玉林市“十三五”规模养殖污染防治项目

实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改善禽畜养殖环境,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保护生态环境。

玉林

137050

2016—2020

112

粤桂九洲江流域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项目

推动环境保护基础研究、污染整治、生态修复与节水工程及环境监管及应急能力建设4大类工程。

玉林

255215

2016—2020

(二)生态经济培育发展工程

113

南宁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江南)

建设生活垃圾(生物质)焚烧发电厂飞灰和灰渣综合利用处理厂、污水循环利用处理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不含建筑弃土消纳)、管理和教育示范中心。

南宁

500000

2016—2020

114

钦州石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二期工程

大力发展芳烃、烯烃等下游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环境友好型产业项目,构建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无机化工产业链、生物化工等产业链。

钦州

1000000

2016—2020

115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项目

建设企沙、大西南临港、东湾等三大园区等污水处理设施等。

防城港

30000

2017—2019

116

玉林龙潭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园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废钢、废塑料等回收、拆解和加工利用设施,形成年新增再生资源加工处理量54万吨能力。

玉林

122000

2014—2018

五、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程

117

广西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产业基地

建设国家特种设备安全、质量安全、计量检测及研究、标准研究及信息化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基地,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

崇左

225000

2016—2020

118

中国—东盟计量检测研究中心

建设中国—东盟计量检测、研究设施,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崇左

60000

2016—2020

119

中国—东盟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研究中心

升级改造现有食糖及加工食品、石化产品、茧丝绸产品等国家级技术机构及建材产品、高技术产品等广西质检中心,新建国家消费品质量安全检验评估、电子信息产品、海洋产品及广西节能环保产品等质检中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崇左

80000

2016—2020

12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国家第四海洋研究所。

北海

150000

2015—2020

121

中国—东盟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中心

升级改造国家汽车质检中心金属材料分析检测、机电类特种设备检测、车用特种设备检测、金属腐蚀与防护等质检中心,新建国家工业锅炉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新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东盟特种设备培训基地等,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崇左

60000

2016—2020

122

广西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集科研、成果转化、科技人才集聚等功能为一体的研发机构及创新服务机构集中区,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南宁

25000

2016—2018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中长期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三五”规划

2019-06-07 17:17     来源: 广西政府网     作者: 广西政府网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三五”规划

目  录

第一篇  乘势而上  率先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8)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8)

第一节  发展基础 …………………………………………(9)

第二节  发展环境…………………………………………(14)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15)

第一节  指导思想…………………………………………(15)

第二节  基本原则…………………………………………(16)

第三节  发展目标…………………………………………(18)

第二篇  改革创新  增强提质增效发展动力…………………(21)

第三章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1)

第一节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1)

第二节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4)

第三节  积极引进培养创新人才…………………………(25)

第四章  先行先试  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创新………………(26)

第一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6)

第二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7)

第三节  推进同城化纵深发展……………………………(28)

第四节  完善港口运营管理机制…………………………(30)

第五节  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模式…………………………(30)

第六节  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31)

第七节  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31)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构建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系 ………(33)

第五章  加快优势工业转型升级……………………………(33)

第一节  打造“5+X”制造业集群………………………(33)

第二节  推进优势工业智能化发展………………………(36)

第三节  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升级发展……………………(37)

第六章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37)

第七章  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41)

第一节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41)

第二节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43)

第三节  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45)

第八章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46)

第一节  改造升级传统海洋产业…………………………(46)

第二节  培育壮大新兴海洋产业…………………………(47)

第三节  建设南海资源开发综合保障基地………………(48)

第九章  推进北部湾特色旅游业发展………………………(48)

第一节  建设国际知名的滨海休闲养生目的地…………(49)

第二节  加快发展跨境旅游………………………………(49)

第三节  积极发展都市生态休闲旅游……………………(50)

第四篇  协调发展  优化区域城乡空间布局…………………(51)

第十章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51)

第一节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51)

第二节  构建“双极引领五带联动”格局………………(52)

第十一章  构建新型城镇体系………………………………(56)

第一节  提升南宁核心城市综合功能……………………(56)

第二节  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57)

第三节  增强中小城镇综合实力…………………………(57)

第十二章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59)

第一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59)

第二节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60)

第三节  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60)

第五篇  双向开放  构筑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62)

第十三章  全面提升开放发展水平…………………………(62)

第一节  规划建设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62)

第二节  建立完善开放合作平台体系……………………(63)

第三节  构建区域性国际要素资源配置中心……………(65)

第四节  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66)

第五节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67)

第六节  转变国际贸易发展方式…………………………(68)

第七节  提升外资利用水平………………………………(70)

第八节  推动口岸升级发展………………………………(71)

第十四章  全面深化国内区域合作…………………………(72)

第一节  引领“三区统筹”发展…………………………(72)

第二节  深化与西南中南地区合作………………………(73)

第三节  加强环北部湾城市合作…………………………(73)

第四节  深度融入泛珠区域合作…………………………(74)

第十五章  提升区域性国际互联互通水平…………………(75)

第一节  构建区域性国际大通道…………………………(75)

第二节  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77)

第三节  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79)

第四节  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80)

第五节  深入推进中国—东盟“六网”共建……………(81)

第六节  加强多式联运……………………………………(84)

第十六章  促进与东盟的人文交流合作……………………(84)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交流合作…………………………(85)

第二节  发挥华人华侨作用………………………………(87)

第六篇  以人为本  推进绿色发展与共享发展………………(88)

第十七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88)

第一节  加强近岸海域利用与保护………………………(88)

第二节  加强陆域生态环境保护…………………………(89)

第三节  加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91)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91)

第十八章  强化脱贫攻坚和福祉保障………………………(92)

第一节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92)

第二节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93)

第十九章  推进智慧北部湾建设……………………………(95)

第七篇  强化实施  实现“十三五”宏伟蓝图………………(97)

第二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97)

第一节  加强规划组织实施………………………………(97)

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98)

附件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三五”规划图件 ……………(99)

01  发展现状图………………………………………………(99)

02  总体结构图 ……………………………………………(100)

03  重点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图 ……………………………(101)

04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规划图 ………………………(102)

05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图 …………………………………(103)

06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 ………………………(104)

附件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及重大工程

………………………………………………………(105)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组成,延及玉林、崇左两市。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桂发〔2014〕1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桂政发﹝2016﹞9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年修订)的通知》(桂政办发〔2014〕97号),以及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双核驱动等战略部署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未来五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乘势而上  率先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全面实施,“两个建成”宏伟目标加快实现的关键时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落实中央赋予我区“三大定位”新使命、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的关键阶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机遇,深化改革,深度开放,在全区率先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继往开来、巩固提升的黄金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继续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三基地一中心”功能定位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和沿海经济新一极逐步确立,与东盟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开放合作不断推进,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逐步成型,在国家“一带一路”和自治区双核驱动等重大战略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凸显。

各项经济指标稳步上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区(如无标注,全文数据为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四市数值)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投资、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以占全区不到1/5的土地、1/4的人口,创造了1/3多的经济总量、2/5的财政收入。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67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1%(2010年不变价),占全区比重由2010年的31.8%上升到34.9%;财政收入达到948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6%,占全区比重由2010年的35.9%上升到40.6%。

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园区引领作用显著。石化、冶金、装备制造、食品、建材等优势产业继续壮大,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物流、商贸、金融、旅游、会展、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8∶43.1∶43.1,14个重点产业园区产值(含贸易额)合计6730亿元,集聚辐射能力大幅提升。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开放合作呈现新局面。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南宁渠道”综合效应不断释放,对中国—东盟经贸和人文交流的助力作用日益增强。率先在东盟国家实施境外园区提升行动,打造“一国一标志性项目”;在全国率先提出行政管理一体化、通关作业一体化、信息技术一体化、综合服务一体化、口岸管理协调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改革,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六市一关”。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10年的77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40亿美元左右,占全区比重由43.5%提高到46.9%,年均增速2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额由2010年的7.9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8.5亿美元。

专栏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合作平台建设现状

开发开放先行先试全面铺开。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按照构建“深化我国与东盟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沿边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通往东南亚国际通道的重要枢纽、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目标定位,在体制机制创新,边境办证试点、外国人出入境证管理试点等8个方面先行先试全面铺开。同时,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

节会经贸合作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两会一节”(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稳定举办,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启动建设,中国—东盟(南宁)国际科技合作信息平台、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平台、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合作交流平台加快建设。

开创“两国双园产能合作新模式。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两国双园”新模式。另外,广西崇左中泰产业园、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一批重点合作园区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保税物流体系初步建成。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建成运营,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升格为南宁综合保税区,形成西南地区最完备的保税物流体系。此外,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申报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口岸发展步入黄金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口岸通关能力持续增强,口岸贸易异军突起、逆势上扬,对接东盟融入“一带一路”的“黄金通道”效应显现。其中,崇左市边境小额贸易进口和出口总额均占广西九成多,分别占全国近四成和五成,稳居全区、全国首位。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快速提升,集疏运体系逐步完善,建成泊位256个(其中万吨级泊位79个),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出海通关网络初步形成;2010年至2015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由1.2亿吨、56.4万标箱提升至2.1亿吨、141.5万标箱,年均增速分别为11.5%、20.2%。全面迈入“高铁时代”,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南宁—广州等高速铁路开通运营,“1小时经济圈”已经成型,高铁里程达715公里,占全区比重达39.7%。崇左—钦州、六景—钦州、玉林—铁山港、防城港—东兴、崇左—靖西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1800公里,占全区40%以上。南宁机场完成4E级改建,南宁和北海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00多条,2015年旅客吞吐量接近1200万人次。推进建设了广西“金字”系列电子政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电子商务平台等重大信息化工程,深入实施“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项目和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千百工程”。

同城化取得新突破,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实现户籍、通信、金融、交通、社会保障等领域同城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46%提高到2015年的53%左右,比全区平均水平高约6个百分点。广西北部湾城镇群加速形成,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南宁五象新区等城市新区建设成效突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43元,比全区平均水平分别高2131元、176元。

生态环境保持优良,建设保护实现双赢。创新实施近岸海域环境目标责任考核,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面源污染、生产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渔港污染等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为优,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比例为90.9%;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优良,按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仍是中国目前最洁净的海湾。红树林、金花茶、白海豚、白鹭、大珠母贝、绿海龟、玳瑁、中国鲎、中华鲟、花鳗鲡、大鲵等生态标志性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49.7%,生态环境状况稳定,基本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和谐发展。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动力不断激发。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桂发〔2014〕15号)以及户籍制度、港口体制、园区体制、通关一体化等4个相关配套改革方案,同城化发展、园区管理、行政审批、口岸通关一体化、行政审批、园区管理体制、跨境沿边金融、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表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2010年现状

数据(四市)

2015年规划

目标(四市)

2015年完成

情况(四市)

2015年完成

情况(六市)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022

6200

5867

7996

2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16.3

≥13

11

8.3

3

经济总量占全区的比重(%)

31.8

40

34.9

47.6

4

三次产业结构

16.6:39.1:44.3

9.5:50:40.5

13.8:43.1:43.1

15.3:43.1:41.6

5

财政收入(亿元)

441

1100

948

1163

6

财政收入占全区的比重(%)

35.9

45

40.6

49.9

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797

8000

5624

7647

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的比重(%)

35.6

45

35.9

48.9

9

城镇化率(%)

46

58.2

53

49.5

10

森林覆盖率(%)

45.1

60

49.7

52.9

11

广西北部湾港吞吐能力(亿吨)

#集装箱吞吐能力(万标准箱)

1.2

# 56.4

3.36

#400

2.1

#141.5

2.1

#141.5

第二节  发展环境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合作迈入“钻石十年”,泛北部湾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不断加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建设,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深入实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有序推进,新常态下新的增长动力、新的发展方式、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我区全面落实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围绕“两个建成”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加快工业化中期阶段向中后期阶段发展、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大动力。

同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中韩、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等双多边贸易形式不断涌现,面向东盟开放挑战加大;开放平台利用不足,经济外向度有待提升;随着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面临国际高端制造业和周边国家低端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双重挤压”,产业承接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化水平仍较低,高新技术产业薄弱,产业链延伸不足,集群化水平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发展动力亟待转换,与珠三角、长株潭等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云南、湖南、广东等周边地区与东盟开放合作纵深拓展,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完善,多式联运发展不足,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畅;综合配套改革滞后,合力效应尚未显现;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人才培养不足;基础设施有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近岸海域污染呈加剧趋势,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并全面落实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积极落实自治区四大战略,坚持“23456”的总体发展思路,以率先实现“两个建成”总体目标为引领,围绕“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升级发展”三大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门户枢纽、双极联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全面推进“产业转型攻坚战、平台升级攻坚战、互联互通攻坚战、招才引智攻坚战、新区建设攻坚战”五大攻坚战,着力建设“质效北部湾、开放北部湾、同城北部湾、智慧北部湾、畅通北部湾、蓝色北部湾”六个北部湾,进一步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继续发挥在全区改革发展中的极核引领作用,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在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贯穿发展全过程,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激活创新动力,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加快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和持续力。

强化合作,开放发展。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东盟国家、西南中南地区、珠三角区域的合作,促进对外开放和对内合作的互动,创新开放模式,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合作发展新格局,培育国际经济开放合作竞争新优势。

提质增效,升级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壮大优势,着力扩总量、优质量、培增量,重点推动优势产业向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转型,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区域发展整体竞争力。

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加强南宁发展极与沿海发展极“双极联动”,促进沿海、沿边、沿江、沿主要交通干线“四沿统筹”,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率先推进区域同城化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构建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提高环境承载力。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生优先,共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推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更多更优的公共服务供给,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升群众共建共享发展获得感。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核心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先行示范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核心引擎、广西升级发展的引领示范区和先行先试区,率先实现“两个建成”目标。

率先实现翻番,在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到2020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过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过1万美元/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35600元/人,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9∶42∶49。率先实现“3个过万”、率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番、率先实现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确保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同时,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建成绿色生态宜居的城乡人居环境。

率先落实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到2020年,在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上奠定良好基础,加快推进中国—东盟高速公路网、铁路网、海运网、航空网、通信网、油气管网“六网”共建共享,建设完善海上东盟通道、陆上东盟通道、南北国际新通道,基本建成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东盟信息港。在建设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核心引擎上取得重大进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的战略支点监测指标”总体实现程度达到80%以上,在全区率先基本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核心区域。在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核心区上取得新的突破,开放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与东盟各国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中南半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基地建设初具雏形。

表2  “十三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发展指标

序号

指标

2015年

(四市)

2015年

(六市)

2020年

(四市)

2020年

(六市)

指标

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5867

(5265)

7996

(7233)

10000

(8800)

13300

(11900)

预期性

2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11

8.3

10.6

10.2

预期性

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46286

39125

71400

63300

预期性

4

经济总量占广西的比重(%)

34.9

47.6

≥40

≥55

预期性

5

财政收入(亿元)

948

1163

1530

1880

预期性

6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5624

7647

10600

14400

预期性

7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652

18905

≥35600

≥33800

预期性

(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8547

28347

≥47100

≥46700

预期性

(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9643

9668

≥16500

≥16500

预期性

8

三次产业结构

13.8:43.1:43.1

15.3:43.1:41.6

9:42:49

11:42:47

预期性

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7710

9793

13600

15800

预期性

10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30

30

预期性

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424

3144

3645

4727

预期性

12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241

447

430

800

预期性

13

广西北部湾港吞吐能力(亿吨)

2.1

4.5

预期性

14

集装箱吞吐能力(万标准箱)

141.5

1000

预期性

15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0.89

0.81

2.2

2.1

预期性

16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3.11

2.17

6

5

预期性

17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3

49.5

60

56

预期性

18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34.7

30.1

42

38

约束性

19

森林覆盖率(%)

49.7

52.9

51

60

约束性

20

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吨标煤)

按照自治区指标

约束性

21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按照自治区指标

约束性

22

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88.5

88.5

91.5

91.5

约束性

23

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

2.2

2.3

约束性

24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

90.9

91

预期性

注:括号内数值为2010年不变价对应值。


第二篇  改革创新  增强提质增效发展动力

第三章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突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企业创新和大众创业,营造社会创新氛围,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实施招才引智攻坚战,促进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机融合,完善容错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化,推动发展动力由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第一节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实施高新技术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提升发展工程,推动向创新型特色园区发展。加快南宁和北海国家高新区、北海和钦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支持钦州等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支持玉林、崇左市创建自治区高新技术园区,支持设立防城港高新技术园区,使高新技术园区成为创新发展的引擎。规划建设南(宁)柳(州)桂(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创新中心,打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带。

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项目带动、资源整合、产学研联盟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批行业、产业、企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全面提高企业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进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企业开展重大产业关键技术、装备和标准研发攻关,积极扶持专利密集型企业和研究型制造企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新型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围绕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产业研发中心、孵化器、加速器、产学研战略联盟等创新服务平台,完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南宁高新科技创新园、广西建筑科技产业园、北海海洋科技创新园、北海高新科技创业集聚区,以及钦州石油化工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钦州燕窝及营养保健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科技创新中心、广西玉林国家内燃机及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西(防城港)冶金钢铁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北部湾计量检测研究中心、北部湾科技创新港、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北海国家电子产品检测中心、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基地、北海千亿元技术创新促进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广西(东兴、凭祥)红木产品质检中心、防城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加快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等科技中介服务,鼓励各类园区建立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服务聚集区,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推动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扩大面向东盟的科技开放合作,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推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二期)、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中国—东盟质量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中国—东盟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建设,成立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产业联盟,推动双向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合作,加强技术标准制定,建立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进东盟和产能向东盟转移的重要窗口和便捷通道,共建跨国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打造与东盟科技合作新高地。深化与珠三角、港澳等地区科技合作,发展技术市场,合作建设技术研发和转移机构、科技示范园区,健全技术转移、人才流动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在区域内双向流动和兼职。

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支持专利代理机构发展,支持广西(南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基础设施、知识产权网络交易系统、知识产权交易数据库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强化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体系建设,加强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分红等形式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活跃知识产权交易,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有效流通。

实施品牌创新建设工程。明确“树立一个标杆,带动一个行业,发展一个区域”的品牌建设目标,实施品牌引领产业发展战略,加大对石化、钢铁、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等重点产业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体系。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推动企业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支持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助力企业争创国内外名牌。

培育发展创新型资本。申请设立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积极探索和规范发展服务创新的网际网路金融,构建科技—资本—技术转化一体化平台,鼓励搭建专业子公司平台,支持发起设立创投、天使投资等私募基金,引导风险投资加大对种子期和初创期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投入。以TOT(移交—经营—移交)、MOM(精选多元管理人)等模式为重点搭建不同投资策略、偏好的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产品与平台。

第二节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促进大众创业。增强创业原动力,形成以青年大学生、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海归创业者等为代表的创业人才群落;夯实创业承载力,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孵化体系;提升创业支撑力,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创业融资体系,打造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全区领先、示范带动的创业支撑体系,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积极培育研究型制造企业,制定出台扶持创业创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租金、场地、税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激励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南宁创客城、北部湾(北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基地、北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农业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北海海洋科研创新园创业谷、防城港创业孵化器、玉林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崇左市科技创业孵化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共建南宁·中关村创新中心,建立健全“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以贴息、补助、创投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帮助创新创业者解决筹资难、筹资贵问题。

第三节  积极引进培养创新人才

实施人才强区发展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和创新平台,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科研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集聚的新突破。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联合大学、北部湾大学城,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教学实践基地、实训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区,扩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制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统一的人才政策,用好人才发展资金。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统一发放“北部湾人才服务绿卡”,根据相关标准享受住房、落户、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推行科技成果股份分红激励政策,优化科技人才职称评审制度,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第四章  先行先试  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创新

围绕打造全区改革“先锋”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行政管理、同城化发展、港口运营管理、园区开发管理、土地管理、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促进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更多更好供给,营造更加公平的环境。

第一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统筹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重点在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等领域取得突破,切实增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

去产能方面。坚持培育发展新动能与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双轮驱动”,合理控制钢铁、林浆纸、冶金等产业规模,增加特种钢、优质钢、铝精深加工产品等中高端产品供给,积极承接粤港澳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积极参与东盟主要国家交通、能源、电信、公共服务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带动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

降成本方面。以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为目标,多措并举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实现物流量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企业效益提升。稳妥、有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融资成本、企业人工成本、企业税负成本、企业财务成本、社会保险费成本;深化价格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完善优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运输体系和环境,清理规范流通环节收费,支持物流行业创新,探索建设智能公路港,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补短板方面。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着力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水电气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城际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建设,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第二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简政放权,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实施“一份清单管边界、一支队伍管执法、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份单卡管通关、一个号码管服务、一张绿卡管引才”新举措,探索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设立市级行政审批局,推行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促进行政审批信息共享和公开,逐步形成“线上线下同步”的一体化审批体系。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探索形成集约高效的市场化配置机制。

第三节  推进同城化纵深发展

加快推进产业同城化。依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产业特色优势,整合发展要素资源,构建产业战略联盟,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石化、造纸、冶金、物流等产业协作配套联动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互补合作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

深入推进户籍同城化进程。放宽户籍准入政策,提升新农合统筹层次,扩大医检结果互认范围,探索试用“就业培训券”,继续推进组建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等相关工作。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规划部署,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项制度整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跨市就诊即时刷卡结算、医保关系顺畅转移和有效衔接。

加快推进交通同城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交通一体化的投资、建设、运营及服务,实现公交、地铁、出租车、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一卡通”,力争实现与周边地区及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

深化社会公共服务同城化。加快推进城乡医保“三合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整合)工作;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教育交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引导优质学校异地创办分校和合作办学,建立中小学教师研训合作机制,加强教科研合作,整体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逐步实现信息服务同城化。整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智慧北部湾”。推动跨部门、跨市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专栏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纵深发展工程

产业同城化:产业战略联盟、招商一体化。

金融服务同城化: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扩展到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户籍同城化:跨市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城乡医保“三合一”、北部湾第三方专业医学检验机构、生育服务证办理同城化、探索试用“就业培训券”。

口岸通关同城化:“单一窗口”、“两国一检”、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平台。

交通同城化:交通“一卡通”。

教育资源同城化:统一中考,跨市招生。

旅游同城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信息共享平台、旅游联盟(旅游赔付、行政处罚属地化管理,旅行社接待及换乘当地旅游车限制解除等)。

第四节  完善港口运营管理机制

统筹广西北部湾港口规划和管理,制定出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管理条例,加快实施新一轮《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修编,制定促进北部湾港航服务业发展的专项政策,规划建设港航服务业集聚区、枢纽型临港物流园区、统一的北部湾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港口运营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提高港口运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放开市场准入,创新合作开发模式,在总体运营及子项业务运营层面设定合理股比,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战略合作伙伴、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合作参与港口建设与经营。推动港口公益性与经营性项目分开,推进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改革现行沿海铁路价格制定与收费机制,建立港口与沿海铁路一体化运作机制,切实降低港口综合运输成本。

第五节  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模式

加快产业园区内部改革。按照责、权、利统一的要求,推进园区工委、管委会人事、薪酬、考核管理和内部机制体制改革。待条件成熟时,经法定授权,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国家级高新区等管委会可采取法定机构的模式进行管理,并适时有序推广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其他重点产业园区。

推行产业园区集中行政审批。授予园区相应权限,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施行政许可事项“一站式”受理及审批,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推进园区管理服务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改革运营模式,推进园区开发主体多元化,支持协会办园、运营商办园,积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园中园”。

第六节  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积极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低丘缓坡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等试点建设。探索建立自治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使用制度,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使用交易平台。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

第七节  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深化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围绕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与东盟的金融合作,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推动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加强面向东盟的货币清算、结算及相关业务中心功能提升,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货币交易中心。大力发展沿边金融、跨境金融、地方金融,探索设立沿边银行,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积极争取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在南宁设立分支机构。

推进投融资改革创新。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股权交易、发行债券、基金融资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发展建设创业投资、工业投资、城建投资等大型国有投融资平台,在北海市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民币结算服务中心。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设立政府引导资金,积极推广PPP模式、特许经营。

健全金融市场体系。鼓励民营资本、外商投资发起设立创业投资企业、担保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培育风险投资机构,引导具有融资性功能的企业健康发展。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完善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构建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系

第五章  加快优势工业转型升级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以链条延伸、技术改造、“两化”融合、品牌建设、服务增值、绿色发展、制造业服务化为导向,突出“四抓一上”(抓集群、抓园区、抓龙头、抓配套,上水平)和“互联网+制造”,推动优势工业改造升级,着力延伸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组织方式向产业集群转变,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和绿色低碳转变,实现优势工业扩量提质。

第一节  打造“5+X”制造业集群

全面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集群攻坚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小企业配套、大品牌创建为抓手,强化跨区域、跨园区、跨行业的链式整合和横向联合,推行“整机+配套”、“原材料+制成品”等模式,提升专业化协作和本地化配套能力,重点打造石化、装备、冶金、电子、轻工食品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制糖、造纸、建材建筑及轻纺等产业集群化发展。

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钦州石化产业园、北海铁山港石化基地为龙头,力争打造2个超1000亿元石化产业园,重点发展原油加工、油气开发和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延长石化产业链,促进炼化一体化发展,推动油品质量升级,发展乙烯、芳烃等基础和中高端石化产品,推动化肥、氯碱等传统行业改造升级,构建滨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近期重点建设钦州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钦州一百万吨芳烃、华谊煤基多联产、中石油原油储备二期、北海炼油基地改造二期项目、南宁精细化工基地、广西(北海)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广西科元新材料、防城港信润石化等项目,打造钦州国家级石化基地,加快三墩循环经济示范岛规划建设。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玉林新型装备制造示范基地、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力顺轻型载货汽车、防城港海森特海工装备制造项目和金川、诚德等冶金项目,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汽车制造、修造船、工程机械、海洋工程、港作机械、轻型飞机、游艇制造、智能制造设备等产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发展,推动广发重工整体搬迁技改,加快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中国中车集团、上汽通用五菱、众泰等龙头企业,建设北部湾汽车制造基地和南宁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基地、钦州国家级船舶修造和海工基地。

冶金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以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和金川有色金属基地、钦州金窝工业区、北海诚德镍铬合金加工项目、崇左生态锰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龙头,引导冶金类产业在防城港市、北海市、崇左市布局,优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冶金及后延精深加工产业格局。重点发展汽车用钢板、造船板、电工用钢板等高附加值钢材品种,加快发展高端原材料、铝和铜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及其下游产业,大力发展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建筑材料等关联产业,促进南南铝业等冶金精深加工重点企业一体化技改,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全域统筹、错位发展”的冶金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南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市江南工业园区、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电子产业园、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依托,加快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基础电子、基础元器件自主发展能力,提高研发水平,引导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高端产业链延伸,建设南宁—钦州—北海电子信息核心产业带。加快建设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加坡电信中国呼叫中心基地及东盟产业融合大数据服务基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斐讯通信南宁基地、富士康南宁科技园、防城港市北斗卫星等项目,打造以电子元器件、计算机、通信设备、数字电视及软件开发服务为主,技术先进、配套齐全、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轻工食品产业集群。鼓励发展轻工产业,重点扶持南宁、玉林市发展轻工产业,大力发展粮油加工、制糖、饮料(茶叶)、肉禽水产品等食品加工产业和茧丝绸、棉、麻纺织加工及皮革制品产业,积极发展果蔬、肉禽、水产品、乳品、烟草等深加工,加快建设沿海粮油加工基地、南宁糖业基地、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产业基地和崇左糖业循环示范基地、中国(南宁)—文莱清真食品产业园、广西盟展鳄鱼科技公司科技园、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轻工食品加工产业园、广西糖果休闲食品产业园、玉林服装生产基地、龙州县东盟特色农副产品及边境食品加工产业园、崇左市食糖交易中心等,形成轻工食品产业集群。

其他优势产业集群。实施广西制糖业二次创业计划,建设循环糖产业集群;推进钦州港工业区和铁山港工业区林浆纸一体化,集聚造纸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壮大造纸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品和新型建筑材料,建设绿色建筑产业园,形成新型建材建筑产业集群;提高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玉林市福绵管理区等产业集聚区的轻纺设计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提升品质,培育自主品牌,打造轻纺产业集群。

第二节  推进优势工业智能化发展

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和终端产品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积极推进机器人在装备制造、纺织、电子、化工、海洋、制药、现代物流、商业服务和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加快设备智能化改造,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推进“互联网+工业”行动,深化互联网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促进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发展,提高产业集群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集群,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第三节  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升级发展

继续发挥重点产业园区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核心载体的作用,加快推进园区发展理念、兴办模式、管理方式等转型,重点推动20个产业园区“四化六升级”(集群化、融合化、智慧化、绿色化,产业升级、质效升级、设施升级、营商环境升级、管理运营升级、开放合作升级),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提升转变,打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园区升级版。推动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江南工业园区、北海铁山港工业区、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广西钦州保税港区、钦州石化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产值从百亿元级向千亿元级跨越,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等建设新一代产业园。

第六章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以培育北部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以产学研结合、军民融合为依托,以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为突破口,以培育企业主体和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为抓手,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形成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培育新一代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家居、基础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产业。加强军民融合,依托国内大型军工企业及其先进的军工技术储备,重点开发和着力推广市场空间大、成本低、技术含量高、竞争优势强的产品,加快北斗卫星应用、气象雷达、船用雷达、民用微电子器件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集群化,着力建设我国重要的军品民用生产基地。实施大数据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数据服务、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新业态,鼓励企业和公众发掘利用开放数据资源,推动大数据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大力实施三网融合工程、新型元器件与专用设备工程、软件和信息服务工程等,加快建设南宁大数据产业园、北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面向东盟的钦州北斗导航产业基地、广西(防城港)北斗航天科技产业园、中国—东盟信息港产业园、中国—东盟智慧城市示范产业园、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北部湾网络广播电视台项目。

高端装备制造。培育发展现代物流装备、现代农业装备、现代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光机电一体化、卫星及应用产业、超高压输电设备、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智能安防装备等)、无人驾驶汽车、高效内燃机、风电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和修造船、高端船舶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高端零部件及关键基础部件等。规划建设北部湾修造船及海洋工程制造基地、钦州和北海石墨烯与超高压输配电装备产业基地、南宁研祥科技装备东南亚总部项目,加快玉柴产业园、南宁新兴产业园、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生物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制药、保健品、中药和民族药等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基产品、绿色生物工艺装备等生物制造产业。重点建设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北海银河生物产业园、钦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玉林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打造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沿海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基本药物重大疾病原料药基地、沿边中草药产业种植基地及深加工基地。

新材料。大力发展新型合金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培育发展石墨烯、镍铜、医药新材料等。加快建设钦州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新材料基地、防城港新型合金材料基地、崇左稀土产业园、崇左锰系动力电池储能材料基地、南宁纳米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规划建设钦州石墨烯和超高压输配电装备产业基地、中国—东盟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与产业化基地。

新能源。稳妥加快发展核能,有序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海洋新能源等清洁能源,建设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重点开发沼气分离纯化技术、非粮生物质液体和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太阳能发电集热系统、逆变控制系统、智能电网技术等。续建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建设沿海风能项目、上思四方岭风电场项目、上思南能昌菱蔗渣1×25兆瓦(MW)生物质热电联供项目、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2×4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武鸣安宁生物燃气产业化项目。

节能环保。大力发展空气净化、健康活氧、小型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等节能环保设备和水处理、固体垃圾降解等节能环保药剂,积极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及产品,建立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性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建设南宁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基地及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钦州石化产业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玉林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崇左糖业和锰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重点推动电机本体、电机驱动、增程器、充电设施等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空气动力汽车等。积极组建新能源汽车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快建设南宁(源正)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钦州卓能新能源锂电池生产基地、崇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第七章  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把服务业作为创新转型升级的主导型产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性产业,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扩大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优质化发展,新兴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实现服务业发展理念、载体建设、创新能力、集聚水平、辐射层级五大突破,构筑与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相适应、与发展开放型经济相匹配、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相融合、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第一节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物流。重点发展供应链管理、港口航运、航空货运、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配送等领域,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有效整合海陆空铁的物流资源,提升枢纽节点的服务能级,构建物流配送核心网络,加快建设信息化水平高、辐射范围广、国际竞争力强、多业态融合的现代物流体系。优化区域物流布局,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中国—东盟粮食物流产业园、南宁现代化建材加工及物流配送产业园)、南宁港牛湾物流园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钦州港口综合物流园、钦州大宗化工产品电子交易物流中心、中邮物流电商物流园、防城港综合物流园、防城港东盟水果交易物流产业园、广西电商快递物流园、广西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南宁空港物流产业园、南宁金桥综合物流园、东盟汽车机电商贸城、玉林现代物流集聚区、玉林电商快递物流园、铁山港—龙潭综合物流园等现代物流集聚区,推进中国—东盟水产品(渔业)物流园、北海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园、广西凭祥农产品加工物流项目、中越边境中药材商贸物流中心、南宁六景园区综合物流产业园等建设。

金融服务。大力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等金融业,重点发展跨境金融、航运金融、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等,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形成金融与经济融合互促新局面。鼓励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融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围绕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目标,加快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规划建设东兴和凭祥沿边金融服务中心、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跨境金融服务中心等,构建以南宁市为中心,东兴市和凭祥市为次中心的“金三角”沿边金融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南宁五象新区总部基地、钦州白石湖中央商务区、玉林玉东新区中央商务区。

商务会展。加快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广告、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代理、市场调查、品牌营销等专业服务,积极发展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培育发展项目策划、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企业管理服务。拓展面向东盟的会展业,促进会展、旅游、商贸互动发展。加快建设以会展中心为核心的南宁中央商务区、玉林会展商务集聚区。推动东兴、凭祥边境会展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服务。重点发展研究开发、设计服务、技术转移与贸易、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科技服务、海洋科技服务等服务业,培育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知识产权、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等专业科技服务和配套科技服务。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南宁高新科技创新园、广西建筑科技产业园、北海海洋科技创新园、北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钦州高新科技创业集聚区、玉林科技研发集聚区。

第二节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康养产业。推动养老与健康服务业融合化、集聚化、社会化、信息化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完善养老与健康服务业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生命信息、高端医疗、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养生保健、慢病预防、体育健身等健康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养老服务业。推动健康医疗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医药保健旅游产品,提升康体旅游的区域国际化水平。建设中国—东盟(南宁)健康产业城、广西太和自在城、广西体育产业城、北部湾国际滨海养生健康服务基地、防城港国际滨海休闲养生基地、北部湾滨海特色健康养老基地、中国(崇左)乐养城、玉林国际健康城。

教育培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服务需求,重点发展职业教育、留学教育、继续教育、在线教育、技能培训、劳务培训、技术技能人才再教育和再培训,积极开展技能鉴定。高起点举办一批服务广西、辐射东盟与云贵等地的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依托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规划建设中国—东盟联合大学、北部湾大学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海)教育科研基地、玉林市职业教育园区。

商贸流通。重点发展批发零售、批量采购、集中供应、厂家直销、国际贸易、商品展销、交易集散、储运配送等,鼓励发展体验店、目录商店、主体商城等新型商业业态,促进基础型、保障型、体验型消费升级。加快建设一批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平台、专业市场和城市综合体、商业街,培育形成钢铁、食糖、有色金属、建材装饰、再生资源、粮食和农副产品、中药材等特色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华南城)、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中国—东盟(北海)水产品交易集聚区、北部湾(钦州)石化产品交易中心、中国广西东盟商贸城、中国—东盟(钦州)农产品大市场、中国—东盟(防城港)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北仑河国际商贸城、中国—东盟(玉林)中药材交易市场、玉林福绵服装商贸基地、玉林市综合商品贸易集聚区、玉林龙潭再生资源交易集散市场、东兴和凭祥交易市场、爱店国际中草药市场。

第三节  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

文化创意。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创意设计、咨询策划、新兴媒体、传媒服务、广播影视、动漫游戏、高端工艺美术等创意产业,推动融合民族、传统、地域、东盟特色等文化基因和时尚元素的设计创新及应用研究。建设广西文化产业城、广西工业设计城、南宁东盟文化博览园、北海文化创意产业园、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

电子商务。重点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供应链电子商务等,加快培育制造业网络直销(M2C)、线上线下业务结合(O2O)、社交电子商务、社区综合电子商务应用等新业态。创建中国东兴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南宁综合保税区)、中国—东盟(凭祥)电子商务产业园、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北海高新科技创业集聚区、北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东兴东盟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

服务外包。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培育在岸服务外包市场,重点发展软件服务、研发与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研发、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服务外包产业。建设南宁软件谷、中盟科技园、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

第八章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坚持人海和谐、陆海协调、江海联动,以大力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为基础,以加快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为支撑,以集约发展高端临海产业为重点,合理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到2020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6%。

第一节  改造升级传统海洋产业

海洋渔业。大力发展健康高效海水养殖业,探索发展海洋牧场,着力拓展养殖空间。加快传统捕捞作业方式转变,鼓励发展外海和远洋捕捞。大力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推广应用超高压、超低温等海产品加工新技术,提高加工产品附加值。加快建设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海洋加工物流园、中国—东盟北部湾北海现代渔港经济区、防城港江平工业园海洋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近海养殖基地、远洋养殖基地、海产良种育苗基地和特色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现代高效渔业生态养殖示范区。建立水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龙头企业和优质特色产品。

航运业。推动海上运输、港口物流扩量提质,加快发展大宗货物和集装箱多式联运,加强港口、航运企业与铁路公司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班列集装箱在途跟踪和查询、装卸作业电子化。规划建设北部湾航运服务集聚区,争取设立北部湾航运交易所,积极培育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和航运信息等高端业态,延长航运产业链、升级航运业价值链。

海洋船舶工业。大力发展修造船和船舶配套产业,积极发展远洋渔船、特种船、滚装船、工程船、工作船、游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专业船舶生产,不断延伸拓展船舶工业产业链。建设防城港云约江、北海铁山港和钦州中船大型修造船基地,形成北部湾沿海修造船集聚区。

第二节  培育壮大新兴海洋产业

海洋生物产业。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医药新产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制高附加值、具有特效的海洋功能食品和生物制品;建设海洋微生物物种资源、基因资源、药物资源库和海洋生物样品库。力争在北海创建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东盟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重点建设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打造中国南方海洋科技城。

海洋科技服务业。重点推进海洋生物、海洋装备、海洋信息、海底测绘、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技术开发与应用,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研究中心、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海洋文化创意业。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文化提升战略,充分发掘南洋文化、疍家文化等特色海洋文化内涵,推进海洋文化与信息技术结合,培育海洋文化博览、影视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广西北部湾博物馆、北部湾海洋生物展览馆、“一带一路”文物和艺术品交流中心,营建北部湾海洋文化圈。

第三节  建设南海资源开发综合保障基地

以服务南海资源勘探和开采为导向,提供海上通信、海上定位、海洋资料及情报管理、海洋工程咨询、海洋气象预报及灾害风险评估等专题服务,完善海上搜救应急服务,优化国际航行船舶管控服务,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提升产业发展综合配套能力、海洋立体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及突发事故应急能力,建设海上救援中心、国际海事法庭、中国—东盟海洋研究合作中心、涠洲岛海洋地质灾害观测基地和研究治理中心,形成以油品、装卸、淡水供应、人员输送、应急救助和船舶维修等后勤保障功能为主的服务基地。

第九章  推进北部湾特色旅游业发展

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建成开放度高、集聚力强、特色鲜明、服务一流、生态良好的中国—东盟旅游枢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旅游节点。

第一节  建设国际知名的滨海休闲养生目的地

加快推进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大力开发海洋休闲、运动、科考、探险、海钓等滨海、近海、远洋旅游产品,积极发展邮轮、游艇等旅游新业态,全面提升“北部湾滨海度假”旅游品牌形象。加快开发建设北海冠头岭—银滩、涠洲岛、北海海洋产业海洋科普观光园,钦州茅尾海、三娘湾,防城港江山半岛、京岛、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休闲度假区,引导企业在重点景区景点建设一批精品度假酒店,建设一批休闲度假主题园、海上游钓公园、水族观赏基地、滨海体育运动基地,建设面向东盟的邮轮母港和国际邮轮码头以及海上游艇基地,努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亚热带滨海度假地和海上运动休闲胜地。

第二节  加快发展跨境旅游

加强中国—东盟旅游合作,支持南宁打造中国—东盟旅游开放合作一体化试点城市,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旅游枢纽中心,规划建设中国—东盟国际免税购物城,组建“一带一路”东盟旅游城市联盟。加快推进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国际旅游合作区、中越红色跨国旅游合作区、中越友谊关国际旅游合作区,开发建设北仑河口旅游区、左江花山风景区、沿边自驾游营地、凭祥中国—东盟自驾车旅游总部基地、中国—东盟旅游接待基地、中国—东盟跨国旅游集散中心等重点项目和“中国(北海、防城港)—越南(下龙、砚港、胡志明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中国(香港—海口—北海)”等精品旅游路线,建立完善跨境旅游信息基础数据平台和跨境游客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各种形式的跨境旅游联合体和旅游联盟,探索将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国际旅游合作区打造成为边境旅游试验区,规划建设“中越边关揽胜游”精品线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中国沿边旅游对外开放先导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在有条件的边境地区探索建设边境旅游试验区,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模式,并在口岸签证、旅游项目建设用地、项目投融资模式等方面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倾斜。

第三节  积极发展都市生态休闲旅游

以城市购物娱乐、商务会展、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体验、休闲度假、游览观光、康体养生、生态体验旅游为重点,鼓励发展低空旅游、健康生态游、自驾游等旅游新业态,建设玉林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中泰(玉林)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南宁邕江休闲旅游带、东盟商务休闲旅游集聚区、环大明山旅游集聚区、广西壮都(“花花大世界”升级改造)、上林“三湖一寨”旅游集聚区、美丽南方旅游集聚区、十里花卉长廊暨温泉养生旅游带、横县茉莉花生态文化旅游区等旅游产业集聚区,打造首府休闲、养生、娱乐、健身旅游圈。


第四篇  协调发展  优化区域城乡空间布局

第十章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整合沿海、沿边、沿江、沿主要交通干线发展资源,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和利益协调机制,加快城镇、产业、交通、旅游和生态等领域的协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区域协调、经济一体化发展,构筑“双极引领五带联动”的空间格局。

第一节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科学划定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和生态地区三类空间,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形成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协调发展格局。到2020年,城市地区面积3834平方公里,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总面积的9%;农村地区面积2385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生态地区面积1491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

城市地区。包括城市中心城区、县城区、建制镇镇区,特别是其中的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经济开发集中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国土空间,是集聚经济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发展现代工业、建设人口居住区和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引导各类工业向各级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海工业区、跨境经济合作区集聚,促进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推动人口向城镇集聚。

农村地区。包括农产品主产区,是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居住、提供农产品的重要区域。农村居民区、农业地区作为安置农村居民点、发展农业生产和建设乡村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国土空间,严格基本农田保护,推动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和特色化发展,逐步引导人口向附近中心城镇转移。

生态地区。包括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和生态恢复区,作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国土空间,是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控制人为因素对保护对象的干扰。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禁止从事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逐步减少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内的人口。强制保护水源保护区,严禁任何不符合水源保护区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石漠化区和高山地区、面临着生态恶化的区域要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对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涠洲岛鸟类保护区、北仑河口海洋自然保护区等,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管控,实现生态环境的休养生息。强制保护生态恢复区,禁止任何城镇和工业建设及破坏生态的农牧业开发。

第二节  构建“双极引领五带联动”格局

“南宁+沿海”发展双极。提升南宁核心地位,进一步提高首位度,打造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整合沿海发展资源,促进北海、防城港、钦州3市分工协作,共同构筑沿海生产性服务中心、港口贸易和管理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和旅游发展中心,形成产、港、城融合发展的格局,打造沿海新兴增长极。

沿海经济带。整合沿海发展资源,推动北海、防城港、钦州3市协同发展,推进产港城融合,发挥整体优势,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加强港口、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扩大港口规模,拓展服务功能,共同拓宽港口腹地,显著提升北部湾连接西南中南、连通东盟的陆海空运输能力,构建面向东盟、服务西南中南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发展临海产业集群,进一步布局完善石化、钢铁、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构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和明显区域竞争力的沿海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发展的国际产业合作新高地。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协调中心城市职能,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各市协调互动发展。

沿边经济带。以国家实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战略为契机,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优化发展环境,完善边境城镇交通体系,加快现代物流、边境加工贸易、金融服务、跨境旅游等产业发展,增强人口集聚能力,加快推进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沿边片区、边境旅游特区、龙州边境经济合作区及一批口岸镇、边境城镇,统筹东兴、凭祥、宁明、龙州、大新等边境县(市)发展,在沿边经济提质增速、开放合作平台构建、互联互通设施建设、边境民生改善、口岸转型升级、跨国劳务合作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打造中国—东盟陆路大通道、我国沿边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同时,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强化口岸综合治理,推动岸镇一体化发展,推进跨区域口岸合作和大通关,加快沿边公路提级改造,建设友谊关(中国)—友谊(越南)、浦寨(中国)—新清(越南)国际货运通道,深化口岸协作,提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高铁经济带。以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湛江高铁、南宁—灵山—博白—茂名高铁(规划)以及南宁东站、钦州站、北海站、防城港站、宾阳站等为依托,大力发展临站经济特别是高铁物流、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高铁通道和高铁站场枢纽作用,以交通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协作、生态联防联建、旅游连线拓片为重点,以重要城镇和产业园区为载体,优化高铁沿线产业布局,加快高铁沿线重要物流通道、储运设施和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与高铁紧密关联的先进制造业和旅游、商务、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培育多层次高铁枢纽经济圈。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整合延伸跨区域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共同培育中高端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经济带产业发展水平、综合竞争力。建设高铁休闲旅游带,促进旅游主题差异化、业态融合化、线路联动化、服务一体化。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高铁新城,完善高铁站场周边交通集散、商务服务、住宅、旅游及文化娱乐功能,提升总部经济、高端物流、会议经济、中介服务等承载能力,打造高铁沿线城市对外交流和展示重要窗口。

南崇经济带。服务支撑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以南宁—友谊关高速、湘桂铁路及南宁—凭祥高铁(规划)为依托,建构以南宁市为主中心、崇左市区为副中心以及扶绥县城、凭祥市区为重要节点的中心体系,强化城市的组织核心和引领作用,打造南崇经济带。重点建设中国—东盟南宁空港吴圩经济区、中国—东盟南宁空港扶绥经济区、崇左工业区(含广西崇左中泰产业园)、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含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宁明工业区、龙州工业区等,完善交通、能源、信息、物流、口岸和园区生产生活配套功能,大力提升产业园区承载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各个园区“上档进位”。着力做大做强糖业循环经济、生态锰、农林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临空型产业,大力推进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以高科技、大项目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引导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玉铁经济带。以玉林—铁山港高速公路、玉林—铁山港铁路(沙河至铁山港东岸铁路支线)、贺州—梧州—玉林—北海城际铁路(规划)等为依托,统筹玉林市区、北流市、博白县,以及玉柴工业园区、龙港新区、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铁山港等重要节点发展,重点发展机械、水泥、陶瓷、服装皮革、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加工、海洋经济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做大做强通道经济。

第十一章  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和城市群发展,形成协调有序、高效集约、功能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实施城市新区建设攻坚战及城市老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扩容提质工程,以集约、低碳、绿色、智慧、人文等新理念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与城市竞争力。

第一节  提升南宁核心城市综合功能

充分发挥南宁科教和产业优势及辐射引领作用,促进要素向中心城区集中,增强科技创新、商务会展等高端服务功能。强化南宁中心城市地位,以南宁中心城为龙头,重点向东向南拓展,积极争取南宁五象新区创建国家级新区,带动空港新区、武鸣、扶绥等外围板块发展,形成多中心组团式都市圈,引领带动区域共同发展。到2020年,南宁市中心城区人口突破300万,新增城镇人口80万,努力实现1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

第二节  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

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5市以壮大经济实力、提升服务功能、集聚吸纳人口、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北海银海新城、北海廉州湾新城、防城港海湾新区、钦州滨海新城、玉林玉东新区、崇左城南新区及龙港新区等新城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扩容提质,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

第三节  增强中小城镇综合实力

实施大县城战略,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一批经济强县,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导向,优化空间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实施中小城市培育工程,推动东兴和凭祥市区及宾阳、横县、合浦、灵山、博白、北流、容县、陆川、扶绥、马山、隆安、上思、上林、浦北等县城升级发展。其他县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成为服务城乡、带动县域、特色鲜明的重要节点城市。到2020年,力争平均每个县城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10万。

发挥优势,培育发展特色小城镇。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作用,推动小城镇建设与疏解大中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建设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大中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加强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卫星城镇;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和农林场场部,建设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边境口岸小城镇,发挥沿边优势,扩大边境贸易和对外合作,建设成为具有边境贸易、金融服务、交通枢纽、跨境旅游等功能的特色城镇。从资源和区位优势出发,培育一批特色小镇,围绕单个产业打造完整产业生态圈,推动涠洲、南康、牛脚、百育、东门、硕龙、江平、新和等特色旅游、特色文化、特色工贸、特色生态名镇转型升级发展;落实百镇扶持壮大建设示范工程,选择一批区位好、基础优、潜力大的建制镇,培育成为建成区人口5万乃至10万以上的重点镇,向特色小城市转型。到2020年,力争平均每个小城镇建成区人口规模达1万。

专栏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小城市培育工程

和城镇扶持壮大工程

中小城市培育工程:到2020年,东兴、凭祥、宾阳、横县、合浦、灵山、博白、北流、容县、陆川、扶绥等县(市)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20万—50万人,浦北、上思、上林、马山、隆安等县城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5万—12万人。

城镇扶持壮大工程:到2020年,吴圩、六景、黎塘、那桐、南康、福成、山口、犀牛脚、小董、大寺、张黄、陆屋、企沙、江平、峒中等城镇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10万—20万,三塘、金陵、锣圩、白圩、大塘、周鹿、福成、白沙、那良、西场、在妙、太平山、隆盛、文地、龙潭、黎村、乌石、沙河、东门、硕龙、爱店、夏石、新和、水口、龙茗等城镇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5万—10万。

第十二章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第一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制度,推动落实居住证制度。实施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将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逐步覆盖尚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拓宽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渠道。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水平。将农业转移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农业转移人口医疗卫生服务。

第二节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城镇市政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重点推进大中城市与周边村镇基础设施连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覆盖范围,推动水、电、路、气和公交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享。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推进大中城市公共服务网络向县以下延伸。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统一均衡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节  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深入推进“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为目标,加强乡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排水排污、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清洁乡村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住宅乡土化建设改造,加强规划引导和建房管控,做好传统村落修缮保护和发展,留住乡愁记忆,建设生态优质、环境优美、和谐幸福的宜居家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整治,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严格控制重污染工业向农村转移,严禁向主要农产品产地排放废水和倾倒固体废弃物,控制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加强美丽乡村和新农村示范建设,打造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升级版,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第五篇  双向开放  构筑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第十三章  全面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以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核心区和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核心区域为战略目标,积极对接TPP等国际贸易新规则,全力推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各项措施尽快落地,构建双向开放新机制,实施开放合作平台升级攻坚战,打好面向东盟“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牌,完善开放合作平台,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开创开放合作新局面,形成开放合作竞争新优势。

第一节  规划建设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

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功能培育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在复制借鉴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沿海、沿边、沿江”三个片区的布局,以北部湾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为基础,加快申请设立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发挥面向东盟、沿边开放、海陆统筹的优势,突出改革先行、创新驱动,服务国家总体战略和发展大局,采取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逐步推进的策略,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推动货物、服务、信息、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把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版的开放先行区、我国沿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改革引领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示范区以及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核心区,为我国西部地区扩大开放和跨越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第二节  建立完善开放合作平台体系

积极推进中国—越南跨境(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推动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凭祥—越南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对接TPP等国际贸易新规则,充分利用有关国家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优势,以及国内的产能优势,大力推进轻纺、食品、建材、五金等产业在跨合区内集聚。深化跨合区基础设施、管理模式、产业发展等交流合作,打造全方位开放合作新节点。同时,积极推进凭祥、东兴现有边境经济合作区扩区调整,推动新设崇左龙州、防城港防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取得积极进展。

加强东兴、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深化经贸投资合作,将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我国与东盟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沿边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通往东南亚国际通道重要枢纽和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批复的《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实施方案》,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投资贸易转型升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把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成为中越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先行区、西南沿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桂西南新的区域经济中心、睦邻安邻富邻的示范区和沿边开发开放的排头兵。

规划建设中国—东盟(北部湾)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根据各自海洋资源和产业优势,探索建立中国—东盟海洋联合开发合作机制,优先推动与东盟国家集装箱联运、运输航线、物流配送、邮轮客运等互联互通合作,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海洋渔业、海产品深加工、海洋生物科技、海水综合利用、特色船舶修造等产业合作,积极开展海洋科技和海洋文化交流与合作,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海上渔业走廊、远洋渔业基地,拓展海洋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新空间。

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筹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聚发展,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优化调整凭祥综合保税区发展定位和功能分区,推动钦州保税港区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联动发展;稳步推动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加快建设凭祥综合保税区二、三期和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二期,以及南宁综合保税区。争取设立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

搭建“一带一路重要服务平台。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逐步升级为“一带一路”博览会;在南宁设立泛北合作机构,积极争取泛北论坛升级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提升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影响力,建立对东盟对话磋商、制度执行、日常组织、经贸合作的新机制。积极融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及孟中印缅国际经济走廊建设,争取更多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和平台落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第三节  构建区域性国际要素资源配置中心

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中心。加快培育企业对企业(B2B)和企业对个人(B2C)市场,优化电子商务发展支撑环境,发展现代新型业态。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南宁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服务商、产业基地和境外服务网点,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规范的海外仓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完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专业市场及物流配送等支撑系统,建立与国内外电商龙头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优化跨境电商服务链、数据链和监管链,支持南宁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南宁)综合试验区。依托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优势,创建东兴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

建设区域性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中国—东盟进口商品采购基地、中国—东盟经贸信息港、中国广西东盟商贸城、中国—东盟(钦州)农产品物流中心、中国—东盟(北海)水产品交易集聚区、南宁市大型粮食交易市场、中国—东盟(凭祥)水果城、防城港粮油加工物流中心、防城港宝湾环球商品交易中心、(崇左、东兴)红木现货交易中心、凭祥商品交易会展中心、(东兴)机电贸易城、(玉林)中药材交易中心等建设,构建面向东盟的糖、原油、锰矿、橡胶、农副产品、海产品等资源配置平台。

构建服务贸易交易中心。重点培育和扶持运输、旅游、金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承包与建筑、专业服务、劳务服务、服务外包、文化、教育、医疗等比较优势行业,成为以面向东盟为主导的区域性国际服务贸易中心。构建与贸易相关的专业服务业市场体系,形成专业覆盖面广、市场公信度高、知名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机构集聚的市场格局。

第四节  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推进跨区域通关便利化。整合北部湾口岸、枢纽、平台、市场四大资源,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形成交通枢纽、口岸、综合保税区“三位一体”的大通关体系。建立健全与西南中南地区省区市通关协作机制,完善与西南中南地区等腹地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加快自贡、昆明、贵阳、成都、重庆等西南中南地区内陆无水港布局建设,推动与内陆口岸通关协作,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积极推进西南铁路协作网建设,形成运价联动机制。在友谊关、东兴、凭祥等边境口岸率先推动与越南对应口岸“联合查验、一次放行”。

推动跨国通关便利化。建立与中国—中南半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沿线国家联动的工作机制,协调沿线国家海关签署大通关协议。探索推动与东盟国家“两国一检”、“一站式”、旅客自助式通关、农产品“绿色通道”等通关新模式。

第五节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构建跨国产业链。重点开展国际贸易、劳工与就业、环境治理、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推进石油化工、海洋经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通信、橡胶、棕榈、生物制药、中医药、清真食品、矿产品等产业合作,推动北斗、高铁、高分、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应用的合作开发,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建立跨国产业体系,打造与东盟产业合作发展的新高地。

强化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加快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推动广西崇左中泰产业园、中泰(玉林)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建立中泰“两国双园”联合协调机制;规划建设中国—印尼(防城港、北海)产业园、中新(南宁)产业园。推广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模式,与东盟国家开展更多的园区合作,打造产能向东盟转移的重要窗口和便捷通道,为国内企业赴东盟集群式投资提供平台及服务。实施“走出去”战略,落实自治区“一国一标志项目”工程,围绕轻工食品、化工、电力、有色金属、钢铁、工程机械、建材、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推动企业以投资、设备出口、工程承包等方式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在东盟国家重点枢纽港口城市和区域中心建设境外桂货展销中心、商贸城和物流园区,形成若干境外产能合作示范基地。

第六节  转变国际贸易发展方式

加工贸易。深入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积极发展以高新技术为重点的加工贸易,提高加工贸易质量、附加值和增值率。大力承接东部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电脑部件及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加工贸易转移承接载体,重点发展南宁、北海、钦州3个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北海出口加工区、钦州保税港区、南宁综合保税区、凭祥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东兴农产品—海产品加工贸易园区、东兴国家级出口加工基地、龙州坚果加工贸易交易基地、沿边红木加工贸易基地,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现代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培育加工贸易产业集群,打造南宁—钦州—北海电子信息加工贸易产业带、边境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支持贸易出口企业积极参与各种国际认证,取得通向东盟及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服务贸易。密切跟踪国际市场需求新动态,巩固提升运输、旅游、建筑等劳动密集型出口领域,培育发展通信、金融保险、教育、环境、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转让、广告咨询、研发设计、集散分销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领域,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贸易新业态。规划建设一批服务贸易功能区、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扩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的服务出口功能,扩充国际转口贸易、国际物流、中转服务、国际结算、分销仓储等功能,积极融入国际采购链,引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跨国服务业企业,打造服务贸易新型网络平台,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各服务行业之间融合发展,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争取设立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拓展南宁、北海、防城港免税店经营范围。创新边境贸易服务发展政策,重点加强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合作。充分利用CEPA的政策措施,引进港澳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等。

专栏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主要国家服务贸易重点领域

越南:计算机、市场调研、管理咨询、教育、环境、旅游等。

泰国:教育、数据处理和数据库、研究和开发、房地产等。

马来西亚:交通运输、金融、建筑、工程、兽医服务等。

新加坡:教育、旅游、金融、物流、商业、会议服务、文化创意、健康保健、信息通信等。

印度尼西亚:旅馆、餐饮、资产管理和证券管理服务等。

文莱:电信、旅游、航空、教育、银行、航天运输、铁路运输等。

菲律宾: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服务等。

互市贸易。支持凭祥、浦寨、东兴、水口、龙邦等有条件的边民互市区推行转型升级改革,促进互市贸易与“落地加工”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边民互市贸易商品目录清单,提升边境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支持互市贸易向边民集体组织贸易发展,提升边民参与贸易实际收入水平。加强对边境小额贸易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边境贸易运行监测网络。

实施“商帮互驻计划建立中国—东盟民间中小商业机构互驻机制,以南宁华南城等大型市场为核心平台,通过税收、房租、就学等优惠政策吸引东盟国家商人及商业机构常驻南宁;组建北部湾企业战略联盟,形成一批能走出去的“北部湾商帮”、“新桂商”,支持引导广西商业机构和商人到东盟国家经商,推动双方民间商业力量常态化互驻,打造多边民间商业网络。

第七节  提升外资利用水平

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引导和鼓励外商在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设备维修等加工制造业领域扩大投资。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改善投资环境,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提高引进外资质量。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上以对外发行股票的方式利用外资,鼓励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到境外市场融资。

第八节  推动口岸升级发展

实施口岸提升工程,整合口岸资源,拓展口岸功能,推进一类提升、二类升级、互市创新,促进边民互市点向新设口岸发展,提高口岸服务和通关便捷化水平。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加快开拓口岸仓储、保税、运输、货代等物流增值业务。实施“一岸一策”,基本建成口岸全覆盖的“单一窗口”模式,建立口岸权责与收费清单,加快电子口岸和互市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根据“十三五”口岸扩大开放安排,支持凭祥友谊关、东兴口岸探索“一口岸、多通道”管理新模式,研究出台口岸附属通道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加快提升通道通关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口岸交通、查验监管、办公等基础设施建设。

专栏5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口岸升级发展重点事项

口岸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友谊关口岸设施改扩建及信息化互联互通平台工程、凭祥铁路口岸指定进口口岸项目、东兴口岸二桥综合服务区项目、水口二桥监管区项目、科甲口岸监管区项目、硕龙口岸和爱店口岸基础设施及联检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

口岸开放升格:推动新设南宁港口岸、铁路口岸,推进科甲、平而关、峒中口岸升格为一类双边性口岸,加快水口、爱店、硕龙口岸升格为一类国际性口岸,支持东兴、友谊关、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北海航空等口岸扩大开放。

第十四章  全面深化国内区域合作

以增强支撑性、带动性、协同性为主线,积极探索共建、共享、共赢合作发展新模式,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增强合作效益,深化合作成果,从区域合作中获取发展新空间、新动力。

第一节  引领“三区统筹”发展

发挥面向东盟和沿海沿边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拓展内陆腹地,延伸面向腹地的产业和服务链,与珠江—西江经济带深度合作,共同提升“双核”地位。积极深化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协同发展,推动“三区”基础设施互通、产业企业互融、市场资源共享、政策优化组合,切实解决要素分散、市场分割、物流不畅、同质化竞争等深层次问题,推动形成梯度分工合理的产业布局,加快形成陆海边统筹、境内外联动、区域间协同的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第二节  深化与西南中南地区合作

健全与西南中南地区的合作机制,加强与西南中南地区战略规划、互联互通、产业对接、人才交流等合作,拓展发展腹地和市场空间。深化经济协作,联手建设南宁—贵阳—昆明特色经济带,发展“飞地经济”,推进与四川、云南等省份合作共建跨省飞地产业园。条件成熟地区在省际毗邻地带设立跨省产业合作园,促进省际间产业和市场一体化。共同推进与西南中南地区的跨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骨干通道建设,打通省际断头路和碍航设施,提升道路通达水平,促进交通一体化。加快“无水港”及相关物流网络设施布局建设,升级集疏运体系。

第三节  加强环北部湾城市合作

以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和联动协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港口协作、产业提升、城镇提质、生态修复、开放创新等领域深度合作,协同广东、海南两省推进环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打造我国沿海新的城市群和增长极,成为全国经济和人口的重要集聚区域。进一步密切与湛江港、茂名港、海口港、三亚港等环北部湾主要港口的联系,推进港口、码头、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推进跨区域产业双向转移和互补合作,促进园区化和集群化发展,打造防城港—钦州—铁山港—湛江—茂名等为主体的沿海环保型重化工产业带、南宁—北海—湛江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北海—海口—三亚为主体的滨海旅游带,形成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四节  深度融入泛珠区域合作

深化与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协同推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加快跨区交通基础设施共建,搭建重大合作平台,形成通达便捷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道。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实现江海联动、海陆统筹,加强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协作,共同承接广东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和辐射,促进两广一体化进程。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借助港澳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共同拓展东盟和全球市场。联合推进黎湛线电气化改造、张家界—桂林—玉林—海口、东兴—合浦—湛江—港澳、东兴—玉林—泉州等跨界铁路建设,合浦—贵港—武宣—柳州—三江等高速公路建设,崇左港—南宁港—贵港—梧州港—肇庆港—广州港群等通航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与泛珠区域城市间航线航班加密,联合打造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促进区域内客货快速联运。深化桂台经贸合作,建设海峡两岸(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推动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发展。积极推进与京津冀、长三角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研发创新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第十五章  提升区域性国际互联互通水平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按照强化通道、做强枢纽、优化网络、提升服务的要求,实施互联互通攻坚战,重点推进海上东盟、陆上东盟、南北国际新通道以及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共建共享高速公路、铁路、航运、航空、通信、油气管网“六张网”,突破互联互通瓶颈,构建面向东盟、辐射西南中南、衔接“一带一路”的现代化交通、物流、信息大通道。

第一节  构建区域性国际大通道

海上东盟通道:着力打造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以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为依托,面向东盟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打通由北部湾港口向南通往东盟各港口以及南太平洋、印度洋的海上通道,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推动中国—东盟港口群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

专栏6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

积极响应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论坛的倡议,加强统筹协调,务实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机制建立、先期项目建设和重点合作领域探索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国家主要港口班轮航线及航运服务、航运服务配套、物流信息中心一期项目、水上训练基地和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机制建设,推动设立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秘书处,制定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合作办法和愿景与行动,实现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的良好开局。

陆上东盟通道:打造中国—中南半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打通陆上从南宁经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一直到新加坡的通道,编织连接沿线国家主要城市的公路和铁路网络,优先推进凭祥—同登—河内和东兴—芒街—下龙—河内高速公路、南宁—凭祥—同登—河内和防城港—东兴—芒街—下龙—海防—河内铁路、北仑河二桥和三桥、水口至驮隆界河二桥。扩大中越直通车实施范围,探索在中国—东盟国家主要城市间开行直通车。

南北国际新通道:建设衔接“一带一路重要廊道。打通以南宁为枢纽,向北通过贵阳联通重庆,对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并延伸至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国内城市,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南北国际新通道。加快推进贵南高速铁路、防城港—崇左—百色—文山铁路等建设,推进沿线区域大通关,为西南中南地区、中亚及东盟国家等贸易发展和交流合作提供双向服务。

第二节  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围绕打造北部湾千万标箱大港的目标,按照国际化、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导向,到2020年,力争港口吞吐能力达4.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接近千万标箱。引进国际港口运营商合作建设与运营管理,加快实施港口能力提升、货运畅通、港口服务重大工程,推进形成广西北部湾港“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的港口布局体系,打造大进大出的现代化港口集群,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大港。建设航运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深水航道、大能力码头、集装箱枢纽港口、通关口岸等,推动码头装卸专业化改造及港口锚地等水上支持保障系统建设,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增开三港区间“穿梭巴士”及面向东盟的近洋航线,加强港口与铁路、公路、管道等运输方式衔接;促进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水平,建设北部湾港航服务集聚区,建立覆盖港区生产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拓展国际班轮航线,加强与国内外航运公司合作,提高航线密度,重点开通来往东盟国家的国际班轮,积极开辟美洲、欧洲、大洋洲以及非洲等地的集装箱直航班轮航线。

专栏7  广西北部湾港“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港口布局体系

“一港”即广西北部湾港;

“三域”指防城港域、钦州港域和北海港域;

“八区”指广西北部湾港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的八个枢纽港区(渔澫港区、企沙港区、龙门港区、金谷港区、大榄坪港区、石步岭港区、铁山港西港区、铁山港东港区);

“多港点”指主要为当地生产生活及旅游服务的规模较小的港点。

专栏8  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重点建设项目

新港区建设。防城港企沙港区企沙南作业区;钦州港大榄坪港区大榄坪南作业区、大环作业区、三墩作业区;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东港区,北海国际邮轮码头。

泊位建设。防城港企沙南作业区30万吨级大型散货码头、渔澫港区第四作业区401号和402号泊位,北海铁山港东港区北暮作业区7至10号泊位、钦州港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航道建设。北海铁山港区航道三期工程、二期扩建工程;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扩建10万吨级双向航道);防城港渔澫港区第五作业区进港航道工程、潭油作业区进港航道工程,企沙港区企沙南作业区航道一期工程、30万吨级进港工程、4号至6号锚地工程。

码头装卸专业化改造。北海铁山港域15万吨级LNG大型专业锚地及沙田码头口岸现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铁山港东岸码头;防城港域30万吨级大型散货码头,防城港域20万吨级锚地;钦州港域30万吨级码头。

港航服务。北部湾航运交易所;航运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第三节  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依托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内河水运、航空等相结合的快速化大运量综合运输通道,以南宁机场、南宁站、南宁火车东站、公路枢纽和内河港口等交通枢纽为重点,加快南宁五象站、南宁北站、南宁西站、仙葫客运站、配套智能停车场建设及南宁火车站改造,强化南宁与周边省会城市和东盟重要城市的便捷连接,高标准建设南宁连通国家“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高速铁路,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与铁路、公路、航空的衔接,强化各种运输方式、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加强港铁、公铁联运设施建设,将南宁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枢纽经济圈,建立面向东盟的南宁国际空港经济区。

专栏9  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点项目

建成南宁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2号线工程、3号线一期工程、4号线一期工程、2号线东延工程、5号线一期工程,积极开展轨道交通6、7、8号线和3、4、5号线二期工程及2号线三期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建设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南宁机场第二跑道及配套设施;改造南宁火车站,续建南宁东站,新建南宁北站、南宁西站、南宁五象站;建设南宁第二、三高铁动车所;建设凤岭综合客运枢纽;改造提升玉洞货运站场。

第四节  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

以南宁为核心、覆盖全区、服务西南中南地区,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通信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枢纽,实现中国—东盟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搭建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技术合作、经贸服务、人文交流五大平台,打造东盟区域信息基础设施海外业务服务和运营基地。加快南宁核心基地建设,建设中国—东盟海陆光缆等国际通信设施,提升国际出入口通信能力,力争将南宁建成我国第四个国际互联网出口点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互联节点。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一批面向东盟的网络视听基地、北斗卫星产业园、智慧城市产业园、技术转移中心、检验检测及认证中心等产业聚集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网络文化、智能电网、金融信息、技术创新、网络安全等信息服务业发展,打造信息产业集群。

专栏10  中国—东盟信息港重点项目

信息基础设施。中国—东盟国际互联光缆工程、电子商务认证授权机构(CA)体系、中国联通南宁总部基地、南宁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南宁信息交流中心、城市光纤网和互联网带宽扩容与提速工程、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信息资源中心、广西至东盟各国出口国际直达专用数据通道。

公共服务平台。中国—东盟综合数据交换中心(北部湾数据资源交换中心:企业数据库、商品贸易库、投资数据库、服务贸易库)、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港口物流信息中心、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国际标准数据处理中心(IDC)、国际呼叫中心、南宁市数据灾备中心、区域性计算中心、中国—东盟商务信息港、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中国—东盟金融信息发布共享平台、物联网与物流服务平台、产业云服务平台、企业情况综合大数据平台、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

第五节  深入推进中国—东盟“六网”共建

加快推进中国—东盟高速公路网、铁路网、海运网、航空网、通信网、油气管网“六网”共建共享,推进北部湾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建成覆盖面广、功能配套、相互衔接的跨境互联互通网络,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

专栏11  交通互联互通重点项目

公路。协调推进建设南宁—新加坡高等级公路网、凭祥—河内高速公路、东兴—下龙—海防高速公路;重点推进建设柳州—合山—南宁、荔浦—玉林、贵港—合浦、博白松旺—铁山港东岸、玉林—湛江,硕龙—隆安—贵港、北流清湾—南宁苏圩、崇左—水口、崇左—靖西,改扩建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南宁新江镇至崇左扶绥县一级公路、广西滨海公路、钦州—灵山一级公路、峒中—东兴二级公路。

铁路。重点推进建设项目:贵阳—南宁客运专线、黔桂铁路二线(增建)、合浦—湛江铁路、防城—东兴;南宁—玉林、贵港—北海城际铁路、广西市域铁路项目(南宁—横县—灵山、南宁—武鸣—上林、黎塘—宾阳)等;湘桂铁路南宁—凭祥段扩能改造、黎塘—湛江铁路电气化改造、南昆铁路南宁—百色段增建二线、洛湛铁路永州—玉林段扩能、钦州东站经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三墩铁路支线、南宁六景港铁路支线、沙河—铁山港东岸铁路支线、茅岭—皇城坳铁路支线、北海铁山港—石头埠支线—啄罗铁路支线、黎湛与南广铁路新建联络线;北部湾集装箱办理站、防城港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北海铁山港铁路支线铁山港站第二货场。力争2020年前开工项目:张家界—桂林—玉林—海口铁路、广西沿海铁路既有线扩能、玉林—铁山港铁路复线、贺州—梧州—玉林—北海城际铁路、防城港经崇左—百色铁路、南宁牛湾港作业区铁路支线、钦州—钦州港铁路复线、钦州港西港区、中港区疏港铁路专支线。重点推进前期工作项目:太原—南宁高铁、南宁—灵山—博白—茂名高铁、桂林—容县—玉林—湛江高铁、玉林—浦北—灵山—钦州铁路、钦州—崇左铁路等。

航空。加快建设吴圩机场(第二跑道及配套设施)、玉林机场、北部湾机场(北海机场、钦州机场)、涠洲岛通用机场、南宁伶俐通用机场、武鸣通用机场、钦南通用机场、滨海新城通用机场、灵山通用机场、容县通用机场、龙潭通用机场、大新通用机场、龙州通用机场;增开南宁至越南河内、马来西亚槟城、菲律宾宿务、柬埔寨暹粒、泰国清迈、文莱斯里巴加湾等东盟城市航班。

内河航运。加快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绣江复航工程、邕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开展左江国际水运通道工程、平陆运河工程前期研究。

建设高等级广覆盖的公路网络,重点加强路网联络、扩能改造交通拥挤路段、适当加强人口密集区和产业集中区路网密度,推进沿边公路提级改造;建设快速大能力铁路网,实施既有线铁路扩能改造,完善联通北部湾港口、西江黄金水道码头、重点产业园区的支线铁路,完善高铁动车所布局;建设便捷高效大密度航空网,加密南宁机场至东盟航线航班,构建便利顺畅的中国—东盟空中走廊,优化支线机场布局,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建设畅通大吞吐航运网,推动港口资源带动航线发展,以港口码头、航道、集疏运体系等建设为重点,加快港口开发、资源整合和信息化提升;建设新型高性能通信网,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提高城乡网络覆盖率,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等信息综合应用。

积极推进以油气管网为重点的跨区域能源网络建设,促进区域能源互联互通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实施西气东输二期、中缅油气管线、液化天然气上岸等重大工程。重点实施滇桂工业专用输电线路工程,加快建设防城港—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富宁—文山的沿边工业专用输电线路项目。加快推进沿海核电、北部湾大型原油储备库、煤炭储运基地和配送中心、煤电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拓展能源区域合作,建设“一带一路”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推进清洁电力、石化及海上油气勘探开采合作,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联网建设,扩大从东盟、澳大利亚、拉美的煤炭、油气、生物质资源进口。

第六节  加强多式联运

重点推进南宁铁水联运、北部湾港海铁联运和水水联运、钦州集装箱国际中转。加强北部湾港与西江等主要内河港口的合作联系,促进“江铁海”联运。加快建设南宁和北部湾集装箱办理站。开通港口直达西南中南等腹地省份的“五定”(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班列。开展港口“最后一公里”建设专项行动,提高北部湾沿海及南宁、崇左主要港口水铁联运比例,解决其集疏运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出台相关引导性政策,完善与创新市场运行机制,积极引导、扶持运输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方式、多层面参与水铁联运市场。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北部湾水铁联运发展创造更有利条件。

第十六章  促进与东盟的人文交流合作

发挥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习俗相近、人文相亲的独特优势,以华人华侨为纽带,重点推动文化、教育、人力资源、旅游、医疗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圈,促进与东盟国家往来更加便利。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交流合作

深化文化交流。放宽文化产业准入条件,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和版权贸易,设立面向东盟的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文化合作基金、网络影视资源中心。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中国—东盟海洋文化博物馆、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心,推动中国—东盟影视节目播出、落地覆盖和交易平台等标志性文化交流设施建设。积极承接国家层面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任务,鼓励和支持民间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

拓展教育合作。放宽外商投资教育培训、合作办学限制,鼓励和支持东盟国家的机构及个人独资、合资、合作设立职业技能培训、开发机构和职业中介机构,创建中国—东盟联合大学和留学生双向教学基地。联合西南中南高等教育资源,实施中国—东盟政商领袖培育工程,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大力支持国际组织和国内外智库在广西设立分支机构,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设立研究生院和分支机构,把北部湾大学建设成为与东盟教育合作交流平台。

开展人力资源合作。强化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合作,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对接,促进供需衔接。共同研究制定人才派遣计划,建设中国—东盟国际劳务合作市场和技工培训基地,促进人力资源互利共享。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人力资源合作基地,与东盟国家试行学历学位、职业资格互认,使其居民在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享有与我国公民同等就业机会。

强化旅游合作。放宽旅游业投资限制,争取北部湾跨境旅游异地办证审批权,建立区域旅游集散地,在南宁空港、邮轮母港和边境口岸建设免税购物中心或免税店,争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加强医疗合作。放宽医疗服务准入条件,争取经母国认证的外国医生可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持证经营,建立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医疗合作平台和机制。加快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凤岭东盟医院、中国—东盟远程医疗中心、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南宁中国—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广西海难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广西药用植物园建设升级,推进中国—东盟重大疾病防治和消费品、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联合监测能力建设。推进南宁市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建设,鼓励和引导东盟国家优质医疗资本到南宁开办医疗机构。

第二节  发挥华人华侨作用

加快培育、开发、利用、保护侨务资源,深化青年、妇女、智库、科协、民间组织等友好合作,主动邀请优秀华人华侨担任发展顾问、协会理事或授予其荣誉市民称号等,鼓励各行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人华侨社团特别是桂籍社团和华商组织建立密切合作机制,积极策划并定期开展华裔政要广西寻根工程、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等活动。


第六篇  以人为本  推进绿色发展与共享发展

第十七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环境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建成美丽北部湾。

第一节  加强近岸海域利用与保护

实施“蓝色北部湾”整治行动,搭建“陆海统筹”的联防联控体系,实现近岸海域污染有效防控。依据污染排放对不同海洋功能区的影响,制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陆源污染控制目标。加强港口、船舶和海洋工程的污染防治。加强工业企业管理与污染控制,建立沿海高风险工业企业和危险品清单以及定期风险处置核查制度,加强沿海工业企业、入海直排口、海洋倾倒区的环境监管,加快沿海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大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力度,推广水产养殖清洁生产,重点推进入海河流流域的综合整治。建立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咨询服务平台,控制重大涉海污染事故发生。

划定海洋生态环境红线,实施严格的海洋生态红线管控机制,推进近岸海域、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深入开展赤潮、红树林病虫害等海洋生态灾害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工作,严格建设项目的海洋环境准入条件。建立海岸生态隔离带或生态缓冲区,开展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灾害治理、互花米草治理与生态修复。

专栏12  近岸海域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近岸水环境综合改善工程。北仑河、九洲江等跨境跨省河流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入海河流流域污染治理工程,近岸海域及沿海区域污染整治工程。对铁山港工业排污区、北海红坎污水处理厂排污区、钦州港临海工业区排污水、企沙工业排污区等主要纳污海域实行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强化南流江、钦江、大风江、茅岭江、防城江和北仑河等主要江河入海口和各类陆源排污口的监管。

海上污染源防控工程。沿海港口和海洋工程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安装废水、废油、垃圾回收与处理装置,并达标排放。严格执行倾倒区科学论证和审批程序,依法申报和批准废弃物海洋倾倒区;合理利用海域的纳污能力,优化废弃物海洋倾倒区布局。制定北海、防城港、钦州沿海三市相应的海上溢油应急计划并报政府颁布实施;建立完善环境污染、溢油与赤潮灾害监测及应急体系,控制重大涉海污染事故发生。

第二节  加强陆域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各类生态系统保护。加强对重要生态公益林、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重要地质遗迹、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生物物种资源等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珍稀濒危物种及沿海红树林、海草床、河口港湾湿地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森林城市、海绵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

构建完善的生态网架。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以山脉、水系、岸线为骨干,利用林地生态廊道、河流生态廊道和海岸带功能区,连通生态源地和生态节点,构建完善的生态网架。

加强重点生态区建设。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岩溶地区生态修复与保护、海岛生态保护、沿海防护林、江河防护林、水土保持、城市环境改善、标准海堤等生态建设工程。

专栏13  陆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程。编制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科学划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红线区域,制定管理办法,严格保护。

区域绿道网建设工程。编制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绿道体系专项规划》,加快构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绿色廊道网络体系。

第三节  加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

加强泛北部湾跨区域的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设完善跨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完善联合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机制,协同应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搭建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平台,探索建立跨区域环保机构。建立跨区和入海河流断面考核制度。推进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加快建立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活低碳化,以生态理念改造传统产业,以市场理念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以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转变,减少资源消耗和降低对生态环境破坏。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实施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改造和新兴生态产业发展工程,构建集约高效循环生态产业链。实施产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工程,在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采取新建和“以园建园”的形式,将现有产业园区改造成为联合企业型、综合型、静脉产业型园区,培育主导产业链型生态产业园区。到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所有国家级园区全部完成生态化改造,30%以上的自治区级园区建成生态化园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碳排放,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建设城镇和产业园区再生水利用系统,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动城镇环保设施建设运营产业化。探索发展绿色金融,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

专栏14  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工程

南宁生态产业园建设工程,南宁、玉林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和再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崇左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工程;沿海石化传统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工程,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综合型园区改造工程。

第十八章  强化脱贫攻坚和福祉保障

不断加强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改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注重扶贫开发,实施精准脱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第一节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脱贫攻坚战,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精准施策,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加快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摘帽。全力落实我区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和“十大行动”。建立完善精准扶贫机制,扎实做好贫困户、贫困村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建立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做到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到人。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让贫困地区孩子享受到更加公平的优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产业扶贫,发展扶贫特色优势产业,研究设立产业化扶贫专项基金,推进脱贫攻坚示范县建设。依托互联网平台,探索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支持边境地区贫困群众积极发展边境贸易,通过合法的贸易活动实现脱贫致富。加强扶贫脱贫区域合作,与左右江革命老区等周边重点贫困区域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全面落实扶贫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鼓励社会力量扶贫,建立完善各界支持、参与扶贫工作的激励机制。努力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有效性。

第二节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育发展活力,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

提高社会就业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强化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提升计划,支持农民工群体创业。积极开展对外劳务合作。统筹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就业服务和管理,推进城乡各类人群平等就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农村医疗急救网络,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养老事业。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形成公正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切实提高基层及贫困地区公务员待遇水平。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障可持续性为原则,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统筹救助体系,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九章  推进智慧北部湾建设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重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港口、智慧园区、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商圈等领域建设,打造智慧北部湾。

智慧城市。统筹规划、有序推动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慧安全、智慧教育、智慧旅游协同建设,加紧编制并组织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中长期规划,完善智慧城市评定标准体系。加快南宁、玉林、钦州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智慧港口。不断完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港口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港口装备智能化水平,加快港口客户服务、生产过程、运营管理、资源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实现数据监测精准化、口岸作业智能化、物流服务全程化、决策支持智慧化,促进北部湾港口向智慧型港口转型。

智慧园区。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大力推进园区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生产制造智能化、业务流程信息化、运营管理高效化,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实现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园区精品示范工程。

智慧物流。加快智能物流技术应用,建立智慧物流管理系统,推进物流企业智慧化转型,完善智慧物流网络节点和智慧物流信息网络,重点提升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物流作业单元化、物流流程标准化、物流交易数据化、物流过程可视化水平,建成“安全、高效、便捷、经济”的智慧物流体系。构建一批智能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和集聚。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加快智慧物流软件技术创新基地、智慧物流产业装备创新基地建设。

智慧交通。以“互联网+交通”的思维,加强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以公众出行及货物流通的信息需求为导向,完善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地面公交、出租汽车、轨道交通、路网建设、汽车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智能管理,构建跨区域、跨部门、覆盖全行业的应急指挥管理信息化网络、智能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公众出行和货物流通的便捷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第七篇  强化实施  实现“十三五”宏伟蓝图

第二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明确规划的实施主体和工作主体,加强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健全规划体系,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强化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评估,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节  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加强与各地政府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和推进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自治区北部湾办)及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6市北部湾办的职能作用,明确规划实施职责分工,加强协调联动,合力推进规划实施。

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与管理。以规划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规划落实,优先抓好重大项目开发、储备和建设,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制定实施年度重大项目计划,形成“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机制。

加强财政引导和金融服务。加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重点建设项目。鼓励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区直国有企业、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等发起设立各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发展投资基金,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加快发展。搭建新型投融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企业的支持力度。

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年修订)》和本规划为统领,围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扩大对外合作开放、优化重大产业布局、完善互联互通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编制实施一批专项规划,形成多规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扩大公众参与,强化组织实施,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增强规划对各市发展的引导性和约束性。

附件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三五”规划图件

01  发展现状图

02  总体结构图

03  重点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图

04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规划图

05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图

06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

附件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及重大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所在
城市

总投资(万元)

建设

起止年

一、互联互通基础设施

(一)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工程

1

广西沿海重要港区码头建设工程

建设北海铁山港港区,防城港渔澫、企沙港区,钦州大榄坪和大环作业区,新增港口吞吐能力2亿吨以上。

北海、防城港、钦州

1800000

2016—2020

2

环北部湾邮轮航线(广西区域)工程

建设2个邮轮停泊点及各种配套设施。

北海、防城港、钦州

300000

2014—2020

3

防城港企沙南作业区30万吨级大型散货码头

建设1个30万吨级散货泊位(水工按40万吨级设计),吞吐能力1750万吨,进港航道18.3公里。

防城港

350000

2016—2020

4

钦州港30万吨级进港航道支航道工程

建设30万吨级航道8.51公里。

钦州

92024

2014—2016

5

钦州港大榄坪港区三墩作业区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以及进港航道工程

建设2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1个,吞吐能力90万标箱,航道12公里。

钦州

330000

2017—2020

6

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工程

建设30万吨级石油减载平台,设计能力980万吨,接岸栈桥3公里。

钦州

266183

2015—2016

7

北部湾集装箱办理站

建设4条货物线(每条长1050米),货物堆场等。

钦州、

防城港

260000

2016—2020

8

北海港铁山港区航道疏浚二期扩建工程

扩建10万吨级航道7.72公里。

北海

140000

2014—2017

9

北海港铁山港区航道三期工程

建设0.5—10万吨级航道,全长24公里。

北海

161496

2015—2017

10

防城港企沙南航道一期工程

建设10万吨级航道7.7公里。

防城港

190000

2016—2018

11

防城港企沙东港区航道工程

建设5—15万吨级航道13.68公里。

防城港

73000

2016—2019

12

防城港潭油作业区进港航道工程

建设3000—50000吨级航道20公里。

防城港

290000

2016—2017

13

钦州港10万吨双向航道

按10万吨级集装箱船双向通航要求(乘潮保证率100%)进行扩建,航道全长 25.7公里,设计宽度约390米,设计底标高—14.1米。

钦州

150000

2017—2019

14

沿海港口重要铁路专线和支线配套建设工程

1、沙河至铁山港东岸铁路支线:正线全长87.1公里,铁路等级为二级、单线时速为120公里/小时。

2、企沙南港区铁路专线:工企Ⅰ级,单线,预计全长18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

3、企沙东港区铁路专线:工企Ⅰ级,单线,预计全长22.4公里,设计时速81公里/小时。

4、企沙铁路支线增建二线:正线全长28.2公里,工企Ⅱ级,双线预留电化条件。

玉林、北海、防城港

751000

2016—2020

(二)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15

南宁至贵阳客运专线

高铁客专,双线,全长约489公里,其中广西段长289公里。

南宁

4110000

2016—2019

16

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扩能改造

国铁I级,双线,200公里/小时,长198公里。

南宁、

崇左

1690000

2016—2018

17

南宁轨道交通建设工程

1、2号线东延工程(玉洞至坛兴村站):线路全长6.5公里,共设4座车站。

2、3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为26.6公里,共设20座车站。

3、4号线一期工程(南宁南站至新村站):线路全长为21.4公里,共设17座车站。

4、5号线一期工程(那洪至金桥客运站):线路长20.6公里,设站18座。

南宁

5293700

2015—2021

18

南宁机场新航站区扩容提质工程

增开南宁至越南河内、马来西亚槟城、菲律宾宿务、柬埔寨暹粒、泰国清迈、文莱斯里巴加湾等东盟城市航班等;新建第二机场跑道,跑道等级4F,长度3800米,宽60米。

南宁

300000

2016—2018

19

广西沿海铁路既有线扩能

国铁I级,双线,120公里/小时,长271公里。

南宁、

北海、

钦州、

防城港

1000000

2018—2021

20

南宁市区至南宁机场到崇左轻轨

全长120公里,地铁Ⅰ级,双线,设计时速160公里。

南宁、

崇左

2000000

2016—2018

21

南宁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扩建

高速公路248公里。

南宁

2270000

2015—2017

22

南宁至钦州至防城港高速公路改扩建

高速公路134公里。

南宁、

钦州、

防城港

880000

2015—2018

23

南宁—新加坡高等级公路网

建设凭祥—河内高速公路、东兴—下龙—海防高速公路等国内段。

崇左、

防城港

100000

(三)中国—东盟信息港工程

24

中国—东盟信息港产业园

建设信息交流中心、IDC数据中心、会议展览中心、商务办公楼、酒店及公寓等。

南宁

500000

2014—2016

25

南宁市大数据产业园

建设大数据科技企业孵化产业园,具有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创新协同运营中心、产业化创新基金、大数据支撑云平台。建立相关行业的应用创新模型,引入创新型企业及团队。

南宁

100000

2016—2017

26

钦州智慧城市项目

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工程、基础数据库工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云计算中心、网格化城市综合管理、智慧港口工程、智慧园区工程等14个项目。

钦州

211300

2015—2018

27

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

分三期实施建设,其中一期建设数据中心一期、展示中心、管理中心及1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机房;二期规划建设2万平方米数据中心;三期规划建设3万平方米数据中心。

钦州

450000

2016—2017

(一期)

(四)其他互联互通重大工程项目

28

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95公里。

崇左

582000

2015—2018

29

东兴—崇左—天等—田东—巴马高速公路

总长约310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

崇左

830000

2016—2019

30

玉林至荔浦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265公里。

玉林

1710000

2015—2018

31

硕龙至贵港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339公里。

崇左、南宁

3130000

2016—2019

32

钦防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双向四车道改扩建为双向八车道138公里。

防城港、

钦州

270000

2018—2021

33

防城港至崇左至百色铁路

国铁I级,单线,120公里/小时,长450公里。

崇左、

防城港

2200000

2019—2024

34

洛湛铁路永州至玉林扩能改造

国铁Ⅰ级,双线,160公里/小时,长380公里。

玉林

1950000

2016—2019

35

防城港至东兴铁路

国铁Ⅰ级,单线预留复线,160公里/小时,长46公里。

防城港

330000

2016—2017

36

西江黄金水道—崇左市左江航道码头、船闸建设工程

建设崇左港中心港区濑湍作业区,新环作业区,左江、先锋、山秀电站船闸及江州、龙州、宁明客运旅游码头。

崇左

180854

2015—2020

37

绣江复航工程

一期工程新建象棋、金鸡2个500吨级船闸,改建交口枢纽船闸,建设玉林容县自良港口作业区;二期工程新建白马枢纽、玉林港容县港区磨刀湾作业区,整治50公里航道。

玉林

700000

2016—2020

38

玉林机场

飞行区按4C标准建设,2600米跑道,9800平方米航站楼。

玉林

160000

2015—2019

39

北部湾机场

飞行区按4C标准建设,选址规划建设。

150000

2018—2021

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一)优势工业升级工程

40

中石化铁山港炼化一体化项目

新增炼油能力1000万吨/年、对二甲苯100万吨/年。

北海

2290000

2018—2020

41

中石油钦州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

新增1000万吨炼油生产能力。

钦州

2800000

2018—2022

42

钦州港三墩石化岛化工型炼化一体化以及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热电联供项目

建设10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及其衍生物及配套公用工程;天然气发电总装机容量2套36万千瓦;天然气热电联供建设2套40万千瓦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

钦州

2100000

2016—2020

43

钦州港芳烃及华谊煤基多联产下游产业项目

年产100万吨芳烃、年产业150万吨PTA,年产180吨PET、聚酯及纺丝,年产180万吨差别化、功能性新型纤维布料。

钦州

3700000

2016—2020

44

防城港钢铁基地钢材深加工项目

机械、汽车、船舶修造、家电、集装箱、建筑等产品加工制造项目。

防城港

5000000

2016—2020

45

中石化铁山港炼化一体化项目

原料油预处理能力为1000万吨/年,年产芳烃90万吨。

北海

1800000

2016—2020

46

崇左生态锰产业示范基地

壮大以电解金属锰、四氧化三锰、锰系铁合金等为主的中级锰加工业,积极发展以锰铝电池、锰锌软磁铁氧体等为主的高级锰加工业。

崇左

1500000

2016—2020

47

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研发生产项目

改建1条大规格高精密高表面铝合金铸造板生产线,年产2万吨;新建1条30MN铝合金板材拉伸生产线;建设1条航空铝合金板材预拉伸线;建设1条水浸式六轴相控阵超声波检测平台;建设1条硬合金宽幅薄板冷轧线等。

南宁

124100

2014—2018

48

沿海核电续建工程

1、防城港红沙核电二期工程,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2、防城港白龙核电工程,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3、北海核电工程,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防城港、

北海

20000000

2016—2025

49

神华国华广投防城港煤电一体化项目

建设6×10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并预留进一步扩建6×100万千瓦火电机组场地),配套建设年吞吐量3000万吨的煤炭储备(中转)基地和4个10万吨级码头,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

防城港

5000000

2016—2020

50

广西华电玉林龙潭热电联产项目

建设2×350MW+2×600MW级燃煤机组。一期建设2×350MW超临界燃煤供热机组,二期建设2×600MW超临界燃煤供热机组。

玉林

800000

2016—2020

51

崇左电厂

建设2台60万千瓦燃煤机组。

崇左

500000

2017—2019

52

中石油钦州LNG项目

总规模为900万吨/年。

钦州

850000

2016—2019

53

北海凯迪年产300万吨生物质合成油综合项目

年产300万吨(一期60万吨/年)非粮生物质合成油,配套4个10万吨泊位散货码头、1个10万吨级油品码头、2个3万千瓦生物质电厂和200万吨/年(一期40万吨/年)生物质钾肥项目等。

北海

4119699

2016—2024

54

崇左—龙赞东盟国际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项目(一期)

年产40万立方米胶合板、20万平方米木地板、30万套板式家具、20万套酒店家具、20万套办公家具、30万套木门、0.6万套红木家具。

崇左

300000

2017—2019

55

中电投热电联产项目

建设1台35万千瓦抽汽凝汽式和2台5万级背压式抽汽燃煤发电机组,配套建设1个5万吨级泊位工程。

钦州

343000

2016—2018

56

广西玉林市中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50万吨精制镍铁及深加工项目

年产镍铁50万吨,镍合金及深加工产品120万吨。

玉林

665000

2014—2018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57

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项目

利用岸线3.5公里、用海3.6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建设船坞及配套设施,主要发展船舶修造、大型海工等业务。

钦州

1000000

2015—2020

58

北海海洋重工船舶修造项目

5万吨级及15万吨级船坞各1座,15万吨级舾装泊位2个。

北海

125000

2016—2020

59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国—东盟卫星应用产业基地

建设基于北斗、高分卫星的东盟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形成面向东盟的卫星应用产业集群。

钦州

1290000

2015—2020

60

防城港市中能生物能源投资有限公司20万吨/年生物柴油项目

年产20万吨生物柴油。

防城港

28000

2014—2018

61

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

生产新能源电动汽车、零部件、电池及电源系统。

钦州、南宁、防城港

900000

2015—2018

62

崇左市锂离子动力电池基地

生产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

崇左

200000

2016—2020

63

广西科元新材料产业项目二期

建设20万吨/年丙烯酸及脂生产线。

防城港

500000

64

计算机生态电子信息生产基地项目

建设云存储、计算、软件外包、企业研发中心。

防城港

300000

65

微电子及元器件项目

生产电子基础元器件、电子零部件、车载电子装置、各类电子控制系统及电子产品、数字视听、通信设备、电脑零配件。

防城港

500000

(三)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工程

66

中国—东盟商贸展示中心

建设电子电器区、新兴产业区、农副产品区、仓储物流区、生活配套区等展示交易区。

钦州

1500000

2015—2020

67

南宁—中国联通电子商务基地

建设电子商务、大数据信息消费、互联网金融、物流运营一体化基地。

南宁

1000000

2014—2020

68

大西南公车物流园(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4.7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临港工业物流、区域物流、城市物流。

防城港

400000

69

中泰(玉林)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园

建设广西铜石岭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度假综合开发项目、沙垌镇秀塘村天云山生态旅游项目、大坡外古哿村农家乐旅游项目、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建设项目、北流圭江两岸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圭江生态园(含12个子项目)等。

玉林

2491900

2016—2020

70

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道路码头、给排水、污水处理、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环卫工程、旅游安全及配套医疗设施。

北海

340000

2016—2020

71

江山生态旅游城

建设白浪滩渭博五星海滩度假大酒店、海港城、江山动漫城、江山海洋文化园、民族村、江山生态养生城、自行车训练营地。

防城港

500000

2016—2017

72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旅游合作区

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基础设施,设计旅游线路,创新旅游产品等。

防城港

100000

2015—2020

73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国际旅游合作区

建设旅游合作区基础设施,设计旅游线路等。

崇左

500000

2015—2025

(四)重点园区扩容提质发展工程

74

吴圩空港经济区产业园

规划面积约1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临空指向性较强的空港物流、航空维修制造、临空高新技术和空港商务四大产业。

南宁

500000

2016—2020

75

富士康十三五富民强桂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

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开发建设A、C、D厂区,包括现代产业基地、东盟物流基地三创孵化基地,生产高端交换机、IP电话机、路由器、大电视机、电子白板、创客产品等。

南宁

800000

2015—2020

76

中粮中国—东盟(钦州)粮油产业园

规划面积0.15平方公里,建设集油料精炼、棕榈油、玉米、麦芽、大米、面粉、淀粉糖、饲料等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粮油产业园,年产500万吨高品质的粮油产品。

钦州

1200000

2015—2018

77

北部湾智慧生态电子城

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及其配套产业为主的智慧生态电子城,首期项目用地约3平方公里。

北海

1000000

2016—2020

78

广西金川有色金属原料加工园区项目二期

年产20万吨铜阳极板、20万吨镍铁和4万吨通用镍生产能力。

防城港

730000

79

东兴红木加工贸易园区

规划面积约0.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生产厂房、红木展示、物流仓储和红木交易街区、技术教育培训、商务办公、商务酒店、员工和商务住宅和综合服务设施等。

防城港

300000

三、开放合作双向提升

(一)一带一路重点工程

80

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

规划面积约97平方公里,按照“沿海、沿边、沿江”三个片区的布局,整合优化北部湾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跨国产业合作示范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中国—东盟信息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面向东盟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中心等。

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

81

国际经济走廊

建设以中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核心的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南宁、

防城港

82

西部南北国际新通道

对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建设南宁—贵阳高速铁路、太原—南宁高速铁路、贵广货运专线铁路等。

南宁

83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

建设中国—东盟主要国家港口航线及航运服务配套项目、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一期、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机制等。

钦州

12600

2015—2016

84

中国—东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

规划面积约2.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中国—东盟创意设计、演艺、旅游、艺术品、影视、动漫游戏及服务等产业。

北海

200000

2018—2022

85

广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民健身工程

建设滨海体育休闲基地、体育交流中心,发展赛艇、海钓、沙滩足球和排球等全民健身服务业,拓展体育对外交流合作。

北海、钦州、防城港

300000

2015—2025

(二)产能合作(两国双园)重点工程

86

广西崇左中泰产业园

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建设中国与泰国等东盟国家产业合作的示范区、中国—东盟自贸区重要的食品制造基地。

崇左

1500000

2016—2020

87

南宁—新加坡产业园

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医药、保健、食品、电子信息及信息技术产业、电子商务及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等新兴高端业态。

南宁

530000

2015—2022

88

中国—文莱农业产业园

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设农业示范区、农产品粗加工区、农产品深加工区、商贸物流园区、观光休闲区、生活区、管理服务区。

南宁

3400000

2016—2020

(三)开放开发重点平台提升工程

89

跨境合作区、边境合作区建设工程

规划建设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凭祥—越南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国际旅游合作区、中越红色跨国旅游合作区、中越友谊关国际旅游合作区等。

崇左、

防城港

90

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提升优化工程

建设优化东兴、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防城港、

崇左

91

海关特殊监管区整合提升工程

推进钦州保税港区、凭祥和南宁综合保税区扩容提量,推动北海出口加工区升格为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

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

92

口岸提升工程

推动新设北海航空口岸和南宁港口岸、硕龙口岸升格为国际性口岸并扩大开放,推动友谊关口岸、峒中口岸、北海港口岸、钦州港口岸、防城港口岸扩大开放。

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

崇左

93

跨境电子商务工程

建设南宁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国—东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北部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中国—东盟进出口商品采购基地、中国—东盟经贸信息平台等。

南宁、崇左、防城港、钦州

(四)人文交流提升工程

94

文化交流平台优化工程

建设中国—东盟海洋文化博物馆、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心、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中心。

南宁、北海、防城港

95

科技合作平台提升工程

建设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中国—东盟文化传媒中心、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

南宁、钦州

96

医疗合作平台整合工程

规划建设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凤岭东盟医院、中国—东盟远程医疗中心、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南宁中国—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广西海难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广西药用植物园等。

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

97

中国—东盟食品药品监管与合作工程

建设广西—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国际交流)中心、广西—东盟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先行示范区、广西沿海沿边食品药品安全长廊工程、中国—东盟药品安全高峰论坛机制等。

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

187858

2014—2020

98

中国—东盟联合大学

建设校园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生活设施,引进师资团队,开展招生工作等。

防城港

1000000

2016—2020

99

广西电台北部湾之声“走出去”区域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项目

推动北部湾之声节目落地东盟国家、《荷花》杂志境外发行,建设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技术业务综合楼等。

南宁

38800

2016—2020

100

中国—东盟国际劳务合作项目

规划面积0.5平方公里,建设中国—东盟国际劳务市场、中国—东盟合作产业技工培训基地及其相关配套设施。

防城港

28000

2015—2020

(五)国内合作提升工程

101

区域无水港群建设项目

规划布局广西北部湾港在西南中南地区的无水港群,推进自贡、昆明、成都、重庆等地无水港规划建设;完善区内南宁综合保税区、凭祥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等重点无水港区建设。

南宁、北海、崇左

102

共建产业园区项目

规划建设四川产业园、云南产业园、海峡两岸(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等。

北海、钦州、玉林

103

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纵深发展工程

实施“交通一卡通”、城乡医保“三合一”,建立北部湾第三方专业医学检验机构,推动生育服务证办理同城化,探索试用“就业培训券”,建设“单一窗口”、“两国一检”、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平台等。

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

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一)近岸海域整治保护工程

104

沙井岛环岛岸线生态整治工程

推动沙井岛环岛岸线整治和生态修复,建设沿岸规划生态廊、休闲廊和景观廊等。

钦州

130000

2017—2019

105

沿海基干林带修复工程

修复沿海基干林带250公里。

防城港

1500

2016—2018

106

北部湾海洋生物种业产业园

规划面积约13平方公里,建设育苗场、育苗水体等,年产虾苗100亿尾、鱼苗5000万尾。

防城港

55000

107

近岸海域污染治理项目

严格审批和综合整治入海排污口,增加入海污染物处理设施等。

防城港

1000

2016—2018

108

邕江综合整治工程项目

推动南宁建成区邕江两岸约68公里的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护岸工程、景观工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结构工程、水电配套工程等。

南宁

2600000

2015—2020

109

跨界河流整治工程

整治界河项目21个,整治长度35.2公里。

防城港、崇左等

37489

2015—2018

110

广西水生态修复工程

建设南宁和玉林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实施广西北海市涠洲岛水资源保护工程、九洲江(广西段)和左江河等流域保护工程、水资源保护监测工程等。

南宁、玉林等

1347590

2016—2020

111

玉林市“十三五”规模养殖污染防治项目

实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改善禽畜养殖环境,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保护生态环境。

玉林

137050

2016—2020

112

粤桂九洲江流域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项目

推动环境保护基础研究、污染整治、生态修复与节水工程及环境监管及应急能力建设4大类工程。

玉林

255215

2016—2020

(二)生态经济培育发展工程

113

南宁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江南)

建设生活垃圾(生物质)焚烧发电厂飞灰和灰渣综合利用处理厂、污水循环利用处理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不含建筑弃土消纳)、管理和教育示范中心。

南宁

500000

2016—2020

114

钦州石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二期工程

大力发展芳烃、烯烃等下游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环境友好型产业项目,构建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无机化工产业链、生物化工等产业链。

钦州

1000000

2016—2020

115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项目

建设企沙、大西南临港、东湾等三大园区等污水处理设施等。

防城港

30000

2017—2019

116

玉林龙潭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园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废钢、废塑料等回收、拆解和加工利用设施,形成年新增再生资源加工处理量54万吨能力。

玉林

122000

2014—2018

五、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程

117

广西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产业基地

建设国家特种设备安全、质量安全、计量检测及研究、标准研究及信息化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基地,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

崇左

225000

2016—2020

118

中国—东盟计量检测研究中心

建设中国—东盟计量检测、研究设施,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崇左

60000

2016—2020

119

中国—东盟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研究中心

升级改造现有食糖及加工食品、石化产品、茧丝绸产品等国家级技术机构及建材产品、高技术产品等广西质检中心,新建国家消费品质量安全检验评估、电子信息产品、海洋产品及广西节能环保产品等质检中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崇左

80000

2016—2020

12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国家第四海洋研究所。

北海

150000

2015—2020

121

中国—东盟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中心

升级改造国家汽车质检中心金属材料分析检测、机电类特种设备检测、车用特种设备检测、金属腐蚀与防护等质检中心,新建国家工业锅炉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新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东盟特种设备培训基地等,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崇左

60000

2016—2020

122

广西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集科研、成果转化、科技人才集聚等功能为一体的研发机构及创新服务机构集中区,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南宁

25000

2016—2018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