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简体版|繁体版|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要闻动态

牢记嘱托 向海图强 | 为谱写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贡献北海力量

2024-04-19 18:01     来源: 北海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四月的北海,春风拂面、生机勃发。

七年前的四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首站来到北海,指示我们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赋予了北海新机遇、新使命。

七年来,我们始终牢记领袖嘱托,坚定不移地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擘画的蓝图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深耕海丝文化“让文物说话”,厚植生态底色绘就“青绿”画卷,全市向海经济发展动能强劲、活力迸发,品质北海、魅力北海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涛声千年、澎湃今朝。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向海经济”的首倡地,今日之北海,优势在海、潜力在海、希望在海,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奏响向海新乐章

春日铁山港,车流如织,岸桥、门机巨臂挥舞,作业声不绝于耳,呈现一派生产繁忙、欣欣向荣的景象。

铁山港码头。许振国 摄

不久前,运输船满载着4台高约68米、长着橙色钢铁巨臂的“大家伙”,乘潮靠泊铁山港区。至此,铁山港公用码头再添4台新门机,巍然矗立于铁山港区1号、2号泊位。它们的到来,助力港口更好释放“海”的潜能和“畅”的优势。

装载新门机的运输船停靠在码头。付秋明 陈鸿宇 摄

港口是连接陆海的枢纽,是牵引向海经济发展的龙头。

“我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区要想富也要先建港。”七年前,在铁山港公用码头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铁山港有区位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将来是北部湾经济区一个重要依托。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

聚焦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目标,北海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港口扩能优服为导向,加速港口建设步伐。2017年以来,铁山港公用码头不断增强港口高质量发展“硬实力”,累计新增门机14台、场桥16台、岸桥4台、装船机1台,货物通过能力达4570万吨,是七年前的3.8倍。

七年来,向海通道不断升级、向海产业风生水起,是北海向总书记交出的向海答卷。

高站位规划向海经济蓝图。率先在全区编制《向海经济发展规划》,高起点规划“一岛两带三港四路五组团”向海发展空间格局,绘就向海经济发展蓝图。成立向海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奋力开创品质北海、魅力北海建设新局面。

“北部湾港—玉林”海铁联运班列成功首发。蓝永前 摄

高水平建设向海交通枢纽。北海至玉林、贵港至北海等海铁联运班列投入运行,开通首条连接大湾区的北海至东莞内贸集装箱直达航线,广西滨海公路大风江大桥全线贯通,西村港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合湛高铁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立足国内、面向海外,北海已成为一座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货畅其流人畅其行的通衢之城。

车辆从西村港跨海大桥通过。许振国 摄

高质量打造向海经济产业,高品质构建对外开放平台。北海坚持把临港工业作为向海经济的重要支撑,全力发展体系完备、链条完整的“大产业”,同时抢抓重大政策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广西自贸试验区北海协同发展区,加快推动共建中柬(北海)产业园,一大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2023年绿色化工等六大产业完成产值2208.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87.3%,蓝水海工装备制造项目开工、金风科技签约落地,海水养殖面积、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区第一,擦亮滨海旅游金字招牌、银滩晋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北海银滩。吴杰 摄

捷报频传的背后,是六大重点产业集群的日益壮大,大型海工装备制造、生态铝两大新产业的加快集聚,海洋渔业的稳步发展,新经济、滨海文化旅游业的提质升级。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104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750.91亿元,年均增长5.8%。北海以全区第14位的面积、第13位的人口,取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区第二、工业增加值全区第二的亮眼成绩,奏响了向海图强的奋进乐章,朝建设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写好文物保护利用答卷

汉波斯陶壶、深蓝色玻璃杯、金串饰、褐色缠丝玛瑙、绿柱石水晶混合串饰……这些文物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南亚、西亚和地中海地区。人们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与它们隔窗相望时,仿佛也穿越回了那个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诸国频繁商贸往来的繁华汉代合浦。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吸引众多学生前来聆听文物故事,感受海丝魅力。林启波 摄

“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

2017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察看合浦汉墓出土的我国古代青铜器、陶器和域外陶器、琥珀、琉璃等文物,了解汉代北部湾地区对外通商交往史,强调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里展出的波斯陶壶。郑恩茵 摄

如何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嘱托,声声入耳;使命,念念于心。答案就在北海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中。

去过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的人都知道,馆内所陈列的“宝物”均出土于合浦汉墓群,一座座合浦古汉墓,蕴藏着无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密码。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吴杰 摄

近年来,与它们有关的喜讯频传——合浦汉墓群、明清海防遗址(北海段)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合浦汉墓群与汉城考古遗址公园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和首批广西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广西合浦汉墓群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合浦汉墓群、大浪古城遗址和草鞋村遗址3处遗产点进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预备名单……

合浦县海上丝路文化遗址公园。许振国 摄

同时,2017年至今,北海组织开展“合浦汉墓综合研究”和北海沿海考古调查等近20个课题研究,出版《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汉代合浦港》等10本专著,新发现10多处与海丝有关联的遗址遗迹,大遗址保护和考古工作可谓硕果累累。

七年来,北海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先后出台了《北海市合浦汉墓群保护条例》《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等多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编制《合浦汉墓群保护总体规划》《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等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印发《北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顶层设计,将历史文化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全市文化保护利用工作全面提速。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北海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培育壮大数字展厅沉浸式体验新型文化业态。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游客通过手机扫描、关注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方式游览线上展馆,以放大视角、360°视角旋转等方式与自己感兴趣的藏品互动,珍藏宝物“触手可及”;在非遗展示馆VR线上展厅和《印象·1876》线上展,游客可随时随地游览北海非遗项目和北海近代中西文化系列陈列馆四家场馆的建筑风貌及馆内陈列,北海历史文化风貌搭载数字网络直通车送达千家万户。

打造红树林保护生态名片

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滨海湿地之“肾”。

“海洋绿肺”——红树林。吴杰 摄

作为生态之城,北海共有2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和6个红树林保护小区,包括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其中,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湿地属于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近海红树林区域。同时,一县三区沿海滩涂均分布有红树林,白骨壤群系、桐花树群系、秋茄群系、红海榄群系、海芒果群系、黄槿群系等在潮滩上混杂生长,构成了多样化的群落类型与结构。

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许振国 摄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视察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时,称赞北海红树林生态环境保护得不错、景色很美,作出了“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的重要指示。

这些年来,北海牢记谆谆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多举措强化红树林保护修复,推动湿地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北海市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5年)》里明确,计划在6年内新增红树林624公顷、修复红树林1600公顷。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营造红树林359公顷,修复红树林1034公顷,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有效提升。

为增强红树林保护管理力量,北海制定《北海市红树林保护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将全市红树林资源划分为22个网格,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共治的红树林网格化管护格局;在合浦县9个沿海乡镇设立红树林保护站,在铁山东港产业园设立榄根红树林生态监测中心,重点监测保护榄根红树林;成立合浦县红树林保护中心,不断壮大红树林保护管理队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目前,山口红树林保护区记录鸟类已达245种,比2008年增加了27种;昆虫种类613种,比2008年增加了1倍多。而与2017年记录的数据相比,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和底栖动物分别增加了93种和141种,每年繁殖季或候鸟迁徙季栖息有2万只以上的水鸟在湿地公园范围内停歇或越冬,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2023年,继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后,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湿地成功晋升为国际重要湿地。

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秀丽壮观的“海上森林”。许振国 摄

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北海实现红树林面积连年只增不减,全市红树林面积居全区首位,不仅意味着红树林保护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红树林也成为了北海生态立市的靓丽名片。

向海发展是北海的潜力所在、未来所在,是北海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北海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为谱写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贡献北海力量。

(谭华懿)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要闻动态

牢记嘱托 向海图强 | 为谱写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贡献北海力量

2024-04-19 18:01     来源: 北海日报

四月的北海,春风拂面、生机勃发。

七年前的四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首站来到北海,指示我们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赋予了北海新机遇、新使命。

七年来,我们始终牢记领袖嘱托,坚定不移地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擘画的蓝图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深耕海丝文化“让文物说话”,厚植生态底色绘就“青绿”画卷,全市向海经济发展动能强劲、活力迸发,品质北海、魅力北海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涛声千年、澎湃今朝。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向海经济”的首倡地,今日之北海,优势在海、潜力在海、希望在海,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奏响向海新乐章

春日铁山港,车流如织,岸桥、门机巨臂挥舞,作业声不绝于耳,呈现一派生产繁忙、欣欣向荣的景象。

铁山港码头。许振国 摄

不久前,运输船满载着4台高约68米、长着橙色钢铁巨臂的“大家伙”,乘潮靠泊铁山港区。至此,铁山港公用码头再添4台新门机,巍然矗立于铁山港区1号、2号泊位。它们的到来,助力港口更好释放“海”的潜能和“畅”的优势。

装载新门机的运输船停靠在码头。付秋明 陈鸿宇 摄

港口是连接陆海的枢纽,是牵引向海经济发展的龙头。

“我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区要想富也要先建港。”七年前,在铁山港公用码头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铁山港有区位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将来是北部湾经济区一个重要依托。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

聚焦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目标,北海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港口扩能优服为导向,加速港口建设步伐。2017年以来,铁山港公用码头不断增强港口高质量发展“硬实力”,累计新增门机14台、场桥16台、岸桥4台、装船机1台,货物通过能力达4570万吨,是七年前的3.8倍。

七年来,向海通道不断升级、向海产业风生水起,是北海向总书记交出的向海答卷。

高站位规划向海经济蓝图。率先在全区编制《向海经济发展规划》,高起点规划“一岛两带三港四路五组团”向海发展空间格局,绘就向海经济发展蓝图。成立向海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奋力开创品质北海、魅力北海建设新局面。

“北部湾港—玉林”海铁联运班列成功首发。蓝永前 摄

高水平建设向海交通枢纽。北海至玉林、贵港至北海等海铁联运班列投入运行,开通首条连接大湾区的北海至东莞内贸集装箱直达航线,广西滨海公路大风江大桥全线贯通,西村港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合湛高铁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立足国内、面向海外,北海已成为一座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货畅其流人畅其行的通衢之城。

车辆从西村港跨海大桥通过。许振国 摄

高质量打造向海经济产业,高品质构建对外开放平台。北海坚持把临港工业作为向海经济的重要支撑,全力发展体系完备、链条完整的“大产业”,同时抢抓重大政策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广西自贸试验区北海协同发展区,加快推动共建中柬(北海)产业园,一大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2023年绿色化工等六大产业完成产值2208.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87.3%,蓝水海工装备制造项目开工、金风科技签约落地,海水养殖面积、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区第一,擦亮滨海旅游金字招牌、银滩晋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北海银滩。吴杰 摄

捷报频传的背后,是六大重点产业集群的日益壮大,大型海工装备制造、生态铝两大新产业的加快集聚,海洋渔业的稳步发展,新经济、滨海文化旅游业的提质升级。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104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750.91亿元,年均增长5.8%。北海以全区第14位的面积、第13位的人口,取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区第二、工业增加值全区第二的亮眼成绩,奏响了向海图强的奋进乐章,朝建设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写好文物保护利用答卷

汉波斯陶壶、深蓝色玻璃杯、金串饰、褐色缠丝玛瑙、绿柱石水晶混合串饰……这些文物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南亚、西亚和地中海地区。人们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与它们隔窗相望时,仿佛也穿越回了那个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诸国频繁商贸往来的繁华汉代合浦。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吸引众多学生前来聆听文物故事,感受海丝魅力。林启波 摄

“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

2017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察看合浦汉墓出土的我国古代青铜器、陶器和域外陶器、琥珀、琉璃等文物,了解汉代北部湾地区对外通商交往史,强调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里展出的波斯陶壶。郑恩茵 摄

如何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嘱托,声声入耳;使命,念念于心。答案就在北海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中。

去过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的人都知道,馆内所陈列的“宝物”均出土于合浦汉墓群,一座座合浦古汉墓,蕴藏着无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密码。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吴杰 摄

近年来,与它们有关的喜讯频传——合浦汉墓群、明清海防遗址(北海段)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合浦汉墓群与汉城考古遗址公园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和首批广西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广西合浦汉墓群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合浦汉墓群、大浪古城遗址和草鞋村遗址3处遗产点进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预备名单……

合浦县海上丝路文化遗址公园。许振国 摄

同时,2017年至今,北海组织开展“合浦汉墓综合研究”和北海沿海考古调查等近20个课题研究,出版《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汉代合浦港》等10本专著,新发现10多处与海丝有关联的遗址遗迹,大遗址保护和考古工作可谓硕果累累。

七年来,北海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先后出台了《北海市合浦汉墓群保护条例》《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等多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编制《合浦汉墓群保护总体规划》《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等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印发《北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顶层设计,将历史文化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全市文化保护利用工作全面提速。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北海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培育壮大数字展厅沉浸式体验新型文化业态。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游客通过手机扫描、关注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方式游览线上展馆,以放大视角、360°视角旋转等方式与自己感兴趣的藏品互动,珍藏宝物“触手可及”;在非遗展示馆VR线上展厅和《印象·1876》线上展,游客可随时随地游览北海非遗项目和北海近代中西文化系列陈列馆四家场馆的建筑风貌及馆内陈列,北海历史文化风貌搭载数字网络直通车送达千家万户。

打造红树林保护生态名片

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滨海湿地之“肾”。

“海洋绿肺”——红树林。吴杰 摄

作为生态之城,北海共有2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和6个红树林保护小区,包括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其中,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湿地属于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近海红树林区域。同时,一县三区沿海滩涂均分布有红树林,白骨壤群系、桐花树群系、秋茄群系、红海榄群系、海芒果群系、黄槿群系等在潮滩上混杂生长,构成了多样化的群落类型与结构。

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许振国 摄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视察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时,称赞北海红树林生态环境保护得不错、景色很美,作出了“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的重要指示。

这些年来,北海牢记谆谆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多举措强化红树林保护修复,推动湿地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北海市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5年)》里明确,计划在6年内新增红树林624公顷、修复红树林1600公顷。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营造红树林359公顷,修复红树林1034公顷,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有效提升。

为增强红树林保护管理力量,北海制定《北海市红树林保护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将全市红树林资源划分为22个网格,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共治的红树林网格化管护格局;在合浦县9个沿海乡镇设立红树林保护站,在铁山东港产业园设立榄根红树林生态监测中心,重点监测保护榄根红树林;成立合浦县红树林保护中心,不断壮大红树林保护管理队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目前,山口红树林保护区记录鸟类已达245种,比2008年增加了27种;昆虫种类613种,比2008年增加了1倍多。而与2017年记录的数据相比,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和底栖动物分别增加了93种和141种,每年繁殖季或候鸟迁徙季栖息有2万只以上的水鸟在湿地公园范围内停歇或越冬,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2023年,继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后,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湿地成功晋升为国际重要湿地。

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秀丽壮观的“海上森林”。许振国 摄

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北海实现红树林面积连年只增不减,全市红树林面积居全区首位,不仅意味着红树林保护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红树林也成为了北海生态立市的靓丽名片。

向海发展是北海的潜力所在、未来所在,是北海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北海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为谱写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贡献北海力量。

(谭华懿)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