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简体版|繁体版|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向海图强 > 港口建设

“十四五”要来了 中国港口发展几大要点提前看|中国港口杂志

2019-12-18 16:00     来源: 中国港口     作者: 中国港口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港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对外开放的门户,研究和制定好我国港口“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港口“十四五”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2020 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着手研究“十四五”规划的起始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发展战略的第一个“一百年”后,向第二个“一百年”进军的新起点,承前启后,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研究和制定好“十四五”规划意义十分重大。港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对外开放的门户,研究和制定好我国港口“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趋势, 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战略目标,准确把握我国港口发展现状和历史方位及其特点,我国港口“十四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概括为:一个目标、二大因素、三化推进、四融发展。

一个目标:建设一流港口,服务交通强国,为到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

二大因素: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从国际来看,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深刻变化,中美博弈的必然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成了国际格局调整的核心和主线,将对人类发展历史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特朗普倡导美国优先,四面出击,与世界诸多重要国家打贸易战,积极“退群”,主动“弃群主”, 妄想重塑国际规则和秩序;重点打击,对中国和平崛起的遏制、打压、围堵,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颜色革命、军事威胁等等,霸权主义不择手段,动用国家力量和胁迫盟友打压中国企业,言而无信!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便利化,提供中国解决方案,赢得世界的信任,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四大国家战略”深化实施,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特别是信息技术将给人类带来革命性影响,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已成共识和自觉行动,新中国成立70 年伟大成就举世瞩目, 各族人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中国已经走在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进军路上。

要回答什么是交通强国,什么是国际一流港口,如何建设交通强国,如何建设国际一流港口。只有科学的理论,才有正确的实践。要充分认识和把握信息科技进步、新能源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西部和沿边地区崛起对港口生产、管理、服务的重大影响。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

三化推进:平台化、信息化、国际化。平台化是港口服务功能的基本属性,是集聚港口发展资源的载体,是港口运营商和政府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平台的资源集聚能力和发展水平是港口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是港口竞争和发展的核心手段,是港口生产自动化、管理智慧化、服务智能化和发展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和根本体现;国际化是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扩大市场和促进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国际化的核心是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视野,具有国际化的服务网络,具有国际领先的发展水平。

四融发展:多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港产城融合发展,沿海腹地与内陆腹地融合发展,主营业务与非主营业务融合发展,促进港口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为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奠定扎实基础,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主线: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港口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自2003 年开始,我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口国家,但是,大而不强,大有极限,强无止境。只有建成世界一流港口,才能实现交通强国。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必须紧紧抓住五大要素:强中心、强服务、强港企、强科技、强创新。中心是关键,港企是主体,服务是重点,科技是手段,创新是生命。

强中心就是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航运中心,这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牛鼻子,要规划建设中国特色的国际航运中心体系。根据中国港口布局和发展现状,未来要形成两个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三个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两个国内转运中心,以及长江流域航运中心。两个世界级航运中心是:以香港为中心,深圳、广州为副中心的珠三角国际航运中心和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三个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是:以天津为中心,辽宁和山东为两翼的环渤海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以厦门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以北部湾港为中心的西南沿海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两个国内转运中心是:舟山江海联运中心,宁波舟山沿海转运中心。长江流域航运中心是:以武汉为中心,重庆为副中心的长江流域航运中心。

中国香港是国际公认的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航运中心体系的龙头和基础所在。20 多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距世界一流港口还有一定距离。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以目标为导向,以国际先进为导向,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示范,研究建立中国特色国际航运中心指标体系,引领中国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和港口强企。

三、港口整合:建设世界一流的港口强企

中国港口整合始于1996年。1995 年12 月8 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在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政府《关于建议组建上海—宁波—舟山组合港,加快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报告》(省委发[1995]54号)上批示:“我一直认为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是开发浦东使其成为远东经济中心、开发整个长江的关键。因此,我认为首先利用宁波北仑集装箱码头是最快、最现实、最有效益的方案。为此,必须打破行政区划,把航运机构设在上海,以充分利用上海金融交通的优势。也可以考虑成立股份制公司,上海占大股,宁波参股,发挥双方积极性。”1996 年1 月16 日下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在上海召开会议,研究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关问题,做出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两翼的格局进行港口组合的决定。

2005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认为港口是浙江最大的优势,宁波港和舟山港整合可以创造世界第一,带动浙江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于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将宁波港和舟山港进行整合,实行“统一品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随后, 北部湾港口集团和河北港口集团分别于2007年和2009 年相继成立。

2015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关心浙江港口整合发展。同年8 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对全省港口实施以资产为纽带的一体化整合,成立浙江省海港委和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接着,交通运输部发文推动全国港口整合。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广东省等相继成立省级港口集团。到目前为止,中国18 000 多km 的海岸线基本完成了以省为单位的港口经营集团组建和整合。

“十四五”时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把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港口运营商作为港口企业的奋斗目标,尽快实现港口整合向融合、一体化向一条心、增“体重”向强“体质”、1+1 大于2、国内码头运营商向国际码头运营、单兵走出去向抱团走出去、国际大港向世界一流港口的转变,选拔和培育一支谋大局、具远见、敢担当、懂业务、能管理、会经营、勇创新、守法律、善引领的港口建设铁军队伍,做到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奠定坚强的运营主体。

要牢牢把握港口作为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平台功能基本属性,针对宏观经济和港口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发展战略为使命,以集聚发展要素资源为导向,自觉培育和优化市场发展环境,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要自觉融入平台经济发展以及贸易模式创新和贸易结构调整的新时代,主动与外部贸易和有关服务平台相对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服务能力。

积极响应和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港口企业要以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为使命,认真总结走出去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建议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以招商局港口集团为主体,联合国内有关港口集团、航运企业、港机企业、港口信息服务企业等,成立中国国际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集聚优势资源,提升对外服务能力,主动调整港口国际投资发展理念和模式,变单兵作战为抱团作战,变单纯投资港口为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经济园区综合开发,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以港产城相融合的发展模式,为促进投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港口国际化的本质内涵,港口国际化不仅仅是发展国(境)外投资,更重要的是要有国际领先的发展理念、国际领先的发展水平,引领国际港口发展的能力。

要搭建和培育国家级的港口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交流和合作,服务全球港口发展,在海外有步骤地设立港口服务网络。

要不断优化和调整港口功能布局,学习借鉴新加坡大士港发展规划的先进理念,积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在码头建设上的应用,尤其是高度重视对传统码头的技术改造,提高码头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四、港口竞争力:信息化成为核心手段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不仅要强国际航运中心、强港企、强创新,还要强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港口管理、生产和服务上的应用。港口生产力的沿革和发展已经从自然条件—人力—半机械化—全机械化向全自动—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资源整合—管理智慧化—生产自动化—操作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转变……所有的这些转变没有信息化必将无从谈起,信息化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突破口和核心所在。昨天的世界一流港口是强在港航服务,强在掌握港航运营规则的话语权;明天的世界一流港口必将是强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港口管理、生产和服务上的应用。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谁能率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在港航领域的应用,谁就是强者。

因此,港口竞争力和转型升级取决于信息化+ 智能化+ 数字化+ 自动化+ 管理+ 服务, 这也将是现代港口与传统港口的根本性区别。

未来港口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将是ABCDIQ+ FG, 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Automation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Block chain,Beidou navigation, 区块链技术和北斗导航;Cloudcomputing,云计算;Big Data 大数据、I,IPv6 ;Quantum computing,量子计算;FG,5G。

信息化既是庞大的系统,又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充满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瞬息万变的技术进步,光靠某个港口企业或者研究机构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建设世界一流港口要充分发挥体制和机制优势,建议由交通运输部牵头,以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为目标,以市场需求和国际先进为导向,研究制定全国港航业信息化的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阶段任务和保障措施,举全国之力,以只争朝夕、分秒必争和勇立潮头的精神,发挥各级政府、港航和信息技术科研机构与港口企业智慧,分解任务,明确职责,统力协作,重点攻关, 及时总结推广发展成果,咬定青山不放松,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持续推进,加快港航业信息化发展,抢占世界一流港口的信息化制高点。

五、港铁合作:进入开放和融合新时代

中国港口是陆向腹地型港口,具有广袤的内陆腹地,服务本国内陆经济发展是港口的使命和重要任务。

港口集疏运方式已经进入了由港口、航运、公路相结合转向港口、航运、公路、铁路多种运输方式充分结合的新阶段。铁路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改革,铁路专线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港铁融合发展的“篱笆墙”已经基本清除。

港口作为多种运输方式的枢纽,应积极担当,主动与铁路部门建立优势互补、密切合作的共赢关系。铁路部门要加快开放步伐,自觉与港航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各有关单位要重点研究和解决:一是铁路与航运公司合作,逐步实现铁路箱下水,降低物流成本;二是铁路与港口经营商合作,将有条件的铁路货场改造成内陆无水港;三是完善和优化国际跨境运输发展模式,把国内有关港口和内陆城市出口至境外的铁路国际直达运输变为国内有关港口和内陆城市至中国边境三大铁路口岸为支线运输,并实行内外贸同车运输,以提高铁路班列发送密度和重载率,在三大铁路口岸对各地的支线班列进行解编,并按照货物目的地对车箱进行重新编组成为干线班列,进口运输则反之;四是加强进口揽货,努力实现国际铁路来回双重运输;五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规范并逐步取消地方政府对铁路运输的过度补贴,杜绝各地无序竞争;六是研究与航运公司、境外铁路运输部门或经营主体联合建立能满足水路、铁路、公路国际运输的租箱公司,尽最大努力降低空箱调运成本;七是建立加快铁路部门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与港口、航运、境外铁路部门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

六、港口发展阶段:正在向商贸物流港和成为全球供应链枢纽或重要节点转变

我国港口的发展阶段在总体上看,已经完成了从单一的运输港向运输港+ 工业港的转变, 未来将向运输港+ 工业港+ 商贸物流港和全球供应链重要节点转变,向港产城融合转变,其理由是:

首先,传统的沿海临港工业因受城市化、商务成本、用地、用工、环境保护等因素的约束, 正在发生产业转移,内陆腹地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港口服务功能必须向内陆腹地延伸。

其次,港口运输受市场竞争和需求约束, 其货物吞吐量不可能无限扩大,把追求港口吞吐量作为港口的发展目标是初级发展理念,必将成为历史,港产城相结合是可持续发展的阳光之道,是实现港口对区域经济贡献最大化的先进发展模式。

第三,中国政府积极扩大进口,为港口拓展配送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信息中心等创造了市场需求基础。

第四,全球贸易一体化、便利化不可阻挡, 港口传统的、简单的运输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必须向物流功能、供应链服务功能拓展,能否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枢纽或者重要节点将是决定港口未来国际地位的极其重要因素。

因此,港口运营商要向物流运营商拓展, 争取当地政府支持,积极培育发展国际供应链市场环境,集聚国际供应链发展资源,为把港口建设成为国际供应链重要枢纽打好市场基础;发挥港口优势,与内陆有关城市合作,发展物流地产,实现港口与内陆、贸易与物流、内贸与外贸、集装箱与散货、进口与出口等五大结合;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危化品物流、汽车物流、大件物流、进口物流、高附加值物流等;高度重视发展内贸物流,中国是个大市场,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所在,建立港口内贸物流枢纽及其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内贸物流与发展国际物流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抓住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有关国家和地区建立物流服务网络, 创建具有跨国服务功能的国际著名物流运营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公路双重运输、铁路双重运输、沿海双重运输;培育一大批复合型的国际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向海图强 > 港口建设

“十四五”要来了 中国港口发展几大要点提前看|中国港口杂志

2019-12-18 16:00     来源: 中国港口     作者: 中国港口

港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对外开放的门户,研究和制定好我国港口“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港口“十四五”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2020 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着手研究“十四五”规划的起始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发展战略的第一个“一百年”后,向第二个“一百年”进军的新起点,承前启后,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研究和制定好“十四五”规划意义十分重大。港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对外开放的门户,研究和制定好我国港口“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趋势, 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战略目标,准确把握我国港口发展现状和历史方位及其特点,我国港口“十四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概括为:一个目标、二大因素、三化推进、四融发展。

一个目标:建设一流港口,服务交通强国,为到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

二大因素: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从国际来看,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深刻变化,中美博弈的必然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成了国际格局调整的核心和主线,将对人类发展历史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特朗普倡导美国优先,四面出击,与世界诸多重要国家打贸易战,积极“退群”,主动“弃群主”, 妄想重塑国际规则和秩序;重点打击,对中国和平崛起的遏制、打压、围堵,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颜色革命、军事威胁等等,霸权主义不择手段,动用国家力量和胁迫盟友打压中国企业,言而无信!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便利化,提供中国解决方案,赢得世界的信任,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四大国家战略”深化实施,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特别是信息技术将给人类带来革命性影响,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已成共识和自觉行动,新中国成立70 年伟大成就举世瞩目, 各族人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中国已经走在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进军路上。

要回答什么是交通强国,什么是国际一流港口,如何建设交通强国,如何建设国际一流港口。只有科学的理论,才有正确的实践。要充分认识和把握信息科技进步、新能源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西部和沿边地区崛起对港口生产、管理、服务的重大影响。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

三化推进:平台化、信息化、国际化。平台化是港口服务功能的基本属性,是集聚港口发展资源的载体,是港口运营商和政府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平台的资源集聚能力和发展水平是港口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是港口竞争和发展的核心手段,是港口生产自动化、管理智慧化、服务智能化和发展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和根本体现;国际化是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扩大市场和促进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国际化的核心是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视野,具有国际化的服务网络,具有国际领先的发展水平。

四融发展:多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港产城融合发展,沿海腹地与内陆腹地融合发展,主营业务与非主营业务融合发展,促进港口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为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奠定扎实基础,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主线: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港口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自2003 年开始,我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口国家,但是,大而不强,大有极限,强无止境。只有建成世界一流港口,才能实现交通强国。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必须紧紧抓住五大要素:强中心、强服务、强港企、强科技、强创新。中心是关键,港企是主体,服务是重点,科技是手段,创新是生命。

强中心就是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航运中心,这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牛鼻子,要规划建设中国特色的国际航运中心体系。根据中国港口布局和发展现状,未来要形成两个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三个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两个国内转运中心,以及长江流域航运中心。两个世界级航运中心是:以香港为中心,深圳、广州为副中心的珠三角国际航运中心和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三个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是:以天津为中心,辽宁和山东为两翼的环渤海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以厦门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以北部湾港为中心的西南沿海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两个国内转运中心是:舟山江海联运中心,宁波舟山沿海转运中心。长江流域航运中心是:以武汉为中心,重庆为副中心的长江流域航运中心。

中国香港是国际公认的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航运中心体系的龙头和基础所在。20 多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距世界一流港口还有一定距离。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以目标为导向,以国际先进为导向,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示范,研究建立中国特色国际航运中心指标体系,引领中国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和港口强企。

三、港口整合:建设世界一流的港口强企

中国港口整合始于1996年。1995 年12 月8 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在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政府《关于建议组建上海—宁波—舟山组合港,加快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报告》(省委发[1995]54号)上批示:“我一直认为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是开发浦东使其成为远东经济中心、开发整个长江的关键。因此,我认为首先利用宁波北仑集装箱码头是最快、最现实、最有效益的方案。为此,必须打破行政区划,把航运机构设在上海,以充分利用上海金融交通的优势。也可以考虑成立股份制公司,上海占大股,宁波参股,发挥双方积极性。”1996 年1 月16 日下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在上海召开会议,研究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关问题,做出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两翼的格局进行港口组合的决定。

2005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认为港口是浙江最大的优势,宁波港和舟山港整合可以创造世界第一,带动浙江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于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将宁波港和舟山港进行整合,实行“统一品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随后, 北部湾港口集团和河北港口集团分别于2007年和2009 年相继成立。

2015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关心浙江港口整合发展。同年8 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对全省港口实施以资产为纽带的一体化整合,成立浙江省海港委和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接着,交通运输部发文推动全国港口整合。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广东省等相继成立省级港口集团。到目前为止,中国18 000 多km 的海岸线基本完成了以省为单位的港口经营集团组建和整合。

“十四五”时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把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港口运营商作为港口企业的奋斗目标,尽快实现港口整合向融合、一体化向一条心、增“体重”向强“体质”、1+1 大于2、国内码头运营商向国际码头运营、单兵走出去向抱团走出去、国际大港向世界一流港口的转变,选拔和培育一支谋大局、具远见、敢担当、懂业务、能管理、会经营、勇创新、守法律、善引领的港口建设铁军队伍,做到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奠定坚强的运营主体。

要牢牢把握港口作为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平台功能基本属性,针对宏观经济和港口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发展战略为使命,以集聚发展要素资源为导向,自觉培育和优化市场发展环境,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要自觉融入平台经济发展以及贸易模式创新和贸易结构调整的新时代,主动与外部贸易和有关服务平台相对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服务能力。

积极响应和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港口企业要以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为使命,认真总结走出去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建议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以招商局港口集团为主体,联合国内有关港口集团、航运企业、港机企业、港口信息服务企业等,成立中国国际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集聚优势资源,提升对外服务能力,主动调整港口国际投资发展理念和模式,变单兵作战为抱团作战,变单纯投资港口为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经济园区综合开发,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以港产城相融合的发展模式,为促进投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港口国际化的本质内涵,港口国际化不仅仅是发展国(境)外投资,更重要的是要有国际领先的发展理念、国际领先的发展水平,引领国际港口发展的能力。

要搭建和培育国家级的港口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交流和合作,服务全球港口发展,在海外有步骤地设立港口服务网络。

要不断优化和调整港口功能布局,学习借鉴新加坡大士港发展规划的先进理念,积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在码头建设上的应用,尤其是高度重视对传统码头的技术改造,提高码头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四、港口竞争力:信息化成为核心手段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不仅要强国际航运中心、强港企、强创新,还要强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港口管理、生产和服务上的应用。港口生产力的沿革和发展已经从自然条件—人力—半机械化—全机械化向全自动—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资源整合—管理智慧化—生产自动化—操作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转变……所有的这些转变没有信息化必将无从谈起,信息化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突破口和核心所在。昨天的世界一流港口是强在港航服务,强在掌握港航运营规则的话语权;明天的世界一流港口必将是强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港口管理、生产和服务上的应用。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谁能率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在港航领域的应用,谁就是强者。

因此,港口竞争力和转型升级取决于信息化+ 智能化+ 数字化+ 自动化+ 管理+ 服务, 这也将是现代港口与传统港口的根本性区别。

未来港口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将是ABCDIQ+ FG, 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Automation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Block chain,Beidou navigation, 区块链技术和北斗导航;Cloudcomputing,云计算;Big Data 大数据、I,IPv6 ;Quantum computing,量子计算;FG,5G。

信息化既是庞大的系统,又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充满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瞬息万变的技术进步,光靠某个港口企业或者研究机构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建设世界一流港口要充分发挥体制和机制优势,建议由交通运输部牵头,以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为目标,以市场需求和国际先进为导向,研究制定全国港航业信息化的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阶段任务和保障措施,举全国之力,以只争朝夕、分秒必争和勇立潮头的精神,发挥各级政府、港航和信息技术科研机构与港口企业智慧,分解任务,明确职责,统力协作,重点攻关, 及时总结推广发展成果,咬定青山不放松,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持续推进,加快港航业信息化发展,抢占世界一流港口的信息化制高点。

五、港铁合作:进入开放和融合新时代

中国港口是陆向腹地型港口,具有广袤的内陆腹地,服务本国内陆经济发展是港口的使命和重要任务。

港口集疏运方式已经进入了由港口、航运、公路相结合转向港口、航运、公路、铁路多种运输方式充分结合的新阶段。铁路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改革,铁路专线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港铁融合发展的“篱笆墙”已经基本清除。

港口作为多种运输方式的枢纽,应积极担当,主动与铁路部门建立优势互补、密切合作的共赢关系。铁路部门要加快开放步伐,自觉与港航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各有关单位要重点研究和解决:一是铁路与航运公司合作,逐步实现铁路箱下水,降低物流成本;二是铁路与港口经营商合作,将有条件的铁路货场改造成内陆无水港;三是完善和优化国际跨境运输发展模式,把国内有关港口和内陆城市出口至境外的铁路国际直达运输变为国内有关港口和内陆城市至中国边境三大铁路口岸为支线运输,并实行内外贸同车运输,以提高铁路班列发送密度和重载率,在三大铁路口岸对各地的支线班列进行解编,并按照货物目的地对车箱进行重新编组成为干线班列,进口运输则反之;四是加强进口揽货,努力实现国际铁路来回双重运输;五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规范并逐步取消地方政府对铁路运输的过度补贴,杜绝各地无序竞争;六是研究与航运公司、境外铁路运输部门或经营主体联合建立能满足水路、铁路、公路国际运输的租箱公司,尽最大努力降低空箱调运成本;七是建立加快铁路部门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与港口、航运、境外铁路部门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

六、港口发展阶段:正在向商贸物流港和成为全球供应链枢纽或重要节点转变

我国港口的发展阶段在总体上看,已经完成了从单一的运输港向运输港+ 工业港的转变, 未来将向运输港+ 工业港+ 商贸物流港和全球供应链重要节点转变,向港产城融合转变,其理由是:

首先,传统的沿海临港工业因受城市化、商务成本、用地、用工、环境保护等因素的约束, 正在发生产业转移,内陆腹地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港口服务功能必须向内陆腹地延伸。

其次,港口运输受市场竞争和需求约束, 其货物吞吐量不可能无限扩大,把追求港口吞吐量作为港口的发展目标是初级发展理念,必将成为历史,港产城相结合是可持续发展的阳光之道,是实现港口对区域经济贡献最大化的先进发展模式。

第三,中国政府积极扩大进口,为港口拓展配送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信息中心等创造了市场需求基础。

第四,全球贸易一体化、便利化不可阻挡, 港口传统的、简单的运输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必须向物流功能、供应链服务功能拓展,能否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枢纽或者重要节点将是决定港口未来国际地位的极其重要因素。

因此,港口运营商要向物流运营商拓展, 争取当地政府支持,积极培育发展国际供应链市场环境,集聚国际供应链发展资源,为把港口建设成为国际供应链重要枢纽打好市场基础;发挥港口优势,与内陆有关城市合作,发展物流地产,实现港口与内陆、贸易与物流、内贸与外贸、集装箱与散货、进口与出口等五大结合;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危化品物流、汽车物流、大件物流、进口物流、高附加值物流等;高度重视发展内贸物流,中国是个大市场,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所在,建立港口内贸物流枢纽及其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内贸物流与发展国际物流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抓住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有关国家和地区建立物流服务网络, 创建具有跨国服务功能的国际著名物流运营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公路双重运输、铁路双重运输、沿海双重运输;培育一大批复合型的国际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